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明皇朝的覆没与中国社会政治治理模式碎裂

    时间:2020-03-30 07:58: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逐步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历史地看,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被西欧社会发展迅速拉开距离,实是明皇朝276年统治所造成的。两败俱伤的中国社会政治治理模式,使得明皇朝成为历朝历代最腐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最严重的封建皇朝。明皇朝的覆没,以及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如流星般地消逝,表明中国社会政治治理模式碎裂。中国走向现代化,必然要转换社会政治治理模式。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三个世纪,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终于接受马克思主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社会转型。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自我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社会政治治理模式;两败俱伤;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6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2—0034—12

    近代以来饱受世界列强蹂躏的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被世界所仰慕、尊崇的农耕文明。中国虽然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一步步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的。其实,中国是在明皇朝统治时期,被西方世界迅速拉开距离的。正是这个由地道农民当皇帝所建立的皇朝的近三个世纪统治,使中国自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陷入屈辱、落后、挨打的境地。明皇朝的覆没,以及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还没站稳脚跟就如流星般地消逝,表明中国社会政治治理模式碎裂。中国社会转型需要转换社会政治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在饱受清皇朝统治之痛,三次代价惨重的探索失败之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转型。中国五千年文明演进的历史表明,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我选择,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一、中国从先进变成落后是在明皇朝统治时期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明皇朝建立。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皇朝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明皇朝先后历十六帝、276年。将明皇朝统治的这276年,放在同时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行列中去考察,明皇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严重阻碍作用,就一清二楚了。

    综观世界历史,明皇朝统治中国的那近三个世纪,正是世界历史大变动的时期。在这段历史剧变的时期里,拉丁文化区的西欧,发生了推动社会发展破茧性变化的三大运动,社会转型几乎是水到渠成。相比之下,明皇朝却倒行逆施,使中国社会变成死水一潭,被西欧社会拉开了发展距离。

    首先,在意识形态层面,西欧社会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颠覆了统治中世纪的陈腐观念,把公民人格平等、人的世俗利益,提升为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中心,为建立当代法治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14至16世纪,西欧掀起了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崇尚人的自身价值,讲究人的世俗需求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本主义很快成为西欧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

    以马基雅维里(1469-1527)为代表的一批政治科学思想家,从人性出发,强烈地表述了人的社会政治权益的合法性,阐明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维护人的社会政治权益。以马丁·路德(1483-1546)、约翰·加尔文(1509-1564)等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以人性为起点,宣扬人可以凭自己的自由意愿与神相契合而得救,否定了教会的统治权。他们还呼吁:改变现实政治生活中道德合理性与国家权力合法性的错位,建立新的理性社会。人本主义者在激烈攻击封建等级特权的同时,大力提倡自由平等,主张以人的品德、才能和智慧来决定人的社会地位。人本主义者掀起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像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冲垮了腐朽的封建意识和伦理道德,动摇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的思想,更新了社会意识形态,使西欧社会很快迎来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在同一时期,明皇朝统治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状况又如何呢?为了维护朱家的封建皇朝统治,由皇帝直接出面,把理学钦定为全国的唯一正统思想,禁锢全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别不容许一丝人本主义意识破土。

    理学大体上是北宋仁宗赵祯(1010-1063)庆历之后,逐渐形成的儒家哲学思想学派,宋代也称道学、新儒学。从根本上说,理学的兴起是适应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纷争之后,重新建立统一的宋皇朝政治需要。即使在两宋,理学已经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陈腐说教了。

    明皇朝建立初期,为了统一全国的思想,在永乐年间,即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心理大全》等三部理学大全,诏颁天下,以求“合众途于一轨,会万理于一原”,将程朱理学奉为治国安邦的圣典。明成祖的做法与当年汉武帝(前140-前8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出一辙。如果说汉武帝当年的做法,有其相对的历史进步意义的话,那么在历史车轮向前滚动了14个世纪之后,明成祖的东施效颦,就成了禁锢社会意识形态的灾难。由于明皇朝不遗余力地提倡,以及各种措施的到位,因而举国上下,从朝廷国子学到地方书院,乃至乡村的社学,无不进行程朱理学教育。全国的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形成“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的局面。

    与独树理学相配套,以作文为考试形式的科举考试,到了明朝实行八股文取士的定制,引导全国的读书人一头钻进三部理学大全,去猎取功名富贵。明皇朝的科举考试制度,使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成了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类人物,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不出任何贡献。当然,其间也有极少数成功者。不过,那些戴上乌纱帽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也基本上限于充当维护明皇朝腐朽统治的帮凶。即使个别像徐光启(1562-1633)这样的西学东渐的出类拔萃人物,也难以起到对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推动作用。

    明皇朝独尊理学的做法,更为不幸的是,将小说、戏曲、曲艺等其他文艺领域,统统囚禁在程朱理学的牢笼里。在西欧的文艺领域里,高扬人性。莎士比亚(1564-1616)甚至纵情地呼喊:“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327在明皇朝统治的中国,皇室自身不讲人性,因而像蝙蝠害怕阳光一样,害怕在意识形态领域宣扬人性。毫不奇怪,文艺领域,包括《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三言”、“二拍”①等文艺作品,尽管题材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各异,但是所贯串的中心思想,都是把“三纲五常”之类封建伦理道德,奉为做人的基本准则,维护传统道德观念,从意识形态上加固明皇朝的腐朽统治。

    相关热词搜索: 覆没 皇朝 碎裂 中国社会 治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