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贸易结构调整、要素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

    时间:2021-03-20 07:57: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笔者把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引入H—O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调整、劳动力有限流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资本深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所有者;作为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贸易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出现和要素密集度背离的现象,原因是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和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贸易结构调整; 要素市场扭曲; 收入分配

    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劳动收入份额为什么不断下降呢?笔者的解释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及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资本所有者而不利于劳动所有者。首先,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密切联系,劳动所有者收入份额下降可能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一个阶段性特征。随着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95年以来,中国从主要出口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出口机械等资本相对密集的产品,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在逐年上升(罗长远 等,2009a)。2000年工业品贸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为56.17%,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重为43%,2010年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为31.6%,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重为68.3%(牛蕊,2011)。可见,中国已经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结构,调整为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结构。根据经典的贸易理论,随着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的提高,资本将从出口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一方面是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是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使出口收益更多地被资本获得,不利于劳动者。其次,要素市场的扭曲。利率的管制维持了资本的低价格,由于大多数金融资源为国有银行所控制,政府通过它们向国有企业甚至是外资企业注入资金,使得这些企业资金使用的成本低廉;再加上政府人为制造的“稀缺”抬高了资本的“谈判能力”,降低了劳动力的议价能力,这就促使资本投资比例的上升,从而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上升,产品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

    一、文献综述

    关于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Robertson(2000)针对墨西哥贸易开放的就业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分析,揭示了开放过程中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现象;Harrison(2002)明确指出,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与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在金融一体化的时代,资本的流动更加频繁,它的“谈判地位”得到强化,劳动的弱势地位日益显现,并导致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Diwan(2000)指出,全球化、特别是放松资本管制,可能通过金融危机对劳动收入占比起负面影响,给劳动者带来永久的创伤。Bertoli 等(2007)将Melitz模型的异质性企业引入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论证了存在企业异质性的情况下的S-S定理仍然成立。中国经济学界开始关注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那时起,要素收入分配发生了不利于劳动分配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贸易的扩大,中国的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面对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一些学者试图从技术进步、要素禀赋等角度进行解释。殷德生等(2006)认为,自由贸易通过促使发展中国家产品种类数增加型的技术进步加剧该国的工资差距;工资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资本对劳动的相对价格下降所导致的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王少瑾(2007)发现进出口的增加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导致了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白重恩等(2008)认为由于垄断等制度性因素,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着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由此造成工资性收入比例的降低。罗长远等(2009b)从产业的视角考虑产业结构对于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变化、不同产业的劳动收入占比存在较大的差异。王云飞等(2009)认为中国要素流动的成本尤其是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的成本非常高,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成本的缩减会扩大劳动力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龚刚等(2010)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无限劳动力供给。郭庆旺等(2011)从税收的角度考率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劳动所得税导致劳动分配份额的降低,资本所得税导致劳动分配份额的降低,收入税使资本和劳动分配份额同时降低。唐东波(2011)通过构建以劳资议价为特征的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方程,发现贸易扩张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水平,FDI却不利于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包群等(2011)采用倍差法研究了1998年~2001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对员工收入的动态影响,认为尽管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从微观层面发现出口对劳动力报酬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研究贸易结构调整、要素市场扭曲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文献很少,笔者希望弥补文献的不足,努力在两个方面做深入探讨:一是把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引入H-0模型,将对外贸易纳入到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框架下,分析贸易结构调整、劳动力有限流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机制;二是进一步解释在中国劳动力丰裕的背景下,贸易商品出口为何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进步为何偏向劳动节约型,以期对中国贸易结构调整、背离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基本模型

    如果贸易品B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则(λLB-λKB)Q^B>0,当贸易品B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时,(λLB-λKB)Q^B<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从式(11)和(12)可知,当贸易品B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调整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时,降低了劳动所有者的工资,增加了资本所有者的工资。

    结论1: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的提高将使出口收益更多地被资本获得,不利于劳动所有者。这说明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可能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

    根据Jones的研究,πK、πL分别表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从式(11)和(12)可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会增加劳动所有者的工资,减少资本所有者的工资;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会降低劳动所有者的工资,增加资本所有者的工资。资本的供给增加及劳动供给的减少,不利于劳动所有者,利于资本所有者。

    结论2: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可能是资本深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结果。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和资本劳动比的提高,虽然是中国工业产出迅猛扩张乃至整个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不利于收结论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从式(11)和(12)可知,W^A同城乡劳动力流动系数ρ、城市失业率γ成反比;R^同城乡劳动力流动系数ρ、城市失业率γ成正比。如果ρ下降,即城乡之间的流动限制的减少,劳动者的收入就会上升,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就会减少;同理,如果城市失业率γ下降,劳动者的收入就会上升,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就会减少。

    三、出口商品资本密集度提高的原因分析

    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密切联系,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可能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和出口商品资本密集度提高引起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类似的国家(地区),即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为主导的国家(地区),其人均GDP水平要比中国高很多。Xu (2007)认为出口产品的复杂程度已是人均3倍于中国的国家才能够达到的。根据经典的贸易理论,随着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的提高,资本将从出口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一方面是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是产品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使出口收益更多地被资本获得,不利于劳动者。出口商品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1.外资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的上升。1990年以来,外资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不足20%升至60%以上。外资通常进入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会刺激内资企业增加资本密集度。外资企业较多的地区,平均的资本密集程度较高。赵玉敏(2006)认为外资在中国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约占1/3强,而在资源密集型、中等技术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中的出口比重超过了50%,尤其是在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占居80%的高份额,1995年~2004年期间外资在初级产品和5类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差异很大,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中只提高了6个百分点,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提高了35个百分点。

    2.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在一个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社会,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其相对价格并不必然高,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其相对价格也并不必然低。政府对利率的管制维持了资本的低价格,中国大多数金融资源为国有银行所控制,再加上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隐形担保,国有企业可以较易从国有银行取得贷款以维持经营,导致这些企业资金使用的成本低廉。另外资本和劳动间的议价能力将作用于它们所得到的收入份额。全球化会增强资本所有者的谈判能力,降低劳动所有者的议价能力,最终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将随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中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竞争会增强资本所有者的谈判能力。因为资本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在不同省份转移,为了追求GDP,地方政府不仅给予资本在税收、土地使用和环保上的便利,还把低劳动力成本和低劳动保护作为引进投资者的重要措施。政府人为制造的“稀缺”抬高了国有资本和外资的“谈判能力”,降低了劳动力的议价能力,使资本所有者获取大部分利润,再加上企业资金使用的成本低廉,这就促使资本投资比例的上升,从而使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上升,产品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产生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

    3.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决策者倾向于把竞争力不足归因于技术落后,把掌握“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国外先进技术主要根据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现实开发的,研发的是劳动节约型的技术。政府希望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来增强竞争力,普遍偏好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忽视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运用。为引进更为先进的、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在扭曲生产要素价格的同时,国家往往对规模以上企业提供数额巨大的补贴。国家每年为企业提供巨额的技术改造资金,为企业引进国外生产技术提供贷款、关税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这些措施降低了企业的资本使用成本,导致采取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进而使产品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

    4.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学界对全球性价值链和生产分割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理论,其共同的核心思想是国家间在产品生产上更加具有连续性和承接性。生产分割理论与中国最终产品出口结构、传统的比较优势相悖,

    反而为以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现象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因为垂直专业化生产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在同一产品价值增值链上的垂直关系,是利用国家间专业化水平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不是依靠产业水平的比较优势来促进贸易的发展,这种生产过程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恰恰反映了各国传统的比较优势。

    四、结论

    通过把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引入H-0模型,将对外贸易纳入到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框架下,笔者发现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调整存在密切联系,出口产品资本密集度的提高将使出口收益更多地被资本获得,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这说明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可能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资本深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所有者;城乡之间的流动限制的减少,劳动者的收入就会上升。作为一个典型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出现和要素密集度背离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资本和劳动间的议价能力、地区之间的招商引资之争,人为地抬高了国有资本和外资的“要价能力”,弱化了劳动力的谈判地位,对劳动者不利。受管制的利率维持了资本的低价格,再加上政府的赶超思维,导致技术进步具有劳动节省的性质。

    参考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2008.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8):16-28.

    [2]包群,邵敏,侯维忠.2011.出口改善了员工收入吗?[J].经济研究(9):41-54.

    [3]龚刚,杨光.2009 .二元经济与收入分配 —— 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J].中国社会科学(2):54-69.

    [4]郭庆旺,吕冰洋.2011.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济研究(6):16-30.

    [5]罗长远,张军.2009a.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5):25-35.

    [6]罗长远,张军.2009b.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 : 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4): 65-79 .

    [7]牛蕊.2011.贸易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就业: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D].天津: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

    [8]唐东波.2011.全球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劳资议价能力的分析[J].管理世界(8):28-31.

    [9]王少瑾.2007.对外开放与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4):16-21.

    [10]王云飞,朱钟棣.2009.贸易发展 、 劳动力市场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效应 : 基于特定要素的短期分析[J].世界经济(1):3-12.

    [11]殷德生,唐海燕.2006.技能型技术进步——南北贸易与工资不平等[J].经济研究(5):106-114.

    [12]BERTOLI S,FARINA F. 2007.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theory and evidence [Z]. CRISS Working Paper.

    [13] DIWAN L.2000 . Labor shares and globalization[Z].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

    [14] HARRISON A .2002 . 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 [Z]. UC Berkeley and NBER Working Paper.

    [15]ROBERTSON R.2000 .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lessons from the Mexican experience[J]. The World Economy, 23(6):827- 849.

    [16] XU BIN.2007.Measuring China’s export sophistication [Z]. 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编校:薛平)

    相关热词搜索: 要素 结构调整 扭曲 收入分配 贸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