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谈高校创造性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20-03-11 14:15: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建设创造型高校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建设创造型高校教师队伍,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改革。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造性培养;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CA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3—0030—02

    收稿日期:2006—01—18

    作者简介:刘岩松(1971—),男,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高等学校实施创造教育,关键取决于创造型的教师。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发展的观点。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传授教材为主要教学目标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变沉闷呆板、思维僵化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具体教学而言,就是尽可能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师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3)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创造型教师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势必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和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5)重视实践活动。理论和实际研究都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具体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创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如探索精神、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

    二、创造型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能胜任对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引导和启发,必须掌握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1)教师必须掌握创造学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新观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教师要学习和掌握创造力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3)随着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4)创造型教师应具备“博”与“专”相统一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5)创造型教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素养,这是开展创造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所必需的。学生第二课堂的开辟,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科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体活动知识。

    三、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素质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常保持稳定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但对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而且本身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创造型教师的个性品质主要有:自信心强、热爱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幽默感、较高的智力、兴趣广泛、言谈自由、开放等

    四、创造型教师的教学艺术

    (1)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型教师十分注重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亲自实践。(2)放弃权威态度,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到发挥。(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4)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回忆并自由联想,区别不同问题并发现相关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主张。(5)延迟判断。创造型教师往往不立即对学生的创新成果予以评判,而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6)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陈规。(7)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8)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使学生对他人的感觉、情绪和视听的印象,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等各种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9)重视提问。创造型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同时,他们自己也提出一些不拘泥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10)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总之,创造型教师时时体现以鼓励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为目的,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使每个人都发掘出最大的创造的潜能。

    五、教师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化

    不搞研究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如何加大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开发?

    (一)确立高等学校人才资源优先发展战略

    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一切物质的东西,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得到开发和利用。同样,学校的发展也是以人为其核心支撑的,而人又是有思维、有潜能、有创造力的,是能动的活资源,要维持和发展活资源的生命活力,就要坚持不断地投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个体是否得到开发,开发到什么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的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也影响到学校整体效能的大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坚持不断开发教师人才资源,这样才能保证为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人才。

    (二)对教师队伍进行结构性调整

    学校的人力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时间变化的,是一种流动性的资源。如果没有这种动态的变化,学校也就失去了自身应有的活力。应当把调整现有教师队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步进行。目前,国家和各高校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如国家推出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设立特聘教授岗位,聘请一流人才。《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高校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表明了国家对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高度重视。

    (三)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很少大量设定终身教授,每个教师都面临可能被校方解聘的压力,使他们总是保持着不懈的竞争状态。而我国高校教师则没有这种压力,长期形成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只是单方给予权力,较少有义务限制,这就使得不少教师“晋升前拼命干,晋升后松一半。”因此高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深化改革。应实行评聘分开,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竞争上岗,强化分配的激励功能,大幅度提高关键岗位教师的待遇。

    (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

    要改善环境,必须进行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一方面是要给高层次人才提供符合其水平和成绩的科研条件、生活和福利待遇。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根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而形成的工资,才能较为准确动态的反映出人才的实际价值。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的同时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收入。此外还要在工作中给予关心,加强感情投资,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诱人、以情感人,使高校教师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创新工作。

    教师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人才资源,我们只有通过加大高等学校的教师人才资源开发的力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教师开展创新教育,增强其培养高质量创造型人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责任编辑:东 升]

    相关热词搜索: 队伍建设 浅谈 创造性 高校 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