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关于我院学生体育爱好者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1-03-18 07:59: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体育爱好者锻炼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调整学生学习节奏,缓解学生学习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爱好者锻炼是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消化体育知识,理解体育活动价值,进一步体验体验锻炼价值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开展的对策,旨在为大学生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爱好者锻炼;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现状调查

    在200人的调查中有104名男性,占人群的52%,有96名女性,占人群的48%;可以看出在大学参与业余体育活动中男性参与比女性参与的比例要高,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均匀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存在性别差异,此差异主要存在于意向活动的取舍上.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及其社会化进程的优劣.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男生总体比女生多。

    二、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性别

    在200人的调查中有104名男性,占人群的52%,有96名女性,占人群的48%;可以看出在大学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中男性参与比女性参与的比例要高,但是整体来看还是比较均匀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存在性别差异,此差异主要存在于意向活动的取舍上.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在认知能力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及其社会化进程的优劣.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性别差异主要受传统文化背景下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心理所影响.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特别是女性大学生,改变其不合时宜的体育行为哲学,树立其科学健康的体育审美意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运动文化素养。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锻炼男生总体比女生多。

    三、 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时间

    可以清晰总结出我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长度分为四种情况:30 分钟以下,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7%;30~60 分钟,在此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为 43.5%;60-90分钟,在此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为 31.5%;90分钟以上,在这个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的职工所占比例为8%。总体上看,职工在30分钟以下、30~60 分钟、60~90 分钟、90分钟以上这四个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7%、43.5%、31.5%、8%。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锻炼的时间主要在30~90分钟。

    四、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频率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锻炼情况还有存在每周参加 0 次体育锻炼这种情况,每周参加 1~2 次体育锻炼的所占比例为31%,每周2~4次所占比例为 44%,每周4次以上所占比例为22%,总的情况来说明: 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大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育锻炼频度。选择锻炼频度为每周2~4次的学生居多,这是因为:一因大学的时间比较充足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同时也减轻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二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健身知识,知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锻炼的频率大多集中在每周2~4次。

    五、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项目

    我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项目前六位依次是: 散步慢跑(36%)、篮球(27%)、武术(双节棍、跆拳道等)(17%)、乒乓球 (10%)、健身(6%)、其它。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散步慢跑,羽毛球类项目简便易行,不需要精力或极少资金投入,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因此倍受大学生青睐。

    六、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形式

    我校参加体育活动形式处于第一位的邀约朋友一起锻炼,其次是独自一人锻炼,处于第三位的是与室友一起锻炼,三种形式所占比例分别为 65%、 14%、9%。这种排序说明:一是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体育的人际交往功能,借此机会广交朋友,以排遣学习带来的压力;二是大学生外省人口较多,离家人较远,与家人相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大学生与同学一起锻炼的愿望强烈,很少一人去锻炼。可以清晰的看出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强度统计:低等强度27%,中等强度54%,高等强度14%;其中中等强度的人群是占主要的,体现了大学生充分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锻炼负荷,自我指导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强,能够科学的去完成体育锻炼;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锻炼的强度集中在中等强度。

    七、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地点

    在参加体育爱好者锻炼活动地点的选择上,我校大学生参与锻炼中选择的前两位的是田径场、体艺馆和李小龙体育馆。参加体育锻炼者所占比例分别是 31%、22.5%,因为这些场所都是免费的,然而运动的环境,气氛都比较好。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地点的多样体现大学生的体育活动的丰富多样性,运动方式的空间有多种结构可供选择,但大多数学生仍喜欢传统的运动场地,所以我校必须注重运动场地设施的进一步建设。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由于大学生的学习背景,学生还是习惯在学校周边地区进行体育爱好者锻炼。

    八、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目的

    大学生参与体育爱好者活动的目的呈现多样化,但总体以“健身防病”、“丰富闲暇生活”、“满足运动欲望”以及“体验运动中的快乐”和“健身健美”为主;以“社交”为主的比例也排名第二位,尤其以健身防病作为锻炼动机的人数排第一,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的恶化,大学生对健康的防范意识渐渐加强;动机多样化的出现使大学生在运动中除了强身健体以外还能培养学生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随时代的变化也不断更新。通过对以上的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强健体魄、健身健美,二是为了愉悦心情、丰富闲暇生活。

    九、缺乏体育兴趣对我校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缺乏体育兴趣是影响我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主观原因,占总人数的7%。主要表现在: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具有推动作用;对创造性活动具有促进性作用;对未来活动具有定向作用。体育兴趣、爱好对于参加体育活动有重要的意义。体育兴趣是激发个体体育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克服困难、维持个体行为指向某一特定口标的积极性心理因素。个体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良好生理体验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后,就可能对某种体育锻炼形成爱好。兴趣和爱好是个体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丰富愉快的体育锻炼情感体验,有利于个体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正确态度和浓烈的兴趣。因此,积极引导我校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爱好者锻炼,帮助其体验体育的魅力。

    十、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潇湘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爱好者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基本都能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参加体育爱好者锻炼的项目较为广泛,尤其对武术(双节棍、跆拳道等)类项目比较集中。

    (2)潇湘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爱好者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比较高,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且能够参加体育爱好者锻炼,大学生文化程度较高,所以科学的锻炼就少不了。

    (3)潇湘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爱好者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也比较明显,丰富课余生活,体验乐趣,增强体质。但是学校组织的体育爱好者活动竞赛不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太具有局限性。

    (二)建议

    (1)建议在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应该多增加趣味性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达到健身目的的同时能增加对体育的兴趣及认识,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体育给人带来的快乐。

    (2)建议学校应该尽可能的延长场馆和场地的开放时间,使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锻炼,能向学生借出体育器材和设施,方便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也可以安排专业班学生进行现场理论指导,也丰富了校园体育爱好者的多样性,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3)建议我校能尽可能的完善体育场馆.增强场地.器材设施等的投资力度,改建并且完善旧的和老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慧敏.中国大百科全书[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荀盛龙.内蒙古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李宏伟.东北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的调查与研究.体育科学,2003(3).

    [4]李峰.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的研究.山东体育报,2002 (2).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修订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刘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状况调查分析.锦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 (3).

    [8]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