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吴氏收藏,梅景传家

    时间:2021-02-08 07:56: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苏州吴氏作为晚清到民国时期苏州地区著名的收藏世家,从祖父吴大澂开始,就以所藏青铜器、玉器、书画、碑帖、古籍、文房等闻名江南。至梅景书屋主人吴湖帆,在继承祖父藏品的基础上,继续四方蒐集书画、碑帖,因此成为近代最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近日,一场“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在苏州博物馆开幕,展期将至3月11日。通过吴氏祖孙两代人的收藏,可以进一步追寻以吴氏为代表的苏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吴大澂的意斋,以其所获意鼎而得名。自同治末年他放任外官后,20余年间,意斋收藏迅速增长,门类囊括吉金、古玉、书画、碑帖、古印、封泥、文房等,琳琅满目。生于苏州的吴湖帆,在其梅景书屋中,汇聚了祖父吴大潋意斋、外祖父沈树镛宝董室、岳家潘氏攀古楼三宗收藏,数量远过诸家,并多铭心绝品。

    从意斋到梅景书屋,吴氏祖孙的收藏,递相授受,历经百余年,间或流散,复有珠还,而今分布海内外,为南北各文博机构所珍藏。近期在苏州博物馆开幕的“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将吴氏祖孙所藏重聚苏州,让观众通过对藏品的解读,沟通古今,诚为盛事。

    书画

    自吴大潋祖父开始,吴氏一族的书画收藏一脉相承,而屡有散佚。从意斋到梅景书屋,古物的递相授受,其他皆守其成而已,只有書画的鉴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吴湖帆都后来居上,集其大成。吴大潋、吴湖帆祖孙递传之物,有明沈周《有竹邻居图》卷、唐寅《墨牡丹》扇页、清王翚《关山秋霁图》轴、王原祁《仿倪瓒山水图》轴等。自潘氏入梅景书屋的有宋葛长庚《草书足轩铭》卷。

    元代倪瓒的《行书跋水竹居》卷为吴湖帆收藏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其前半图绘部分系张大干仿造,而题跋部分自盛麟以后八家,如曹诜、陆广、倪瓒、陶宗文等,皆为元人所题真迹。据倪云林跋语,乃为俞倬的私园水竹居而作。

    饶有趣味的是,卷中八位元人题跋真迹,在乾隆八年(1743年)之际,尚属现藏苏州博物馆的过云楼旧藏杰作——《元吴镇与柯九思、赵天裕、赵原、顾安、张绅七君子图》卷中之物,即该卷中乔崇修题跋指出的“右盛麟以下八人题咏”。这种真伪交集的手段,为古书画鉴定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实例。吴湖帆是否仅仅出于对卷后八位元代文人墨宝的珍爱而不吝题跋,或出于别的原因,似乎很难下结论。

    吴镇的《多福图》轴墨笔绘树石丛竹,布局错落有致,信笔挥洒,墨色淋漓,格调简率遒劲。画面右上草书自题五言诗一首:“长忆古多福,三茎四茎曲。一叶动机春,清风自然足。”署款“梅花道人戏墨”。钤朱文方印“梅花盒”,白文方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右裱边吴湖帆题跋:“闲情无量福,医俗多栽竹。读书嚼梅花,快然应自足。丁亥大雪节,次仲圭原韵题此志感,吴湖帆。”左裱边题跋:“沈石田题梅道人画诗云:梅花庵主墨精神,老我重修翰墨因。只恐淋漓无冶艳,淡妆端不媚时人。戏次其韵:意态萧森迥出神,石田衣钵溯前因。珍传五百余年后,犹有铭心刻骨人。乙酉秋日,正离乱动荡,偶得梅道人多福图小景,气魄雄伟,亦道人晚岁绝诣也。丁亥潢治,识此志快,倩庵。”

    碑拓

    在碑帖收藏方面,吴湖帆较之祖父俨然有后来居上之势。惟《意斋集古图》长卷,为吴湖帆所不能及。

    《隋常丑奴墓志》全称《隋都督荥泽县令故常府君墓志》,系常氏与妻宗氏合葬志。无撰书人名,原存陕西兴平县崇宁寺壁间,后寺废石佚,拓本遂为世所重。清康熙、雍正间已有学人题识;乾隆、嘉庆时期,碑学兴起,金石学人就此多有著录、记述而刻意求索,奉该志书法为唐楷先声。本册拓本即曾为清“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旧藏,由吴湖帆外祖沈韵初、祖父吴大潋递藏,吴湖帆、潘静淑夫妇视若传家重宝,迭有考证题跋、钤印以示珍贵。特别是其外祖沈韵初亦曾关注该本暨董美人墓志;而此两志拓本,后竟不负作为有心人和鉴藏家的吴湖帆苦心孤诣、悉心寻觅而俱为所有,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题跋文字、填词内容和镌印“铭心绝品”、“既丑且美”足见一斑。至于册后同道观摩题款、题跋、唱和,更见证了上世纪30年代前后堪称最后一代老派金石学人的学识风流。

    玉器

    吴大潋《古玉图考》为清末至民国古玉研究的代表作。意斋藏玉虽无目录传世,但按图索骥,不难见其菁华。上海博物馆藏吴氏玉器数量最为可观,如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玉琮就甚为可观。琮为软玉质,通体近黑色,局部可见斑驳的苍青色。共9节,饰抽象的神人兽面纹。一面有吴大潋手书泥金字“组琮黄钟律琯尺十二寸”。《古玉图考》第55页收录一琮,其节数、纹样、射口及比例均与此琮相符,书中原名“大琮”,玉质描述为“玉色纯黑”。关于其来源,据《古玉图考》载:“(右琮二器)大潋得自都门,为三十二琮之冠。”可知其来自北京,被大潋认作所藏古玉琮之最。

    此琮造型及纹饰具良渚文化特征,但是射口内凹,推测传世过程中经过改制。此外,反光观察玉琮表面可发现黑色部分多有裂缝及旧磕痕迹,且有涂层样的外来附着物,伴随类似漆的光泽。个别凹坑或裂缝内有黑色物质聚集,并有类似漆的开裂现象,推测为人工染色所致。

    文房

    吴氏祖孙的意斋、梅景书屋,陈设精雅,诸多日用文房彰显着主人的品位。如苏州博物馆藏宋哥窑盘,著于吴氏《百宋陶斋藏瓷》目中,碗底有吴大潋泥金题字。同时有吴湖帆赠予女儿、女婿之明白玉雕苍龙教子带钩,赠予外孙之汉见日之光铜镜,皆吴纪群、吴思欧夫妇捐赠者。另有吴大潋随身携带之黄杨木对章,一朱一白,无边款,惜不知为何人所镌。

    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清代丁敬铭二十八宿端砚,圆角长方形,呈紫红色,有蕉叶白、青花、冰纹、金线、火捺等石品。砚堂为圆形,砚堂四周围以流云纹,云纹回转、起伏,在砚面形成高低错落的形态,其中一块不规则的凹处妙化为墨池,砚背琢覆手,局部亦有流云纹。砚的正背面有大小不等、色泽不一的二十八枚活眼,组成所谓二十八宿图。砚左侧隶书铭日:“二十八宿罗心胸,玄精耿耿贯当中。”落款:“此李长吉句也。斯砚足以当之。丁敬题藏。”

    此砚原为丁敬所有,因正背有活眼二十八枚,丁敬以李贺《高轩过》诗中“二十八宿罗心胸,玄精耿耿贯当中”一句喻之。道光年间,为广东砚学家何传瑶所藏,延请岭南书法家张岳崧在砚盖上作铭。清末,此砚又辗转归吴大潋,成为“意斋所藏第五砚”。

    青铜

    吴大潋意斋之名,源出“意鼎”,足见青铜器在其收藏中之地位。此鼎在吴大潋去世后曾一度流散民间,为端方所得。吴湖帆以重金购归,列入“梅景四宝”,至后得《多景楼诗册》乃替去,而仍宝藏弗失,是为梅景书屋传家之宝器。此器一名师眉鼎,传清同光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口折沿,立耳,鼓腹下垂,下置柱足。耳高4厘米,足高7厘米,腹深12.8厘米,最大腹围66.5厘米。重2.9千克。口沿下有分体长尾凤纹一周,以扉界分成三段,每段内有长鸟两双,均以云雷纹衬地。口内侧铸铭文五行二十八字,记载师眉荐于王,为周客,王赏赐贝五朋,师眉为此铸造二鼎二簋。

    吴氏一门

    吴氏祖孙三代俱工书擅画。吴大潋以篆书名世,《篆书论语》册为其模范,晚年行书步趋黄山谷。吴本善篆书有意斋风致,吴湖帆壮年书法径出瘦金体。祖孙画则皆师法“四王吴恽”,上溯明吴门诸先生及宋元各大家。

    吴湖帆于画学,能突过前人,融会古今,独出机杼,南宗山水之外,常与潘夫人合作折枝花卉。苏州博物馆藏夫妇二人合作《花卉册》《临王毂祥群英卷》,一为夫妻恩爱之证,一为续补悼亡之笔,面目或相近,心境则迥异。上图为1939年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合作花卉卷,系临摹王毂祥本(现藏上海博物馆)而来。其初弟子徐邦达旧藏王毂祥原本,潘静淑见而爱之,遂勾临点染,所成凡牡丹、兰花、蔷薇、栀子之属十余种,至荷花处忽然一病不起,溘然长逝。悲惘之余,吴湖帆遂补完未竟者,有桂花、芙蓉、蜀葵、秋菊、水仙、梅花之属。构图穿插有致,风格清古冶艳。卷前引首及卷尾款题,吴湖帆皆一一摹仿,并于荷花后、卷尾处分别题记,述及合作始末甚详。拖尾另有弟子徐邦达、王季迁郑元素夫妇题跋,及外甥女徐玥观款。

    相关热词搜索: 传家 收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