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书法名作鉴赏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1-02-06 07:57: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书法鉴赏;审美活动;书法艺术语言;书体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46-02

    中国书法,是华夏文明的有机构成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从自发到自觉,历代书迹可谓浩然大观。而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同时又是时代精神与风华的积淀,给我们传达了特定的历史情感与审美信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法作品,我们不禁追问,如何去选择才能体现其时代精神,如何鉴赏才能更好地阐释作品的生命厚度?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鉴赏原则?本栏目的开设就是要解答这些问题。因此,在首期先谈一下书法名作鉴赏的基本原则,以后每期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详备的分析与解读。

    一、书法鉴赏的条件

    首先,所谓鉴赏,是由两部分构成——鉴与赏。鉴者,镜也,反映事物的本真,也就是说鉴定是关于真假的判断,是揭示历史真实的学术活动。面对一幅作品,首先鉴定作品的真假,真假不知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赏者,玩也,是对事物的欣赏与玩味,也就是说欣赏是关于美丑的判断,是一种神与物游的审美活动。由于书画鉴定是学术性非常强的专业问题,所以,对于一般的书法爱好者来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过分纠结于鉴别书法作品的真伪,因此,对于一般大众而言的鉴赏往往主要侧重于欣赏,在对作品的感知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讲,书法鉴赏不是无条件的。首先,从美感角度而言,美感不是认识活动,而是一种体验活动,是对作品有直接性的审美体验,是瞬间的直觉所创造的意象世界。从审美态度而言,审美主体要有审美的眼光、判别美丑的能力,才能看到作品中所蕴藏的美感。因此,书法鉴赏虽然是审美体验活动,但审美能力却是要建立在对一定的书法知识认识的基础之上,即审美主体要有书法史的知识背景、书体的基本认知、经典书论的理论支撑等。也就是说了解书法艺术和书法史可以使审美主体对书法艺术形成理性认识,知道书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了解各种书体的特质,知晓哪些碑帖是经典(为什么是经典),明辨书家之间的风格特色以及品评书法作品的基本标准,从而在书法艺术的审美上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同时也要了解书法艺术语言的构成及其艺术表现力。如此才能够感知作品,获取更深邃的审美信息。当然,审美经验的获得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终究还是取决于书法审美活动自身。

    二、书法艺术语言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进行书法鉴赏,首先必须掌握书法艺术语言的构成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就书法而言,其作品的语言构成即所谓的书法三要素:用笔、结字与章法。用笔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也称为笔法。元代赵孟頫云:“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异。”足以想见用笔的关键之处,结字是因时、因势而进行造型上的变化。因此,用笔是书法艺术的核心,每一书体也有相应的用笔要求。用笔有中锋、侧锋之分,中锋取质,侧锋取妍,有迅疾、迟涩之别,有苍劲、柔美之类,在不同的作品中表现往往千差万别,同是中锋用笔亦有强弱之别,或刚中寓柔,或遒中寓媚,往往一件作品中会形成别有趣味的力量对立统一。此外,墨法在用笔中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每一笔用墨的浓淡、干枯在作品表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不同的书家也有不同的用墨喜好,不同的用墨喜好又会影响用笔的方式,因此,用笔与用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比如清代的“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刘墉的用笔相对厚拙,王文治的用笔便灵动轻畅。

    结字,亦称结构、间架,是处理汉字的造型问题。汉字由笔画组成,笔画的书写有顺次,因此笔画之间在用笔时具有相互关联、体势呼应的特点,具有时间性。一般说来,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内方外圆,这与古代“天圆地方”观念息息相关,具有空间性。方代表着稳定、静穆,圆代表灵动、活泼,或以方为主,以圆为辅;或以圆为主,以方为辅。没有纯方、纯圆的结字方法,无论是哪种书体的结字规律都逃不出这个基本规则。正书类书体如篆、隶、楷的结字以方整静穆为主,行、草书体的结字则以圆活灵动见长。

    章法是一幅作品最基本的规定,从尺幅上讲,或大、或小、或横、或竖、或方、或圆等等,从而也就有了斗方、立轴、手卷、扇面、册页等书法样式。不同的书法样式有不同的章法构成,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留白都是章法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字距、行距的疏密也是章法构成的重要方式,疏者如董其昌的作品(见图一),淡雅生秀,密者如徐渭的狂草,粗头乱服,由此而构成了变化丰富的章法美。

    三、书体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艺术,因而其审美自然与汉字本身有不可剥离的关系,我们知道汉字的书体一般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大类。每一种书体的产生和演进皆是汉字进化发展的结果,与实用休戚相关,其中隶书之前的甲骨文、两周文字、六国文字、小篆、古隶等文字属于古文字体系,隶书、草书及其后的行书、楷书属于今文字范畴。不同的书体不仅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特质,具有不同的书写技巧,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与审美要求。

    总体说来,篆、隶、楷这些正体类书体主要表现沉静祥和之美,而行、草则表现变化节奏之美。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篆书(尤其是小篆)以婉转通畅为基本要求,用笔以中锋为主,字字独立,而甲骨文、钟鼎文及六国文字等篆书又有着特定的书写技巧与审美特征。隶书是篆书简化的结果,化圆为方,体态整饬,谨严精密,基本点画由点、横、竖、掠笔与波磔构成,在用笔上比篆书丰富,有铺毫、裹锋、提按、顿挫等常用表现手法,尤其是具有装饰性的波磔的规范化,使隶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标准。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别,章草简便,笔画之间的连带较少,并且基本上字字独立,上下牵连较少,审美上侧重于古逸;今草又称小草,是对章草的革新,行笔流畅,变化丰富;而狂草的用笔与结字则变化无方,连绵不绝,意趣多于法度,最适合抒发情感。今天所谓的楷书,又称为真书,是书体发展的终结,法度多于意趣。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字体,点画连带与省简较少者则称为行楷,反之则称为行草。还需说明的是,这些书体在用笔、结字与章法上各具其美,但其中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共性,区别个性,并且需要置之于特定的历史维度中进行综合考量,才能深入把握每种书体的艺术技巧与审美要求。

    自东汉末年的草书热开始,书法走向自觉,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书法流派和艺术风格。就书家而言,由于每个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又皆有各自的艺术情怀、审美追求和技法特色,从而方能形成带有鲜明特色的个人风格。因此,在鉴赏书法作品时,要想深入解读书法作品的审美内涵,就需要对书家的个性、学书的历程及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如此方能感受到书法作品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张怀瓘云:“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因此,对名作进行鉴赏,也是内化的过程,观古人神采,化内在情怀。尺寸之间,囊括万殊,上下千年,瑰宝流彩。鉴赏书法不仅可以悦目怡性、陶冶情操,同时更能让我们在书法鉴赏中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润泽。

    相关热词搜索: 名作 基本原则 鉴赏 书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