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谈玉树民间歌舞搬上舞台的审美功能

    时间:2020-09-30 07:56: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既有语言文字的功能,又不受语言文字的限制,既可以积淀古代文化,又可以传承民族审美心理;它可以把社会生活升华为艺术形式,不断汇入新时代精神与信仰的审美情趣。由于民间舞蹈是一切舞蹈之母,也是最直观的表现该民族人民的性格、气概、生活方式、本质精神、物质文化、生存状态乃至宗教信仰等等一切,因此,探索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和走向舞台、走向大众的发展模式,不仅是研究中国舞蹈的文化根本,也是对永葆这一文化载体的生生不息灿烂美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67-02

    每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形成了各具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舞蹈风格。在被誉为“歌舞之乡”的玉树,人们对歌舞有着一种天生的癖好,一种超绝的灵性,“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草原由繁花铺成,村庄由歌舞组成”。玉树藏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粗犷、豪放的情怀,显示出很高的审美意识,具有浓郁的高原风貌。

    一、玉树民间舞蹈的起源及舞蹈形式

    玉树是半农半牧区,它的舞蹈显露出的是一种豁达开朗、雍容大度的草原气质,是“大写意”式的、追求明快、尽情尽兴的情感宣泄。玉树的藏族歌舞是一种生机盎然、多以热烈而欢快的节奏去表演。常见的有“依”、“卓”、“热巴”、“锅哇”等民间歌舞。在藏语里,“卓”是一种古老的集体舞蹈,少到十几人,多至上百人,围成圆圈一起跳,气氛热烈。“果卓”又念作锅庄,是指围篝火、锅台而舞的圆圈形自娱性歌舞。“依”则是另一种风格的集体舞,在康巴一带叫“弦子”,显得轻快活泼,领舞者手执胡琴边弾边带头跳,众人后随,边唱边舞,不管多少人都能容纳进舞蹈的队列。从“依”舞中感受到艺术是劳动的产物,直接模仿收割、打场、狩猎、骑马、剪羊毛等生产劳动动作,富于情绪化。青海的广大藏区称“安多”地区,而玉树长期同西藏的昌都、四川的甘孜密切联系,统称康巴地区。康巴人舞蹈独树一帜,具有深远的民间传统。玉树跟歌舞结缘,还因为结古寺一世嘉那活佛。他既是玛尼堆的创建者,又有非凡的舞蹈艺术天赋,他创编新寨卓舞流传至今。加上玉树毗邻藏、川、滇,便于不断吸收其他藏区歌舞的元素来丰富自己。日积月累,玉树歌舞已成为整个藏区歌舞的集大成者。玉树的康巴藏族舞蹈被称作中国第一民间舞。植根于民间,玉树草原是更大的舞台,承载着露天的精灵。

    二、民间舞蹈如何走向舞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要让传统舞蹈艺术走上舞台,第一步就是了解民族文化特点,抓住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精髓。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就是把民间最纯朴的舞蹈和民间风情,加以美化夸张但不失民间的味道。

    很多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仅仅只是抓住了民族的地域区别,或者仅仅一味的模仿采风时所学到的动作,而并没有从民族地域不同生活方式出发的基础上把具象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要让传统舞蹈艺术走上舞台,只是单纯的了解民族文化特点,抓住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不够的,还要了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鲜明的舞蹈形象。

    玉树的民间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卓舞蕴有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它所具备的凝聚力和激发力,在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重在拓展。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传统民间艺术,而是强化和发展。以传统的、民族的舞蹈为基础,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前提下,融入现代观念的民族民间舞蹈才是大众审美观所能接受的。目前的民族舞蹈创作存在一个如何更深入地表现各民族新生活的问题。人民需要既具时代特色,又具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这就需要深入体验生活,深入了解民族历史、文化,从传统中吸取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走向舞蹈本体的主体化、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意蕴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

    了解民族的文化特点是让传统民间舞蹈艺术走向舞台艺术的开始,从生活出发把具象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是让传统民间舞蹈艺术走向舞台艺术的基础,而了解民族精神,塑造鲜明的舞蹈形象是让传统民间舞蹈艺术走向舞台艺术最重要的部分,最后融入现代观念的民族民间舞蹈才是大众审美观所能接受的。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的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拓展。但是,即使是在发展过程中,创新也应万变不离其宗,创新的根本是民风、民俗、民情、民味、民神和民族语言。民族舞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

    三、民族歌舞走向舞台的意义

    民间舞蹈从民间向舞台艺术升华,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有两方面的途径,一是民间舞蹈被戏曲、杂技等其它艺术形式所吸收,扩展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二是民间舞蹈素材,经加工后既可以编写成民间舞教材进行教学,或创作新的舞台节目,是继承和发展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不论是创作民间舞节目还是编写民间舞教材,都要能反映本地区的审美心理,保存本民间舞蹈原有的表演规律与文化特征,并能为提升民间舞蹈的品位注入现代因素。民间舞蹈是历史、文化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民间舞蹈文化特征是一个地区政治的、经济的、地缘的、历史的和民俗的多元因素融合的结晶。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民间舞蹈的非语言文字文化的传承性与文献典籍、史迹考古一样具有记载人类智慧与文明结晶的同等意义。而且,民间舞蹈又被称作是一切舞蹈创作之源。追根溯源,民间舞蹈中所遗存、蕴藏的丰厚文化养料,正是我们开发舞蹈资源的一座宝库。

    中国民间舞蹈形式多样,且生动优美。在民间流传的各民族舞蹈都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民间舞蹈是一个大的舞蹈范围,指流传在民间的各种民族舞蹈形式。民族舞蹈指的是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各种具体的民族舞蹈,两者含义虽不尽相同,但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舞蹈中一些不适应时代精神的部分,会逐渐消失,而舞者们又会把新的认识和时代精神融入其中,使民间舞蹈富有时代感与生命力,附和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与时俱进的中国,要在接纳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优良部分加以保护继承和发扬光大。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玉树民族歌舞只是这文明之河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即使之于沧海,每一滴水都有其闪闪发光的宝贵价值。如何使这朵浪花不致湮灭、如何使这一滴文化之水不会消亡,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根植于华夏文明积淀的历史土壤,以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为理想和意境,以保护、扬弃和创新为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类文明与科技的最新成果,才能使祖国的文明、文化和艺术之树万古长青,并绽放出最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巴桑才仁.青海玉树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及肢体语言特色.

    [2]郜鹏.玉树藏族民间歌舞艺术初探.

    相关热词搜索: 玉树 浅谈 歌舞 审美 搬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