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Titanic与水下考古

    时间:2020-08-24 07:52: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巴拉德之后,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依然在黑暗中沉睡,却不再如往日般孤寂。直到卡梅隆的到来。他带回的不仅是清晰的照片,还有一部宏大的电影《泰坦尼克号》。

    1985年夏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驻会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的“诺尔号”考察船在纽芬兰以南600多公里外的一片北大西洋海域来回巡查,突然,船下拖着的摄像机器人“阿尔戈”发现水下有异常显现,人们屏住呼吸,见证了眼前神奇的景象:残骸散落的场区、巨大的锅炉、卷曲的甲板,是泰坦尼克号!他们终于找到了!

    巴拉德和同事们简直欣喜若狂。这发现太引人瞩目,不等诺尔号返回港口,已掀起了一场媒体风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曾经牵动了那个时代无数人的神经,而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发现也将让这个时代的人感到振奋。它证明这个时代的尖端水下探索技术即将把深海世界的无限秘密呈现于世人面前。

    海洋考古学(Maritime/ Marine Archaeology)是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也被通俗地叫做水下考古。科学的海洋考古学产生得很晚,1944年,法国海军水下工作小组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简称SCUBA ),即常规轻潜,为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一切水下科学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196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乔治·巴斯(George Bass )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Cape Gelidonya)海域的古典时代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标志着水下考古技术的诞生。

    此后,乔治·巴斯的海洋考古队一直坚持地中海海域青铜时代海洋沉船的水下考古,他于1973年成立了德克萨斯A&M大学航海考古研究所,兼任人类学系海洋考古专业主任,出版了权威的《水下考古》一书。英国成立了“航海考古学会”,也先后调查、发掘、打捞了大西洋海域的一系列古代沉船,该学会编辑出版《国际航海考古与水下探索杂志》,成为面向全世界的高水平的航海和水下考古学术交流平台。在亚太海域,英国考古学者吉米·格林(Jeremy Green)在澳洲、泰国、菲律宾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工作最具影响,1973年以来的沉船考古工作已经达到20多处。

    在罗伯特·巴拉德造访泰坦尼克号之后,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依然在黑暗中沉睡,却不再如往日般孤寂。时不时会有机器人或者潜水器造访这里,拍些照片,然后离去。直到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他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的海洋探险家——的到来。他带回的不仅是越来越清晰的海底图片,更重要的是,一部宏大的电影也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这就是我们最近刚刚重温的那部经典《泰坦尼克号》。

    现在的考古仪器愈发先进,人们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在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一辆装满高级设备的拖车上,威廉·兰格正在研究一张放大的泰坦尼克沉没地点声呐测绘图——那是一张花费了数月时间、繁复嵌合在一起的拼贴图。把图放大,我们可以看到海洋里散落着许多人造残骸——那些条状物和球状物,那些金属和玻璃碎片,看上去就像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声呐图像上叠加了光学数据而显得异常生动。我们能清楚地看见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有一个敞开的黑洞,那里原本是个烟囱;一个飞出去的舱盖落在船体以北100米处的烂泥中。图片细节丰富,有一帧里甚至能看到一只白色的螃蟹正抓着栏杆。

    在这里,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看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全貌——每一根系船桩、每一个吊艇架、每一座锅炉。曾经几乎无法辨认的混乱图景变成了沉船现场的高清图片,各种明晰的轮廓从黑暗中显露出来。“我们现在知道各种构造在哪儿了,”兰格说,“过了一百年,光线终于把这里照亮。”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起步较晚。 1986年9月,国家决定发展水下考古事业。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承担了这项国家任务,为此设立了至今仍然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1987至1990年,国家通过派人出国学习和与外国水下考古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培训了一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这支专业队伍在中国的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先后进行了多项水下沉船遗址及其他水下文物遗迹的调查、发掘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水下 考古 Titanic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