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胭脂乃“焉支”:匈奴为何高呼“使我妇女无颜色?”

    时间:2020-04-03 07:58: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匈奴为何高呼“使我妇女无颜色”?原来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焉支山区是天然草场,是匈奴赖以生存的家园,据传说,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出自这一带,因此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即焉支的谐音。另外这里还盛产胭脂的原料红蓝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所以,此战役失去了焉支山宝地,匈奴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古代妇女主要的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或焉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胭脂源自商纣时期,是燕地的妇女采来红蓝花,用其叶汁凝结为脂,因此得名燕脂。还有人认为红蓝花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胭脂是那时被引进的。

    汉代以后,妇女涂胭脂的习惯开始流行起来,且经久不衰。在历代的诗文中对此都有不少的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唐朝,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了,“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被写入了当时的笔记小说中。如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写道:“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这讲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厚厚的脂粉,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的《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如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好像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写法上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当时女子盛行涂胭脂的情况。

    唐代以后,虽然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未衰。辽代时期妇女的红妆,虽没有文字的记载,但实例却是有的。比如在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和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中所画的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就反映了当时女子是涂抹胭脂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女学生开始崇尚素服淡妆,才改变了这种习俗。

    胭脂的做法是在红蓝花开之时将整朵摘下,然后放进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和黄两种色素,把黄色淘去后,就会形成鲜艳的胭脂。在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很多,比如: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中都可以提取出天然的红色素来制作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已经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而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相关热词搜索: 匈奴 使我 高呼 胭脂 妇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