•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走上宽阔敞亮的路,用上家门口发的电,自己的工程自己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时间:2021-03-09 11:00: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春日,塞外的风驰骋,携历史的长歌,在古长城前纵身掠过。天蓝,明澈的光温暖,伴长路的洒脱,在天镇县李二口村温情驻足。一段“错长城”与蜿蜒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相映成趣,谱出古今交织壮丽的交响。

    除了长城和长路,在天镇县,还有一片片蔚蓝色的“湖泊”,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那是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光伏板。贫困户坐在家里就能分到红利,6.48万千瓦的光伏扶贫体量领跑全省。

    走上宽阔敞亮的路,用上家门口发的电,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建设美丽家园。近几年,我省发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像天镇县的老百姓一样,贫困户们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

    脱贫路 致富路 幸福路

    长路情牵远山深处

    位于天镇县城东北部大梁山下的李二口村,既是明长城入晋“第一站”,又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途经地。李二口村华丽蜕变成名副其实的民俗旅游村,实现整体脱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

    2018年,我省着眼于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全面启动“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三大旅游公路建设,计划到“十四五”末全省建成1.3万公里,打造景观路、旅游路、致富路,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成为山西交旅融合理念的最佳诠释。

    近年来,全省交通系统以“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为重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进村入户”倾斜,持续助力山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

    据左权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路景融合,一路一景”的千里太行旅游路,把全县280余处旅游资源串点成线,形成1条贯通全县各乡镇的县域道路循环圈和2条贯通全县6个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公路闭合圈。

    晋城市沁水县围绕“公路+旅游+X”,发展客栈、民宿、农家乐百余个,推动万亩油葵、千亩连翘、百栋大棚等20余个农业园区快速发展,带动18个贫困村、1596户、4222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目前,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加速推进,累计开工建设4540公里,建成3469公里,不断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仅是三个一号旅游公路,2016年以来,我省在58个贫困县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6.2万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6万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幸福路”建成通车,不仅为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让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喜盈盈 亮堂堂 暖洋洋

    长缆点亮万家灯火

    晋城市钟家庄洞头村素有“三晋桃花源”之称,2020年7月,该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公示名单。村委会主任王小利意气风发地说:“2019年,我们村里新上了3台125千伏安变压器,全部实现‘煤改电’,供暖照明更舒坦了。”

    回眸“十三五”,在长治太行山区,国网山西电力员工翻山越岭架线,让连翘、党参、黄芪等药材种植加工用电无忧;在大同黄花种植基地,供电员工升级改造农网,服务黄花菜加工,让盏盏黄花变成朵朵金花……有了坚强可靠的农村电网,三晋大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动力十足。

    自2016年以来,国网山西电力牵头开展全省电力扶贫专项行动,切实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深度服务光伏扶贫,将加快光伏电站的并网接入作为扶贫工作首要任务,开辟贫困群众增收新路径。“十三五”期间,山西电力实现了总容量260.13万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按期接网投运,常态化开展光伏扶贫电站异常问题排查治理,保障扶贫电站发电正常率达到99%以上。截至目前,累计结算电费及补贴45.84亿元,带动20.3万贫困户增收致富。

    从太行山区的平顺县,到革命圣地左权,从辽阔的塞北大同,再到广袤的中条山,一片片蓝盈盈的光伏发电板,为村民们的小康生活吸收光和热,让三晋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研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完善‘脱贫指数’的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处置机制,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推动实现农村供电服务均等化,带动乡村电气化高质量发展,为建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再立新功。”面对“十四五”,国网山西电力脱贫攻坚工作负责人踌躇满志。

    选项目 重创新 勤督导

    “赈”兴激发内生动力

    群众的事情群众办、自己的工程自己干。以工代赈是我国开发式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十三五”期间,省发展改革委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紧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以工代赈扶贫工作,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10.25亿元,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994个;劳务报酬共计发放1.38亿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0.59亿元。

    5年来,全省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共新建基本农田2.3万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8万亩;新修建乡村道路644.46公里,新建或修建桥梁64座,合计1263.4延米;建设堤防41.38公里,新增小流域治理面积96.24平方公里;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的村庄44个,惠及贫困人口87.5万人。

    临汾市大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深度贫困县,在恶劣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大宁县以实施“购买式造林”为突破口,将以工代赈方式推广到全县造林、护林、营林等环节中,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联系起来,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推进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实现了“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认为大宁县“深刻把握赈济初衷、创新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将大宁县经验推广为各地学习典型。

    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获得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据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和投资,为沿线农民群众提供了投工投劳、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贫困群众通过参与道路建设与养护,实现了“自己的路自己建,自己的路自己养,工程的利润农民赚”。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使用贫困地区建材77亿元,使用贫困地区工人280万人次,支付用工薪酬26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6万人,惠及贫困村4117个。(记者冷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