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由网络语“假”引出的语言学探究

    时间:2020-03-31 07:5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际语言,其发展盛况空前,已引起了我国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语的发展演变的必经过程,也预示着汉语未来的发展趋势。“假”就是其中一个的新词汇。本文力求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假”的分析,探讨汉语语法、语用功能的转变和语言的引申与变异。

    關键词:网络语;语言学;“假”;语言变异

    作者简介:(1992.12-),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西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2017年年初,“我可能学了假中文”类的句子被人们广泛运用,这一语法现象的核心是对“假xx”意义的拓展应用。“假XX”究竟是怎样衍生出来的?其机制如何? 本文将从词源、词义和语用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假”的语源解释

    《说文解字》【卷八·人部】对“假”的解释是:“假,非真也。从人叚声。一曰至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写道:“《又部》曰:‘叚,借也。然则假与叚义略同。’六书六曰假借,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也。从人叚声,古雅切,古音在《五部》。”又引《虞书》等古书对“假”的来源做了梳理。他认为“一曰至也”的解释是“浅人不得其例”,“又分非真为古雅切,至也为古頟切”的解释是古人不知道古音沒有这样的区别。

    关于“假”的字源语源解释,在不用的时期,我们可以在古籍中看到关于“假”的不同用法。出现过“假”是“嘏”的假借字、“徦”的假借字、“嘉”的假借字。王力的《同源字典》认为“假,至也。这个意义的‘假’字,后人常读如格”。

    在语音方面,“假”有不同的读音或注音。《集韵》《韵会》:“举下切,音贾。”另有读音“居迓切”;《正韵》:“居亚切,音价。”三书中均有“何加切。与遐通。”到了现代汉语,“假”有三个读音,而且不同读音相对应的词性、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对比以上“假”的词源分析,我们便能略知缘由。

    二、“假”的词义发展

    语言是音义结合体。随着语音的变化,“假”引申出了其他多个词性和意义。如:

    1.以书假余。(动词,借出)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形容词,不是真的)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凭借)

    4..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连词,假使)

    5.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副词,权且)

    6.聊假日以消忧。 名词,假期)

    “假”从造字之强调借助他人之力的意思。到现代汉语“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等词中的“借用”之义,再到如今的网络语,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假”的引申线索大致如下:

    ①本义,动词:借助他人的力量 ④名词:假期

    ↓ ↑

    动词,借用;借助→②形容词:虚的;空的→③副词:

    此时“假”依然没有网络用语中的意义。但是对比《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假球、假嗓子、假小子、假山、假牙、假肢”这几个词种“假”的意义已经有了变化。“假球、假嗓子”指真假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某种原因使假的变成了真的;“假小子”指女男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假山、假牙、假肢”是天然人工产物的可替代性。这几个“假”已经有了一定的模糊性,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区分出真假,“假”还是一个区别词。

    三、“假”的语用变化

    制造业、商业、游戏、教育、娱乐、生活中的流行语“我可能xx了假xx”,按照意义可分为:

    (1)现实中真的遇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基本与“真”相对。如:我可能喝了假酒。

    (2)某事不符合预期。如:我可能看了假兵马俑。

    (3)对某事物有抱怨不满的意味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与逃避。如我可能交了假男朋友。

    (4)结果不理想或自己水平不够,多有调侃找借口的意味。如:我可能学了假中文。

    这一语法现象出现,打破了语言的局限性和词义的固定内容,“假”具有了模糊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半真半假的状态。“假”不再是一个区别词,其一,“假”指向受事,“参观”的动作实已发生,但受事为假,如“我可能喝了假酒。”其二,“假”指向施事,动作为真,受事为真,“假”是情感体验不真实,如“我可能去了假悉尼”。但是判别真假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真假完全由人的主观态度决定,真假难辨。而“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的表达,更是一种反语,是人们用来表达对事倍功半的不满和无奈的手段。“假”的词义由不真实、虚伪变成了不符合内心预期,有了强烈的情感义、色彩义。可以称为“反义引申”或“情感引申”。

    所以网络语的发展,除了利用语音谐音、通过缩略重构新词、用表情符号构词、此一引申转移、由社会现象衍生新词等方式外,还有反义引申、情感夸张。正话反说,把不易于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义正言辞的表达出来。因此“假”首先被求新求异的大学生认可,并结合各种角色、职业、情境,扩大至整个语用层面,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而出现在每年春节前后则可能和节日期间人际交往频繁有关,是一种周期性的表现。其背后也揭示了很多现实因素。

    结语: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网络语获得认可,不仅由于自身高效、简洁、经济的魅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虽然积极与消极并存,但只要我们以辩证的眼光应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网络语会对汉语的发展起到更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罗琼鹏.程度,量级与形容词“真”和“假”的含义[J].语言研究,2016(02).

    [3]王念孙.广雅疏证[M].中华书局,1983.

    [4]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相关热词搜索: 语言学 引出 探究 网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