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楚雄州禄丰县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探究与传承发展

    时间:2020-10-08 07:5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笔者选取禄丰县高峰乡仓底村委会龙木耳村的石头传说来分析探究,从而揭示出彝家人民对于石头的信仰崇拜,建议通过对村民加大宣传、村领导示范和选定传承人等方式,使得石头传说得以保留。

    关键词:龙木耳村;石头崇拜;传承发展;彝族

    2018年6月份,笔者来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高峰乡仓底村委会龙木耳村,对龙木耳村的石头传说进行采访和收集。“龙木耳”译为有大石头的地方,“龙”译为有石头;“木耳”译为大。该村既有土著彝族,也有迁徙而来的彝族。全村有普姓和杞姓两个姓氏,均为土著民族。根据彝族老毕摩杞有福讲述,相传普姓祖先是从江西土鲁搬来的,先到塔山,分支后其中的一支迁到此地;杞姓祖先是南京应天府人,先到大理,后由大理搬到龙木耳居住至今。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首先,揭示出龙木耳村的彝族人民对于石头信仰的崇拜之情;其次,表明传说故事正处于一个消亡阶段,并适当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石头崇拜的信仰观

    对龙木耳村彝族来说,他们的石头信仰体系(或称一种文化现象),更多地是特石崇拜(奇怪石崇拜)。特石崇拜是人类信仰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崇拜的石头颜色、外形加以选择和修饰,而不仅仅是任意地、不加以选择地石头崇拜。

    (一)族群认同

    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指族群身份的确认。对此,国内学者的意见比较一致:“民族(族群)认同即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族群)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

    之所以在龙木耳村能产生三个不同的故事版本,一方面,龙木耳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区,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当地村民就自然而然地把一些情感寄托的行为都附加在石头上;另一方面,龙木耳村是一个以彝族聚居为主的村落,相同的民族身份就意味着相同的民族心理,风物情感和人文情感往往更加强烈。龙木耳村三个不同版本的石头传说,就是龙木耳村村民对自己村落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的体现,以及村民成员之间情感态度高度一致的特殊认知。

    (二)自然信仰

    石头崇拜是人类社会生存中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上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盛行时代的产物。

    龙木耳村所流传的三个石头故事传说,充分体现了龙木耳村彝族对这些形状奇特的石头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把这些奇特的石头赋予了“神性”。其实就意味着在这些奇特石头的旁边人们可以与神交流,得到神的力量,因此,这些奇特的石头就是他们选定的“神显现”的物体。

    可以说,彝族人的石头崇拜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方式,他们不仅没有遗失,反而传承着这种信仰,直到今天他们还在使用这样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石头崇拜是彝族人民的一种自我认同和信仰归属。

    (三)意蕴寄托

    龙木耳村的彝族石头传说,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传说故事,而是想借传说故事告诫后人石头的“神性”以及石头所表达的美好寓意。

    “男婴女婴石”传说给人们带来了子孙的繁盛,是一种生殖、生存和繁荣的象征,祈求吉祥和平安最美好的祝愿;“天碗石”传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生活用品,以及传递了“天碗石”神仙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也警示后人,做人要有诚信;“石头箱子”传说则更多地是告诫后人不能贪图荣华富贵,不要因为钱财做了坏事。龙木耳村的石头都已经被“神化”并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可见,石头不但成了一种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符号,还成为了祈求神的庇佑,保平安的寄托。

    二、石头传说传承发展的思考

    (一)建立有效传承机制

    龙木耳村彝族口传文学的传承核心是建立传承机制和传承人的选定。首先,统一石头传说的文本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然后以文字、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加以保存,并作为后期传承的范本;其次,村委会领导班子可以委托本村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作为口传文学的传授者,对本村的所有口传文学进行系统的传授,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学习其他彝族地区不同类型的口传文学;最后,为了扩大龙木耳村石头传说故事的熟知范围,村委会领导班子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行,有关口传文学的校园演讲比赛和组织观看根据口传文学改编成的电影、纪录片等。

    (二)传承方式多样性

    “神话文本不再是由集体塑造的传统和文化的反映……而是根植于特定的情境中,其形式、意义和功能,都植根于由文化所限的场景和事件中”。就龙木耳村的石头传说而言,为了使其保留的完整,可以加入一些配合该传说故事的民间活动,比如:在特定的节日里,村里群众相约一起到石头所在地进行祭石儀式,并在仪式中传承该故事,增加在重要节日中有传颂故事的机会,使其在特定的情景环境下,具有特定的意义。没有人规定口传文学的传承方式只能是口头叙述,龙木耳村彝族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传承的多样性。面对传承方式,笔者觉得应该保持一颗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各种传承方式。

    三、小结

    总之,在看待以上传承危机和传承方式的时候,作为一个石头传说故事的“旁观者”,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笔者都认为传说故事慢慢走向消逝是可惜的。一旦随着人们对口传文学的挖掘以及重视,到那个时候,龙木耳村彝族的口传文学将会迸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注释

    ①讲述人:杞有福,72岁,高峰乡仓底村委会龙木耳村人。

    参考文献

    [1]万建中.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

    [2]张泰范(韩),郭宏.神秘的白石——羌族符号崇拜的意义[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0.

    [3]杨正文.石崇拜文化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

    [4]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6).

    [5]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作者简介

    张译匀(1995.03.19—),性别:女;民族:彝族;籍贯:云南禄丰;职称:学生;学位: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禄丰县 彝族 木耳 探究 传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