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析《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0-04-25 07:57: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引起极大的轰动,开创了当代散文的新范例。他的散文作品,特别是《文化苦旅》,堪称中国当代文化散文的扛鼎之作。基于此,笔者结合《文化苦旅》中的部分散文,对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以供我们高中生互相交流、学习。

    【关键词】余秋雨;文化散文;语言艺术

    1 、《文化苦旅》的创作背景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在家乡小学毕业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被荣聘为澳门科技大学荣誉院长和特聘教授。著有理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术创造工程》等。80年代末开始散文创作,他的“文化苦旅”系列散文最初在《收获》杂志以专栏的形式连载。《文化苦旅》由知识出版社结集出版后,一时风行海内外。随后,他的《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散文集,继续掀起了“余秋雨散文热”,产生了令人始料未及的巨大反响和轰动效应,创造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奇观。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水平。《文化苦旅》中散文的语言艺术独具一格,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

    2 、《文化苦旅》内容简介

    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他自己化身為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传统的“导游”,以其独特的风格与语言魅力,向读者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文人的事迹、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上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及一些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等,例如:古代诗人所写的《江南小镇》《白发苏州》等触摸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背后的文化底蕴,将江南独具魅力的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宗元、李白、苏东坡、王安石等一些历史上十分有名的风流文人,将他们的事迹详细地记录在书内,以讴歌古代诗人美好的思想品德与高尚的节操,当然还有命运十分坎坷的酒公、任劳任怨的信客、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以及温柔善良的女老师等都包含在内,其内容不仅生动,而且所覆盖的范围也十分之广,内容也十分之多。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通过对社会上人们常常见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散文式的描述,在人们欣赏其本身语言魅力的同时,也暗含着许多人生上的意义以及一些社会上的现实,每当读者读到此处时无不让人深思。

    3 、《文化苦旅》语言艺术的特点

    3.1借助多种修辞手法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笔下的辞藻是丰富多彩的,流露出浓厚的诗意。不论是对历史人文的慨叹还是对美丽景色的渲染,他总是能够通过多种手段去描绘出优美的形体。大多数的学者在散文描述中经常注重对历史人文等进行剖析,为了表现出文化底蕴,使用一些比较严肃、庄重的语言,忽视了语言的生动性,使人感觉到沉重和严肃的氛围。而作者对此作出了突破,打破了传统的散文语言运用模式,在以历史人文为主题的散文中,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寓庄于谐。为原本深沉厚重的历史人文散文增添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

    3.2抒情与议论手段相结合

    散文是一种作者将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情感,借用文学手段表现出来的文学形式,体裁较为灵活。其语言特征主要是“见微知著”,这是散文在选材立意过程中的基本原则,但是余秋雨的散文相对来说有所不同,他的散文在抒情方面是隐性的,大都将抒情的语言融于记叙的语言之中,将抒发情感和议论叙事进行有机结合。在《文化苦旅》中,很少有对山水景色直接具体的描述,而是借助议论的手段,人为地勾勒出一幅深沉浓郁的人文情景,从而进一步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议论和想象,使得读者被文章的情绪所感染。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作者经常将自己的情感内敛,通过叙事和议论的手段去抒发自身情感。如《道士塔》中对中国官员生活的描写,官员奢侈豪华的生活,在书房中通过推测土经文的书写朝代来展现他们的文化,在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愿意吃苦也要偷运中国文物时,官员却在客厅中喝茶。在原文这段文字的描述中,作者没有明显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立场,但通过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的态度,通过抒情散文的形式来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历史忧患意识以及生命意识,而且对读者起到了感染作用。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来表述哲理问题,将理智的议论与感性的抒情手段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3.3语言的叙事性特征强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打破了文学之间的界限,将小说写作中的节奏感应用于散文之中,彻底揭开语言描述的外在装饰,用最为质朴的语言写出最触动人灵魂深处的文字。他尽最大的努力去发掘语言的叙事性质,通过语言的叙事节奏,以节奏来增强散文的音乐感和诗情,在节奏的调整中悄然的渗透大量的历史人文知识和个人独到的见解评论,引导读者共同探索曾经的文化与历史。如在《道士塔》一文中,首先通过描述的手法描写莫高窟外的景色,营造出衰落的感觉,进而借此引出圆寂塔及其主人,在引起读者好奇之时有一笔带过,使得读者深陷其中。

    4、 总结

    从本文可以看出,《文化苦旅》是当代散文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余秋雨先生用精简典雅的语言,大气磅礴的行文,半诙谐半庄重的哲学思维以及多种修辞,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散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表现出历史文化的时代感和厚重感,语言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这种语言艺术,给自己的文章润色。

    参考文献:

    [1]刘露.评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文化内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8).

    [2]李琴.从“余秋雨现象”中看《文化苦旅》之“旅”[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9).

    [3]郭佳颖.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J].山花,2011(16).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语言 艺术 苦旅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