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潮州陶瓷产业空间优化研究

    时间:2020-09-04 07:58: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产业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影响着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明确潮州陶瓷产业空间布局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得出该地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用地短缺、企业布局混乱、环境污染、工业园区定位不清等问题,进而从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加强环境管制,及地域空间整合等多方面探索潮州陶瓷产业空间优化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潮州市;陶瓷产业;空间优化

    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是特定时期人们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职能转型的需要,对城市产业空间结构加以改变或择优,使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和有序开发利用。而从目前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其产业空间布局正在逐步改变,产业布局基本上趋于合理。但由于历史及体制等诸多因素,产业空间布局仍缺乏整体考虑,常年积淀下来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内部地域的合理分工及地区经济的高速、有序、健康的发展,潮州陶瓷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一、潮州陶瓷产业布局概况

    潮州陶瓷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市拥有陶瓷企业单位数6239家,加上个体户、手工作坊和配套企业总数超过10000多家。全市陶瓷区域性布局已经形成以枫溪为龙头带动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空间特征明显,且各区县、乡镇各自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色。

    在产业的布局上,目前潮州把枫溪定位为全市陶瓷产业“三个中心”的核心层,集研发、制造、集散功能于一身,而潮安定位为以卫生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饶平定位为以日用玻璃陶瓷为主的制造基地。另外,产业空间布局总体上遵循着点-轴模式。其中,枫溪是潮州陶瓷产业的增长极;潮安区的古巷镇、凤塘镇则是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点,成为本地区陶瓷产业的次中心区;湘桥区的凤新街道,以及饶平北部山区的三饶镇、新丰镇则是传统的潜力发展区,最终形成主次有别的“点”。

    二、潮州陶瓷产业空间布局存在问题

    (一)生产用地短缺,土地缺乏统一规划;企业布局混乱,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不清

    全潮州除饶平县外,其它县区用地难问题十分突出,许多企业因缺乏扩建的用地,无法扩大生产规模,周边郊区或乡镇成为企业扩建的重要去向。由于潮州早期缺乏对土地的统一规划,目前各地所形成的陶瓷工业区,基本上都是是自发形成、各个企业独门独院、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工业区及其道路交通设施等未有超前考虑,企业布局出现“小而散”、“遍地开花”的现象。而潮州已建成专业的陶瓷工业园有枫溪区的如意工业园、火车站工业区、东云片工业区,饶平的钱东工业园、三饶工业园等,在园区建设方面已经初显成效。但很多企业仍是分散经营,进入园区的非常少,且园中产业交叉重叠,功能定位不清,陶瓷、食品等各个行业混杂在一起。

    (二)产区企业规模小,企业间关联度较低,影响竞争力

    目前,潮州陶瓷产业集群的格局是大型企业稀有,中型企业不多,小型企业为主。企业层次较低。而陶瓷生产企业之间往往由于竞争、防止技术外溢等因素,未能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主体,而是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企业并没有有机地聚集在一起,上下游企业也未能有机衔接,许多企业由于配套企业的档次较低、质量不高,或为了降低成本,转向纵向一体化经营,不利于陶瓷生产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联系。另外潮州陶瓷多以加工出口为主,专业市场在衔接下游贸易、销售环节所起到的作用仍非常有限,与生产基地联系并不紧密。

    (三)产业发展的软硬条件支撑力度弱

    潮州近年的工业发展较快,但城市化建设步伐较慢,市内公共设施、生活设施、交通设施、居住环境等仍然没有跟上都市化的步伐。特别是交通,虽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多级公路,但相比企业的需求,工业发展仍然显得滞后。

    而从软环境上看,潮州陶瓷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中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高附加值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营销等环节都较薄弱。产业知识与技术扩散都较少,产业技术创新、产品设计能力有限,小企业集群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技术学习机制是模仿,这制约着潮州陶瓷产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另外,潮州企业缺乏完善的用人、留人机制,使得潮州难以吸引留住熟练工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从而阻碍了潮州陶瓷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潮州陶瓷产业空间优化策略

    产业空间布局合理与否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进行有意识的人为干预、引导产业布局方向,有利于强化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解决好企业用地问题,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要解决用地问题,就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在确保耕地占地平衡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置换、兼并、易地保护、易地开发等形式,解决好企业发展用地问题。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配置,合理利用及集约利用土地,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

    工业园区是承载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优化工业园区的建设是推动产业空间格局优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利用政府的有形之手,采取“并、转、撤、控”多种手段,有意识地把原来分散、零碎的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中,集中布局,形成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业空间发展格局,并且要避免“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如潮州陶瓷的核心区枫溪,以及临近潮安区的古巷、凤塘镇和湘桥区的凤新、城西街道,这些地区陶瓷生产企业规模较大、层次较高,且具有较为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智力资源和完善的配套企业,应采用集中式生产布局,建立陶瓷专业化工业园区,整合现有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以现有产业集群中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空间分布为核心,吸引、带动中小企业聚集,推动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二)加强环境管制,促进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与自然,准确地说是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影响着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格局。而环境管制成为污染产业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陶瓷产业为高污染产业,对环境管制非常敏感。但目前陶瓷产业作为潮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引领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政府采取扶持政策,环境管制政策比较宽松,产业发展粗放。因此,需加强陶瓷产业环境管制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制度。”潮州陶瓷产业在扩大生产规模、规划工业园区、建设新厂房的同时,应把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进行综合考虑。坚决淘汰、限制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制作工艺及设备,推广清洁生产工艺。目前,节能成为潮州陶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陶瓷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实行节能减排,重视环境保护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潮州枫溪区与潮安区的古巷、凤塘作为主要的陶瓷生产地,临近潮州市区,对城市环境影响尤其明显,对其进行环境管制更为紧迫。

    (三)完善软硬设施的配套

    1.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首先,要加大对交通网建设的投入,构建以潮州市为中心,高速公路、快速干线为主通道,市内快速干线为骨架,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其次,进一步加快城市工业发展所需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金融、商贸等生产服务设施,以及生活所需的居住、消费、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最后,要加强社会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创造文明法制的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地区形象。

    2. 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

    针对目前潮州陶瓷产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创新能力薄弱的情况,应努力优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在政府的层面上,应全力扶持陶瓷产业的发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创造产业技术溢出、扩散的机制和环境。而对于企业自身,应改变创新意识,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推动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争取功能创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中的主体作用,与国内外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四)不同地域尺度进行空间整合,加强产业关联度,提升产业价值链,推动集群升级

    潮州陶瓷产业集群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利用区域内优势要素发展起来的地方集群,属于典型的内生型集群。为此,优化、整合本地区资源要素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而从空间整合视角考察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地区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此,严北战提出通过本地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等多层次空间及其相互间的互动整合,将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势力,实现集群升级。其中本地化的空间整合是指通过加强集群内部联系,挖掘集群本地的资源来优化产业集群;区域化的空间整合是指积极获取本国本地外区域资源,加强与其他集群与企业的互动整合;而全球化的空间整合是指通过加强与全球价值链及其领导企业之间的耦合,促进要素的高级化,进而实现基于全球的价值链攀升。而要使潮州陶瓷产业更深入地融合到全球价值链中,就必须从更大的地域范围上整合有效资源,加强潮州陶瓷产业内部结构的关联,内外结合共同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通过本地化整合,促进潮州大型陶瓷企业自主创新,强强联合向企业集团化发展,并带动中小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协同上游、同行、下游构成形成合理的规模经济。另外,借助地方政府的扶持,枫溪陶瓷城和池湖联港市场等专业市场,潮州陶瓷协会,以及枫溪陶瓷研究所、陶瓷研究院和陶瓷学院等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前沿的、创新的支持和服务;而在本地化的基础上,潮州利用全国区域内相关资源与知识支持,以及同类产业集聚与市场的互补性与竞争,加速区域化整合,形成相对完善的区域产业链。最后,随着全球陶瓷制造环节在中国的嵌入,大量的外贸订单使潮州陶瓷产业迅速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潮州陶瓷产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并利用、引进国外陶瓷产业强国的技术、资源,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全球化整合。

    参考文献:

    [1]谢永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01).

    [2]邱镇沪.浅谈潮州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陶瓷,2008(05).

    [3]郑銮娟.潮州陶瓷产业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陶瓷,2010(04).

    [4]曹颖.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及理论依据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5).

    [5] G.L.克拉克, M.P.费尔德曼, M.S.格特勒.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M].刘卫东,王缉慈,李小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沈静,魏成.环境管制影响下的佛山陶瓷产业区位变动机制[J].地理学报,2012(04).

    [7]邱伟志,牟必军.潮州陶瓷行业清洁生产现状及对策[J].陶瓷,2011(10).

    [8]严北战.基于多层空间整合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J].科研管理,2012(09).

    *基金项目: 2010年韩山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潮州陶瓷产业空间结构研究”(WQ201007)。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潮州 陶瓷 优化 产业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