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民族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的要义

    时间:2020-04-19 08:03: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无论是对自身文化的继承发展还是对外来文化的采纳,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的问题。文化认同与民族发展的关系颇为复杂,探讨文化认同的理论,将有利于人们对文化认同现象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认同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民族 ;发展; 文化; 认同; 要义

    作者简介:许瑞蓉(1962.2.10-),女,汉语语言文学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文化、文学相关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其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甚至关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那么就难以获得发展。同样,一个民族不善于汲取外部有益的文化充实自己,摒弃本民族文化中的不利因素,那也将阻碍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对自身文化的继承发展还是对外来文化的采纳,实质上就是文化认同的问题。文化认同与民族发展的关系颇为复杂,探讨文化认同的理论,将有利于人们对文化认同现象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认同问题的重视。

    一、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这虽然是一句古话,但却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所谓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物。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淀的过程,这个过程深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影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使人类文化从最初开始便具有了差异性,呈现出千差万别的文化历史和文化现状。这种差异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西餐的刀叉与中餐的筷子不同;埃及的金字塔与印度的佛塔不同;不同民族信奉的宗教不同;不同国度的政治体制不同等等。即使在同一个国家相同的政治体制下,由于地域的辽阔和民族不同,其文化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就我国而言,除了因地域分布不同,汉民族文化自身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外,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更是突出。不同民族大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小到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人类对于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其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一般均以各自的文化为基准。正是如此,人们往往会发现,在一种文化体系中被视为正常的现象,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难以被理解,甚至被完全排斥和拒绝。一些民族崇尚的习俗,却是另一民族视为丑陋甚至是野蛮的习俗。

    人类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不同文化之间甚至会有文化的冲突。那么人类是生活在一个无序杂乱的文化环境中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实际上,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后面,有一种潜在的、一致的力量在支配着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行为,凝合着人类不同的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巨大的、潜在的、一致的,粘合着一种文化的力量就是文化认同。

    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有着天然的心理爱恋,当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发生冲突时这种爱恋可能转化为一种文化情感,这种情感长期存在于一个民族中,经过沉淀便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就是由一种民族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民族意识。

    二、文化认同与文化发展

    文化认同不仅对于人的个体行为有较大影响,文化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也取决于文化的认同。当人们一致认为一种文化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时,那么就会有意识地对这种文化加以保护和发展。相反,如果人们认为一种文化没有存在的意义,或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一种文化时,那么也就敲响了这种文化的丧钟。所以说,文化被创造是必然的,但能否存在与发展就不一定是必然的。尽管我们不能忽视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外部因素(如文化冲突、融合、传播等等因素),但文化认同在不同的特定条件下有抵制外部因素的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认同能够决定文化的命运。广居海外的华人,虽历经数代人的沧桑,但其生活中仍保留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如对节日、宗教、饮食习俗、语言等的保留均典型地反映出华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也正是基于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国的文化得以在世界广泛传播。

    一种文化被认同的强弱对于文化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重要影响。认同度高,在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即使在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也同样能够存在并获得新的发展。存在于西方文化汪洋中的中国文化,不仅没有被融合,相反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力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一个民族能否将自己的文化放在一个发展的位置之上,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文化的看法、价值观、处置意识等是文化认同的构成要素。如果一种文化仅仅被认同为致用的工具而没有其他的价值,那么这种文化就十分容易消失和被取代,如同汽车取代牛车、枪炮取代大刀一样。对于自己文化的保留,根本的意义不在于这种文化能够创造出多少经济价值,也不是生活所必须,而是把文化看做是自身存在的标志,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保留自身的文化实质上就是争取自身的权力。

    三、文化认同的基本要义

    作为一种存在于文化中的文化群体共识与文化归属意识,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

    在长期的生存及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是具有稳定性的。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了认同,必然会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稳定的态势,人们会按照这种态势去选择文化。与人们头脑中文化认同相对应的文化要素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认同,就在于这些文化不但符合人的生存、享乐等需要,也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由于文化认同具有主观性,因此文化认同所导致的文化价值取向也就不一定与客观事物完全吻合,人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认同来作为选择文化的价值尺度。这也就是前面探讨过的文化认同的差异性。由文化认同所导致的对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取向之下显示出来的文化价值往往是一种抽象的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既然为人们所认同,并在相应的文化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那么它必然在这种文化中产生过或正在产生着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对于文化的最高价值取向。西方人的价值观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力求探索与开拓外部世界,通过改变客体来满足主体的需要,崇尚个性独立,个人奋斗与公平竞争。而中国人则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个人的身心与其所处的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形成以人伦礼教为中心的理性价值取向。在这两种价值取向之下人的行为模式以及社会习尚等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不同的文化认同所导致的最高价值取向。

    2、文化认同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

    一般意义上的民族都依托于一种文化,即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是在不断融合发展中形成的,除了血缘上的联系外,文化认同则是一个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内聚力。以一种文化认同为核心,在长期的融合发展中外部的各种文化群体始终以此为向心力,融合进这一主体民族,人们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对一个民族的归属意识,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民族不认为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对一种文化,亦无认同,那么也就不可能有长期的存在与发展。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的群体在文化融合中很容易被融合进其他民族。相反,如果人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对一个民族有强烈的归属意识,那么这一个民族尽管历尽沧桑,不论这个民族中表现为物质现象的文化,如住房,衣着等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一民族仍旧会存在与发展。在民族形成与发展中,文化认同是最核心而又最为稳定的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其他部分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民族的文化认同却能长期存在。一个民族如果文化认同一旦改变,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很容易消亡。

    以犹太民族为例。当今世界,犹太民族算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早在17、18世纪,犹太人就已经处于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冲击之下,遍布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几个世纪以来不断地遭受到各种迫害,大多数犹太人只能从事地位低下的职业。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更是遭受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杀戮,法西斯企图从肉体上消灭犹太民族。然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依然顽强的生存着,至今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已融于当地民族及生活环境之中。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犹太认同意识的存在。美国犹太史教授迈克尔.迈伊认为:“每当犹太人受迫害越深重,就对自己的信念越坚定。”从犹太人的民族生存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认同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这种认同意识是精神压迫乃至于肉体消灭都难以改变的。在人类发展中,许多民族都曾经历了不断的大分化大融合,但长期的分化融合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即一些民族被融合,而一些民族获得发展,成为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主体民族。历经分化与融合的一些大民族都有其悠久而强大的文化认同,不断的分合都是以之为轴心运转的。有了这种认同为轴心,不断的民族分合、战乱、政权割据等等都不能改变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繁荣的趋势。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华夏民族是汉族的先民,今天的中华民族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它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了一个屹立于东方的伟大族体。今天的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血缘族体,而是一个文化族体。在这个族体中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中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联系这个大的民族族体的核心就是文化的认同。尽管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为各民族所认同,中华大地、中华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制度为各民族认同。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可以这样说,从华夏民族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通过文化认同而达到的。

    3、文化认同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

    一个民族一般而言是依托一种文化的。但在人类社会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种文化现象却往往并不仅以一个民族为依托,而是跨民族的。如果这种文化现象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几个民族中,那么在这一点上几个不同的民族就有一致的认同,具有相同文化意识及其归属感。由于共同的认同,可以把几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特定的条件及意义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这种文化群体虽无共同的族源,但在文化意义上却有共同的意识、利益感及文化的归属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所认同的文化现象是比较多的。如风俗、宗教、伦理、思潮、艺术等。在这其中,宗教是最活跃、对文化群体具有较强粘合力的因素。当今世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都有着众多的信仰者。由于宗教的传播以及为人们所接受是跨越了其原有文化而形成共同的信仰与认同的,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受信仰的约束,乃至于融进其所认同的宗教信仰之中,从而使分属于不同民族的人们在信仰的范畴内具有一致的认同,由一种宗教信仰的长期融合而形成了不同民族构成的、以文化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文化群体。

    除了宗教,一些贤哲伟人的思想所导致的思潮也同样会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中获得认同,并在其社会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伟大贤哲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近代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等等,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众多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广泛认同。一种文化在不同的民族中达到了一致的认同,从而使不同的民族联系成一个以这种文化为内核心的文化群体,这就是文化认同的凝聚力和粘合力。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辉煌文化既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更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们需要不断挖掘和升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也需要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如果我们掌控好文化认同的适度性,建立起以自身民族文化为基础并不断融合吸收外部先进文化因素的良好机制,就无需在外来文化充斥的今天过分担心传统文化的丢失了。在我们民族内部维持并强化炎黄子孙对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就是一种民族发展,文化繁荣的强大凝聚力和内动力。只要这种认同不变,那么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归属意识就不会改变,民族利益与个体利益就不会分离,民族也将会得以不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要义 发展过程 中文化 认同 民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