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卢森堡现象

    时间:2021-01-12 07:52: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卢森堡处于欧洲“十字路口”,人口仅有40万,其中外籍人口占到了26%。由于对国外经济的依赖,市民每人至少要学会三种语言,被誉为“人人都是语言学家的城市”。可让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以语言见长的国度,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大文豪,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卢森堡,当婴儿呀呀学语时,妈妈首先教会他们说本国的卢森堡方言,这是国人日常交谈用的口语;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学德、法两种官方语言,德语是传教的语言,不懂德语就不能跟着神父念圣经唱圣诗。小学同时用德、法两种语言授课。中学修第三门外语,如英语、拉丁语等。

    报纸用德文出版,杂志用德、法文出版,学术杂志只用法文,广播用德、法语,电视用法语,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

    招牌和菜肯定用法文,各种票据也是法文。议会辩论语言只许用法、卢两种。法庭审讯犯人使用卢语,宣判用法语,判决书用德文打印……

    一家子在一起,你会看到父亲在读德文报,儿子在念法文书,女儿在唱英文歌,母亲在用卢语唠叨,而且彼此都听得懂对方的语言。

    外国人非常赞美这种高超的语言水平。可是,卢森堡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埋怨自己生在卢森堡,为了谋职和生存,将大半精力都消耗在三四种语言的学习运用上,满脑子的单词、音符。虽然他们懂得的语言多,但能够真正精通的却太少。

    过度的泛滥就等于谋杀。卢森堡之所以难以诞生一个有影响的文人,并非是他们的文化底蕴不够,而是各种泛滥的语言束缚了他们叩响文学大门的手。

    相关热词搜索: 卢森堡 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