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思路

    时间:2020-04-29 08:03: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唤"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应该是"生命意义"的教育。培养学生不仅在智力方面而且在完善的人格方面都要保证。这必然要求教育者重新认识教育,不断自我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新观念;探索;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03-01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回顾和展望中国的教育,欣喜之余,有更多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反思昨天的教育、探索今天的教育、展望明天的教育?如何在继承和借鉴前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赋予教育以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呼唤"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应该是"生命意义"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树立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观念。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教育"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活动;狭义则专指学校教育,即按一定的原则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遗憾的是,在历史相当一段时期,自教育变成教学后,教育的目的--德、智、体、美、劳等就已经不可能收到如期效果了,更不要说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而仅仅在智力方面有所保证。不仅中国如此,外国教育家也同样如此感慨。例如著名教育家井深大就曾经疾呼日本乃至人类不能无视智力之外的另一半品德教育:"今天的日本极端偏重智育的教育……可见,德育即"精神上的教育"已经变得无影无踪了。这难道不是现状吗?坦率的说,目前不少孩子考试成绩不错,却毫无礼貌。为什么不断有人呼吁加强道德教育,学校也采取了许多办法,但最终却无实质性的突破呢?

    所以,教育者要利用一切可以渗透的途径如教材、课堂等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就是说要强调"教"在这种强调学习的教育观里,教育者本身就是教育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看起来我们忽视的是对学生的另一半的教育,事实上忽视的是对作为教育者一方的人格修养的这一半的教育。对于品德来说,口头上的"教"起的作用很微,能起作用是行为上的习染、精神上的感化。因此,教育者不仅应该"教",而且更应该"做","做"的本身就是一种比"教"更彻底、更全面的教育。

    其次,学校要注重于学生家庭的协调和配合。提倡大力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认识。在许多国家,很多幼儿园也多采取家长先入园受教育的方法,否则孩子出生后不准予入园,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家庭教育做保证,学校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从中也能受到一点启发呢?

    只有呼吁落实到教师、父母以及全社会每一人都能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时,学生品德教育才会有大的进步,才能培养出人格完善的学生!

    因此,教育者必需重新认识教育,才能确立新的观念。

    其次,教师要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帮助学生发展的观念。

    我们看哪一门学科、哪一本教材,都会感到其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高度体现了学科的交叉和综合。这就要求教师不单要具备本学科的精湛业务,且教师还要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不在适应形势的发展。

    但据上海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科技素养竟不如学生。教育的成功之一是自我教育,也就是说教师的创造才是最好的教学,教学相长是一切成功教育的特征之一;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育的成功之二应该是帮助学生发展,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得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学习是他的一种本能。每个做过父母的教师或许还记得:在自己的孩子们讲出第一个词之前,就听到孩子滔滔不绝地学习"讲话"--自言自语地说着难于理解的话,虽然我们听不懂它的意思,但很明显,这是让人感到希望的声音。我们或许还记得这些有趣的往事,但却几乎没有认识到其中的意义: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有可能便会积极地进行学习,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满足。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重视孩子这种学习本能,在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允许孩子的个性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旧观念的变革,必须将已经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改变,把专业知识教育和精神教育结合起来,让我们和每一位学生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参考文献

    [1]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培养[J]. 教育研究,1997,(4)

    [2]叶澜等. 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相关热词搜索: 新思路 教育观念 探索 更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