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陕西北路故事地图(下)

    时间:2020-04-04 07:59: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宋家三小姐的闺房

    陕西北路369号坐落着一座英国乡村式别墅风格的建筑,外边用黑色竹篱笆墙围护,透着欧洲乡村的韵味。别看它如今门庭冷落,它可是曾经影响了半个中国的宋家花园呢,宋美龄出嫁前便居住在此,老上海称之为“宋家老宅”。

    “宋家老宅”建于1908年,最初它是外国人约翰逊·伊索的别墅,后被基督教牧师宋耀如买下,成为宋家花园。宋耀如从一名美国《圣经》出版协会的推销员发迹为上海最早的买办之一,他把外国的机械输入上海,搞印刷业,与人合办面粉厂还涉足纺织、烟草业等,成为上海滩的富翁。宋耀如与倪桂珍结婚后,养育了三女三男,并不惜重金送他们出国深造,“宋氏三姐妹”就是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1918年5月,宋耀如在上海逝世,夫人倪桂珍携子女迁居于此,成了当时社会最瞩目的家庭。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的三家都与这座花园住宅有着密切联系,也给这个花园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传奇故事。

    这幢花园别墅一共有三层楼,三楼为尖顶半层。从东边大铁门人内,一条不长的水泥甬道通向内门的石阶,拾级而上走进一楼客厅,就见到四周镶嵌着彩色玻璃的门窗,绚丽耀眼。客厅东边的拱形内室是接待亲友的会客室,中间有活络门与大厅隔开。如果主人举行派对,可以拉开活络门,客厅与内室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宽敞的大厅。从宽敞精致的木楼梯登上二楼,左手朝东的小房间就是当年尚未出阁的宋美龄的闺房,朝东的小阳台面向车水马龙的西摩路。正对楼梯的大房间是倪桂珍的卧室,该室有门与宋美龄的房间相通,卧室朝南的阳台面向花园,花园里绿树成荫,种满了各式奇花异草。花园东边有一棵100多年的玉兰树,花开时节,满树盛开着洁白的玉兰花,花枝一直伸到篱笆墙外。

    倪桂珍迁居西摩路后,感觉这座独立式花园住宅尚不够宽敞,就在住宅西边扩建与主楼相连通的两层楼房,建筑风格与主楼完全一致,底层还设有地下室,一楼是客厅,二楼的两间朝南房间拥有一个大阳台,这两间就成了宋美龄两个弟弟宋子安和宋子良的卧室。当时,宋霭龄的寓所在西爱咸斯路(今永嘉路),宋庆龄住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孙中山故居),宋子文则住在祁齐路(今岳阳路)。西摩路宋家花园不仅是宋家兄弟姐妹与母亲的聚会之处,而且还留下了当初一些风云人物的足迹。

    1917年6月,20岁的宋美龄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回国。宋氏三姐妹中,她在美国的时间最长,达八年之久,英语也是三姐妹中最好的,是一位美国化的中国女人。回国后,她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工作,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上海上层社会,颇有名声。她还是全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并在海上闻人虞洽卿手下担任过上海市参议会童工委员会第一任女委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1922年12月初,时年35岁的蒋介石来到莫利哀路孙中山住宅,参加宋子文举办的晚会。晚会上,宋子文把自己25岁的小妹宋美龄介绍给蒋介石,聪颖、美貌、受过高等教育的宋美龄让蒋怦然心动。1927年4月底,蒋介石已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领袖、军队总司令。5月初,蒋介石到宋家花园拜访了宋太夫人倪桂珍,正式向宋家三小姐求婚。一开始,倪桂珍反对这门婚事,她说:“蒋介石结过婚,而且他也不是基督教徒,宋家的女儿坚决不嫁异教徒。”大姐宋霭龄认为:“嫁给蒋介石,就是总司令夫人,今后是总统夫人,中国第一夫人。”她还说:“蒋介石只要登报正式声明与妻子离婚,皈依基督教,接收洗礼,就是基督教徒了。”就这样,宋霭龄说服了母亲。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因宋美龄是基督教徒,得先举行一次宗教婚礼,再举行一次世俗婚礼。按基督教传统,婚礼应在宋氏家族所在的教堂举行,由本堂牧师主持,但是蒋介石已几次离婚,教堂不予受理,只能转到家中。当日下午3时,在宋家花园的底楼首先举行了盛大的宗教婚礼。客厅里铺着红地毯,四处摆满花篮,底柱上绕满了凤尾草。客厅中间是宋耀如的油画遗像,两侧是扎成半圆形的新鲜竹枝,遗像下放置着芭蕉小树。婚礼开始,蒋介石先进入礼堂。他穿着簇新的黑色燕尾服,戴着银色领带,下面穿着条纹裤。宋美龄身穿一件银白色旗袍,镶以银线的白色软缎拖裙用一支橙黄的花别着,从她肩头垂下来,头上戴着一个有橙黄色花蕾编成的小花冠,手里捧着一束淡红色石竹花和棕榈叶,在女傧相陪伴下步入礼堂。婚礼由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宋家牧师江长川为新夫妇祈祷。在喜庆气氛中,宗教婚礼共进行了15分钟。接着,蒋介石和宋美龄乘上一辆花车到位于大华路(今南汇路)的大华饭店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中式婚礼。证婚人为蔡元培、谭延闽等。大华饭店戒备森严,1300多位来宾带着盖有宋子文私章的请柬入场。会场上坐着汪精卫、王晓籁等军政要人、社会名流、达官显贵、商界巨头,还有英国、法国、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驻沪领事等。大厅设有记者席。4时15分,乐队奏起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宣告婚礼开始。蒋介石和宋美龄走上圣坛,先向孙中山先生的照片鞠躬敬礼,婚礼完毕,鼓乐齐奏,掌声和祝福声四起。

    世俗婚礼结束后,蒋介石又偕宋美龄乘车返回宋家花园,中华照相馆摄影师为他们拍了结婚照。晚上,宋家老宅设宴款待亲友。那天,从上午到半夜,宋家花园外,戒备森严,凡进入宋宅者都非经主人允许不可。当晚,新郎新娘乘花车到设在拉都路(今襄阳南路)311号的新房,欢度良宵。蒋宋联姻后,各路新军阀、政客、大买办、商界头面人物纷纷出没于西摩路的宋宅,这里一度成为蒋介石在沪探讨国家大事、设谋定计之处。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后,成为蒋的秘书和译员,同时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婚后不久她便随蒋介石移居南京,不过,还经常到上海小住。东平路9号的爱庐就是哥哥宋子文送给他们在上海的行宫。

    1931年7月23日,在青岛避暑的倪桂珍不幸病逝,遗体从青岛运回上海,停柩宋家花园。宋氏兄弟姐妹日夜守护在母亲灵前,每天前来西摩路宋宅致祭的亲友、国民政府政要和各界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当时远在德国的宋庆龄接到噩耗,日夜兼程赶回上海,为母亲送行。8月18日清晨,在宋宅花园草坪上举行了隆重的宗教告别仪式,之后倪桂珍被葬于万国公墓宋耀如墓西侧。昔日宾客盈门的宋宅从此人去楼空,庭院寂寥。

    宋家花园旁边的陕西北路375号是一幢知名的基督教堂,名为怀恩堂。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1910年。怀恩堂最初位于虹口北四川路,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虹口沦为战场,教堂被迫搬迁至爱文义路605弄王家沙花园32号。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加,1940年,教士又购置了西摩路的基地,开始动工建堂,至1942年落成。这幢两层清水红砖的教堂由一幢中3层、旁2层的楼房组成,可以容纳2000余人聚会,是上海基督教会中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如今,经常有世界各国和港台的数千人来此参加礼拜,其中不乏教会代表团和较高层次的人士。教堂的东南角有钟楼,除大堂外另设小教堂。大堂的礼拜实况可由电子线路传到各小教堂。

    怀恩堂对面的陕西北路380号是许崇智住宅。许崇智(1886~1965),1906年加入同盟会,是孙中山的亲信之一。1925年,担任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被蒋介石篡夺兵权后离粤赴沪,携家小曾居住于此。许宅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主体三层,局部二层,清水砖墙立面,大门人口的方柱采用科林斯柱头,几何线角装饰腰檐。

    再一路往北,走到陕西北路414号,这里是船王董浩云的老宅。1940年,董浩云在上海筹资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船务公司——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并购置此房。当年,公司的许多高级职员和董家亲属都居住在这里。董浩云是20世纪中国现代远洋航海事业的先驱,其创办的巨大产业由两个儿子董建华(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成兄弟继承和发扬。

    毗邻董宅的陕西北路430号,是一幢建于1913年的四层西式花园别墅,自由平面,空间丰富,清水砖墙,各立面差异明显,不讲究对称。房主原为犹太人。一楼二楼从事黄金、美钞买卖,三楼四楼用来居住,一家人在此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是20世纪众多犹太家庭在上海的一个缩影。

    何公馆

    陕西北路457号是一座仿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花园住宅,建于1926年。住宅东墙沿陕西北路,北墙沿北京西路,四周围着竹篱笆。从陕西路正门进入,迎面便是一座大花园,中央有一座白色小楼,主入口在洋楼的南立面,这是一幢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房屋。宅院里还有一个很大的中式花园,曲径山石之间点缀着小桥流水,园内一株近百年的古藤蜿蜒遒劲,还有两棵粗壮挺拔的百年香樟,浓荫蔽天,执著地守护着这座名宅,使这幢身处闹市的住宅显得异常清幽。

    这幢花园豪宅最早的主人是英国爵士罗伯特·何东(Rolert Hotung),中文名字叫何晓生。何东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苏州人,因此他有着一张外国面孔和一个中文名字。何东出生在香港,父亲后来将他送进中国的一家私塾读书。因为家境拮据,家里给他的饭钱还不够吃一顿饱饭,这也同时养成了他刻苦耐劳、勤奋节俭的品格。12岁那年,何东考进了香港中央书院,17岁进人广州海关,两年后被怡和洋行委任为华行副经理,因其工作出色,后来又被广东保险公司聘为经理。六年后,何东辞职经商,这个勤俭刻苦的混血儿后来成为了香港首富,投资和担任董事的企业有数十家。身为巨富的何东热心于公益和慈善事业,曾在香港设立儿童幸福会、儿童工艺学校、九龙英文学校等。1914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何东捐给英国政府的钱款数达百余万元。1915年英国皇家授予他爵士头衔,中国北洋政府也向他颁发了勋章。孙中山、康有为、蒋介石等风云人物也都是他的朋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何东加大在上海的投资,成为上海多家公司的主要股东和上海房地产巨商,如今北外滩的大名路、塘沽路、南浔路、峨嵋路一带的房地产,几乎全是何东的产业。1926年,他购得西摩路爱文义路(今陕西北路北京西路)的地皮,建造了这幢豪宅。两年后,何东派他的儿子何世俭(英文名爱德华·何东)到上海打理生意。当何世俭将上海西摩路何家公馆安排停当后,就把妻子和年仅三岁的儿子何鸿章一起接来了_上海。

    何公馆位于西摩路上西班牙人最为集中的地带,因此他家经常资助天主教会学校,何世俭也担任了多家教会学校的校董,后来,何鸿章就读的学校是坐落在虹口的圣芳济中学(今北虹中学),他一直居住到1947年离开上海赴美国留学,后来他成了香港著名的实业家。1949年后,何东家族举家迁往香港,何公馆由上海房地产部门接收。

    毗邻何公馆的陕西北路461号现为七一中学,其前身是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私立崇德女中校舍。崇德女中是基督教广东浸学会汤杰卿牧师与万应运博士发起建立的私立学校,1905年初建时在武昌路,1940年迁此,学校以英文为其特色,社会声誉颇佳。当年,崇德女校的学生多来自中产以上的家庭,永安公司的郭家千金、著名影星阮玲玉等都曾在此校读书。郭沫若、许广平等文化名人都曾应邀在此演讲。

    “上海辛德勒”

    陕西北路470弄的洋房被称为太平花园,它是20世纪初由中国近现代史上声名显赫的伍廷芳、伍朝枢父子所建,建筑外形富有浓郁的欧罗巴风情,内里布局却又类似上海石库门的南北前后间分隔的西式联体住宅。每幢底楼的门洞采用了双抱式拱门,门窗的花样、柱子、壁炉和镶了红木的地板至今依旧。这里曾是南欧人在上海的一个集居点,弄内居民以侨民居多,早期入住者大多是中产阶级,如医生、工程师、洋行经理等。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犹太人大批涌入上海避难,大部分进入虹口提篮桥一带集居,小部分的犹太难民分流到了静安区。因为太平花园里有一名“上海的辛德勒”——太平花园的大房东伍廷芳,他表示愿意接纳他们并且把原本打算给女儿当嫁妆的花园洋房收容了一批犹太难民。太平花园和犹太人的故事如今已成为湮没在红尘中的记忆,人口直通二楼的石梯无声无息地承载了当年犹太人流浪在异乡的岁月。

    太平花园对面的陕西北路493弄的大同里、自在里,是建于20世纪初的里弄,传统上海石库门形式,天井式三合院,木结构坡屋面,山墙有西式特征。自在、大同有安闲舒适、身心舒畅之意,用“自在”、“大同”作为弄堂名字,表示了投资者以悠闲、不拘一格的生活为归依。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良好愿景。

    陕西北路500号的西摩路会堂是目前在上海现存时间最早、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间犹太教会堂。会堂是沙逊家族的第三代大班亚可布·沙逊为纪念亡妻于1917年捐资建造的,1920年建成。这是一幢具有典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但在局部的门饰、窗洞、过厅、四跑楼、束柱等建筑细部上,却呈现出浓厚的犹太民族建筑特色和民情民风。二战期间,西摩路会堂成为上海犹太社区的聚会中心。当时西摩路会堂既是教堂,又是学校,住在隔壁太平花园里的犹太人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里面去读书,这里如今成为犹太人来上海游览经常拜会的地7yo西摩路会堂和太平花园一样,都见证着上海人和犹太人的友谊。那是在苦难的岁月里熔铸出来的,不需要任何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却注定会地久天长。犹太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犹太人对上海的深情厚谊,甚至跳出了“上海犹太人’的范围,成为整个以色列国的一种公众情感。

    往北的陕西北路525弄,是四层砖混结构的南洋公寓(现为南阳公寓),于1933年由南洋简氏兄弟烟草公司建造。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我国卷烟工业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享誉最高的卷烟厂之一,公司的创始人简照南、简玉阶(简氏兄弟)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华侨和实业家。

    陕西北路549号花园住宅,建于1924年,呈新古典主义与装饰艺术派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楼层前二后三,水刷石墙面,立面线条对称,装饰立柱,齿饰线脚角。此处原为居民住宅,解放后一度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上海管理处机关和民航上海管理局老干部活动室。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北路 地图 故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