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创自主品牌 走自我发展道路

    时间:2021-02-18 07:55: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从闻名德国汽车界的专家到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从奥迪公司高级工程师和重要战略家同济大学校长,从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到今年4月升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百忙之中的万钢。

    万钢直言,人的选择都是一次性的,很多选择是在无意当中的,并没有更多的考虑。我经常说,选择就像游泳一样,站在水边老试水,这边凉那边热,就越不敢下水,跳下去肯定是凉的,但只要跳下去,游一会儿以后就会热的。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只能白白贻误战机。那么,关于对汽车品牌如何认识,万钢娓娓道来。

    德国归来

    记者:您当初在德国发展得顺风顺水,为什么选择了回国?

    万钢:人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生活、财富就不是最需要的,回国是一种闯荡,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也是自身发展的需求。这种选择在国人面前似乎不太理性,但现在我们同济大学有十几个这样的人,我们吸引的人才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外企业工作的,所以这种选择在人生发展的紧要关头还是很自然的,它必然有自身发展的需求,要为国家做点事情。

    1999年5月,受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的委托,我组织了留德汽车工业博士工程师回国交流考察。第二年9月,我们向科技部提出了“把发展洁净能源轿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起跑线”的战略性建议。在建议中我提出,中国在传统汽车工业上很难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而全球能源危机所导致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是中国汽车工业迎头赶上的机会。时任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对我的想法高度认同,并向我发出了回国的邀请。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教授也向我发出了邀请。

    回校任教并非是我惟一的职业选择,但我还记得在奥迪工作时曾被奥迪总裁问道:“奥迪的价值在哪里?”我回答说:“品牌。”总裁说:“你错了,奥迪惟一的资源是人。如果调动不起人的积极性,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不会好,市场就会丢失,品牌也就没用了。”

    我选择回到学校,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最需要的是人才,人是中国汽车自主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汽车追梦

    记者:2001年,您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全国200多家企业参与了这个重大专项。同时还作为第一课题负责人,领导团队承担了该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当时,企业界里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您对此是如何应对的?

    万钢:越是有风险,越能刺激我创新的激情。的确,想到的事情可能做不到,但是想不到的事情肯定是做不到的。我记得当初开始做新能源的时候,不仅是外面,连我们自己的一些教授也都心存疑虑;可现在,没有一个人怀疑,心里只想着怎样才能超越更高目标。所以,只要下决心就能干起来。这个观念,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究竟怎样做这件事情,怎么开发出来,却是要潜心努力、含辛茹苦、坚韧不拔、一步一步地做出来的,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什么时间到来,我认为,它们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2006年,世界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已经达到50万辆,我国也已经有3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在10个城市中运行。专项组织研发的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6个产品上了公告。自主开发的纯电动微型轿车已经有450多辆出口美国。汽车技术的竞争,发生在市场占有率0%到1%的过程中。在能源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技术竞争的热点,尽管他目前还没有进入市场。

    人要有自己的理念和追求,一个人在确定了方向以后不能轻易改变,包括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也要将目光放得长远些,看到5年、10年甚至20年后的发展,要将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到我们国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实际情况,自觉投入更多的研究和开发。

    汽车品牌与学校品牌

    记者:您最爱的汽车品牌是什么?

    万钢:因为我亲自参与了奥迪A4和A6的开发,我的感情流露在奥迪产品中。有了感情,才有偏爱。我当然也爱奔驰、宝马,但开的时候想的是怎样把它们的优点转化到奥迪上去。不过将来,我最喜欢的恐怕还是我们自己的春晖一号。

    记者:您在同济大学任校长,其实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那么您对同济大学自身品牌建设方面有什么感想?

    万钢:我同意学校是一个品牌的观点,但是这个品牌更多的是在社会效应上,不应该作为一种经济效应来谈。我们要讲经济,但是学校的责任是她的社会责任,培养出最好的学生,最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在进入企业、社会以后有更大的发展,本身就是我们品牌的建构。学校的名牌是谁啊?是学生!我们如何加深品牌的建设呢?本科生毕业以后我们要跟踪他,当他需要再接受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输送新的知识,比如MBA,比如工程硕士。当他再发展以后,跟踪他,将来可以在职读博士,或者回来读博士。我们陪伴着这些同学们在社会上取得很好的成果,这样学校就形成了品牌。学校第二个打造的品牌是为区域经济的服务。你要适合于你所在的地方,能为上海的建设出力气,南浦大桥上面没有一个同济大学的名字,但是所有的上海人都知道南浦大桥当时的建设是我们李国豪校长带着六个院士跟江泽民书记提出的建议,他在当中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现在的东海大桥总指挥就是我们的校友,我们感到很光荣。我们有很多建设的成就不一定带着同济两个字,但是她印在同济人心中。所以大学品牌的建设还是看你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包括人、科技的运用和校区的发展,我们叫三区联动,这些都是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大学本身不要谋求GDP是多少,不要去谋求这些,你是承担着公共的事业,你的任务是为创造GDP的人提供知识,为创造社会发展的人提供后援,这是大学根本的任务。

    记者:如今中国的轿车大舞台上,中国的自主品牌正在与“八国联军”上演真枪实弹的较量。对此,您如何看待?

    万钢:汽车品牌凝聚着技术、销售、服务、声誉等许多要素。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在技术和营销策略上本来就高于中国的国外对手开始在中国抬起价格战这个杀手锏,合资品牌的大幅降价,正在挤压中国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现在除了一汽尚有红旗以及奇瑞和中华等自主品牌支撑外,舞台上都是跨国公司品牌在领舞。

    根据中国入世时所作的承诺,从2005年起,政府将取消汽车及其关键件的进口配额,并将进口关税从原来的37.6%降到30%,入世后,国家取消了原先对组装轿车的国产化要求,一些企业下脆从国外进口散件,甚至下掉四个轮子入关后再装上卖大钱,这样“既帮助中国发展轿车工业”,又避开了中国关税的壁垒,还赚了大钱,一石三鸟啊!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开发能力强,现存品种多,可以根据我们中国市场情况,把国外成熟的产品拿到中国销售,其开发成本几乎为零;而中国自主品牌则需要从头开发,本身投资就很大,加上对手大幅降价,如果不能获得合适的利润,则后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就严重不足。

    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较量的双方是跨国公司之间,中国企业只不过担当跑龙套的角色。汽车业具有超强拉动力的战略产业,没有哪个经济大国愿意出让汽车产业发展权,汽车的制造技术是无法买来的。中国汽车业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先进科技与自我开发结合起来,坚持自我发展道路才是硬道理。韩国当初发展汽车业时,也是走这样的道路,短短二十几年就初具雏形,再加之国人以买国产车为荣,支持本国的汽车业,才得形成如今的气候。发展自己的汽车业靠不了外国人,而是靠自己!靠我们每人的关心与支持!

    人物档案

    万钢 原同济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现为科技部部长,同时兼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副主席,国家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和总体组组长,中国创造学会理事会主席等职。

    在德留学工作期间,他撰写的毕业论文衍生出一门学科,由此研发的产品被德国两代汽车广泛使用,开发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行业。1991他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1996年升任奥迪公司生产部和总规划部技术经理,负责信息化制造技术和管理工作。他所领导的多项技术创新项目为新一代奥迪A4车顺利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8年,他被评为“德国十大科技精英”之一。2003年获得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他所指导的德国博士生在燃料电池方面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道路 自主 自我 品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