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北京与纽约:新闻出版国际影响力对比

    时间:2021-01-20 08:03: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新闻出版业经过30年的发展,其国际影响力到底怎么样?泛泛研究往往会流于“盲人摸象”,只有进行一下对比研究才能找出差距。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有600多家出版社、近1000家报业集团、8000多家期刊社,其中1/2以上的出版社、1/4报业集团和1/6期刊社的总部设在北京或者在北京设有办事处。中央一级媒体均设在北京,北京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出版中心。本文试图将北京与纽约在新闻出版业方面作些对比,以便摸清中国新闻出版的国际影响力的真实状况,从而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建设提供相关策略、手段等方面的参考。

    媒体提及率下的北京与纽约

    传播学通常将媒体提及率作为检验一个城市国际知名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即将一定时间段内的媒体曝光次数作为一个参数,来评价某个品牌、某个企业的知名度。这种方法也可以检验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本文依据PressDisplay的2200多种报纸、54种语言的媒体数据库①,时间跨度是2014年11月11日至2015年1月10日,得出世界主要城市的媒体提及率数据为:北京在世界媒体上曝光率为52475次,已经超过日本东京、俄罗斯莫斯科、中国香港,但仍然逊色于印度新德里(79202次)、新加坡(65312次),属于第二类国际都市档位。而美国纽约为353893次、英国伦敦为302300次、法国巴黎为221545次、德国柏林为199137次、加拿大多伦多为150249次、澳大利亚悉尼为134305次。

    纽约在世界2200多种报纸媒体上,两个月内的曝光次数为353893次,差不多为每天5898次,媒体曝光率次数是北京的7倍,稳坐世界知名大都市的头把交椅。北京与伦敦相比有6倍的差距;与巴黎相比有4倍的差距。

    差距为什么这么大?笔者以为,这主要在于北京新闻出版业方面的巨大落差,从以下的新闻出版能力、国际传播能力的对比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新闻出版能力的对比

    所谓新闻出版能力,这里不是简单等于生产品种、生产规模的统计数字,而是指年度出版的新书品种(含再版)能够进入世界图书馆系统②的有效品种,这样对比才能去掉那些大中专学生教材、学习资料等大量的基础品种数字,衡量出新闻出版业年度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的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对比,衡量出中国新闻出版水平的真实国际影响力。

    通過署名北京、纽约为出版地,对于2014年出版的图书品种、连续出版物品种、互联网资源品种、视频资源品种的数据对比,具体如下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在2014年全年新出品种(含再版)中,署名图书出版地为纽约的品种93097种,署名为北京的21430种,北京与纽约有4.3倍的差距;署名为纽约的连续出版物有536种,署名为北京的连续出版物有111种,之间有4.8倍的差距;在最为体现出版技术变革发展水平的互联网资源出版方面,纽约有92544种,北京仅有109种,北京与纽约之间的差距是849倍,差距悬殊,几乎不成比例;在署名纽约为出版地的视频资源出版方面,纽约是2743种,北京仅有63种,北京与纽约的差距是43倍。

    上述数据,尽管有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图书馆成员馆数量,侧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图书馆的原因,从而导致中国图书、连续出版物等品种数据会有部分偏差。但是视频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品种出版,体现的是纸介等传统资源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水平,北京与纽约在这两个方面的差距已经达到了63倍与849倍,无论怎样进行统计数字的修正,都不会弥补北京与纽约之间的巨大鸿沟。年度出版能力的数据,这应该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在出版技术巨大变革时代里的真实发展状况。因此,不管怎样说,中国都还难以称得上是一个出版大国。

    国际传播能力的对比

    传播学认为,无论一本图书还是一份报纸、杂志,到达率是其国际传播范围的核心指标。因此本文依据世界图书馆联机书目中心数据库,将中国主要报纸、杂志以及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所管辖的报纸、杂志逐一检索,得出的数据与纽约的主要报纸、杂志进行对比,以此比较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之所以将北京新闻出版局所管辖的报纸、杂志也统计在内并重点考察,是因为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长期实行的属地管理政策,北京地区的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央一级媒体享受差不多具有同等人才、信息、政策等同等出版资源。这种对比,可以发现中国地方新闻出版业的真实发展水平。

    1.北京地区出版的主要报纸、杂志的影响力。

    依据OCLC数据库,本文逐一对北京地区的主要媒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是2014年12月,发现北京日报集团、北京青年报集团所属的20家报纸中,只有5家报纸在世界图书馆系统有收藏。这5家报纸的名称和收藏图书馆数量分别是《北京日报》12家、《北京青年报》10家、《北京晚报》6家、《法制晚报》4家、《北京科技报》1家。这 20家报纸中,没有一家具有外文版,这也客观上限制了以英语为主的世界图书馆收藏系统的传播。

    由北京新闻出版局管辖的杂志(理论学术、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约有30家,但只有14家有收藏:这14家杂志的名称、收藏图书馆数量分别是《收藏家》42家、《十月》69家、《北京文学》66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6家、《前线》28家、《北京社会科学》37家、《北京档案》43家、《北京观察》19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5家、《新闻与写作》18家、《父母必读》22家、《大学生》9家、《职业女性》8家、《少年科学画报》4家。

    在OCLC检索到的报纸、杂志数量除以北京新闻出版局所管辖的所有报纸、杂志总数,就得出北京地区主流传媒的海外传播到达率,分别是杂志46%,报纸为26%。显然,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

    本文还专门选取了加拿大22家图书馆(13家公共馆、9家大学图书馆)对《十月》《北京文学》《前线》《父母必读》等四份具有普遍性读者的杂志,以及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土语词典》《北京老城门》《北京的胡同》《北京古建筑掠影》等4本具有北京特色的图书进行流转率(年借阅)的抽样,发现在鼓励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加拿大地区,这8份具有北京特色的出版物和图书,年平均流转率均小于2次,流转率同样很低。可以说,北京地区的新闻出版的国际影响力很低。

    除北京地区媒体之外,本文还在2014年12月底检索了办公室设在北京的主要国家级报纸、杂志的图书馆收藏数据:发现号称“中国第一大报”的《人民日报》是156家,是《北京日报》的13倍;面向全球发行的《中国日报》(英文版)在线数据收藏是252家,纸介版157家,是《北京青年报》的15倍;最能显现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求实》杂志是113家,是《前线》杂志的4倍。这些数据体现了中国国家级报刊杂志与地方报刊杂志之间国际影响力的差距。

    在专业媒体方面,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以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为主,强化时政新闻的内容,旨在构建中国权威时政传媒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新闻周刊》杂志,在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仅有13家;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经济政策以及行业发展动向的《财经》杂志是42家。这些数据虽然好于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所辖的报纸、杂志,但与纽约的世界知名报刊相比,总体上的国际影响力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2.纽约主要报纸、杂志的影响力。

    依据OCLC世界图书馆收藏系统可以发现,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其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3610家,是《人民日报》156家的23倍,是《北京日报》12家的300倍;创造了世界政治人物评价的“《时代》(Time)封面人物”的《时代》周刊杂志,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为6849家,是《求是》杂志113家的60倍,是北京《前线》杂志的244倍;发行高达300万份、全世界各地新闻风向标的《新闻周刊》,收藏图书馆数量为6279家,是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13家的483倍;以全球经济论坛闻名世界的“世界财富论坛”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财富》(Fortune)杂志,全球收藏图书馆数量为4623家,是中国《财经》杂志42家的110倍。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在国际上所处的真实地位。

    显然,纽约具有覆盖全球的新闻出版传媒业集群,其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成就了纽约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除以上提及的《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财富》《新闻周刊》等杂志外,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一些世界有影响力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都设在这里。世界排名前10 位的消费类杂志中有6 家总部设在纽约,美国 30%的出版产业从业人員工作、居住在纽约。此外,纽约拥有 80 多种有线新闻服务、4 个国家级电视网总部、至少 25 家有线电视公司,全球著名媒体集团多数在这里有分公司,并吸引了不少的公司总部,比如维亚康姆公司、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纽约时报集团等。面向全球发行的最为知名的杂志社、出版社差不多都在纽约设有办公室。正是这些“巨无霸”级传媒业,将纽约所代表的政治价值观、经济金融秩序、文化评判标准等信息传播到了全世界。美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关键在于拥有了覆盖全世界的传媒业,这一点正是中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需要对中国新闻出版业进行反思

    本文通过北京与纽约在新闻出版能力、传播能力的两项对比,初步回答了世界媒体提及率指标下,北京仍然逊色于新德里、新加坡,并与纽约相差巨大的原因。特别是北京新闻出版局所属的报纸、杂志以及部分图书的图书馆收藏数据,勾勒出了北京地区主流传媒的国际影响力面貌,这也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地位的真实写照。中国新闻出版业尽管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基本完成了体制、机制改革,但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有效出版能力弱,传播能力不足,这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致命软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舆论较量上,中国屡屡占据下风。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蓝天治理为例,这件事情并没有为北京加分,反而成为“举国体制”的典型注解;2012年开始的“北京雾霾”,如今已成为外媒批评中国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人民生命健康的典型例子。以至于外媒在无中生有地纷纷炒作“外企离开中国”的新闻时,都看不到北京本地媒体的有力反击。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舆论较量中,中国媒体一再失语,总是处于被动,导致中国始终身处缺席审判的地位。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有效出版能力弱、传播范围窄,因此也就无从谈起话语权建设。

    值得提出的是,在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水平低、传播能力弱的问题上,学界有一个不成文的基本判断,总以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不发达,主要是中国所实施的新闻出版管理制度所致。但以本文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以《北京青年报》为例,早在2004年就已经在香港上市,市场化已经有十年时间了,体制问题已经不是障碍。按照北京青年报业有限公司网站的报道,北京青年报业集团目前已经是拥有“十报五刊两网”、11家主要下属公司、2000 多名员工、总资产超过24 亿元的现代传媒集团。但为什么仅有10家世界图书馆收藏《北京青年报》?为什么北京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高地,却并没有诞生出一份覆盖范围广泛、世界影响力强的媒体?这个问题久久萦绕于心,笔者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解答的线索。或许,应该对中国新闻出版业曾经的发展道路做些深刻反思,才能理出头绪。因此,在这样一个事关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本文仅仅是一个理论探索的开始。

    (本文为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北京现代对外传播体系建设研究”成果)

    「注释」

    ①PressDisplay:该数据库收录了全世界97个国家54种语言的2200余份全世界知名的报纸,如《远东经济评论》《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卫报》《观察家报》《每日快讯》《每日电讯》《每日镜报》等,从国家覆盖范围、语种和报刊数量上看,基本可以衡量出世界主要城市的知名度——笔者注。

    ②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即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总部设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成立于1967年,图书馆数量截至2011年为23815家(公共图书馆5051家、大学图书馆4833家、中小学校图书馆8897家、各类政府图书馆1604家、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图书馆1074家、企业图书馆1296家、协会机构图书馆661家,其他图书馆297家),涉及全世界112 个国家和地区,470 多种语言。

    相关热词搜索: 纽约 新闻出版 北京 影响力 国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