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扶持路径研究

    时间:2021-02-19 07:53: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热情高行动少、青睐低门槛行业、创业成功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也有创业资金筹集难、政府的责任角色缺位等因素制约。本文提出应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视角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宏观科学指导、细化扶持政策等方面作出努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大学生创业;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5)05-0097-04

    [DOT]10.13529/j.cnki.enterprise.economy.2015.05.019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行动研究法”(批准号:SCG330)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国对外贸易大幅下滑,使得原本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外向型出口企业举步维艰,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加上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就业岗位供应不断减少。另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人和再就业群体竞争日益激烈,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是政府缓解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党和国家一直把鼓励、支持创业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1];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2];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3]。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热情高行动少

    楚天金报发布的2014年《武汉大学生创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1000名武汉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与现状的问卷调查,“近60%的大学生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1O%的人支持别人创业,但自己不会去创业;保持中立的占27%”。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创业已经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大学生创业热情很高[4]。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就业蓝皮书》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该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上升,2013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的2%高出0.3个百分点,比2011届的1.6%高出0.7个百分点”[5]。

    相对于高涨的创业热情,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寥寥元几。山东商报发布的《2014驻济高校毕业生创业调查报告》显示,通过对济南1000名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768人有创业想法,其中只有想法没有行动的有747人,已经成功创业的有21人,占调查总数的2.1%,由想法转为实践的比率为2.7%”[6](如图1)。

    (二)低门槛行业受青睐

    零点指标数据2014年最新完成的“大学生学业状况调查”显示:在2011年,有近6成(59.5%)学生有网购的行为。发展到2014年,大学生不再仅仅是淘宝买家,更有6.2%的大学生成为了淘宝店主。此外,2013年8月才创立的微店,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加入,超过4.8%的大学生注册开起了微店[7]。像网店、微店等诸如此类启动资金少、风险小且容易操作的行业,受到大多数毕业生的青睐。

    (三)创业成功率低

    据201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调查,“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010能够生存下去,比社会创办公司5年内平均存活率50%低20%”[8]。据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3%,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来比,有足足7倍的差距。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知识能力不足

    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讲,需要的不仅仅是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对法律、政治、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要有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等。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仍把学习局限在课本里,把学生“圈禁”在校园内,创新意识、个性发展被忽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的培养。

    (二)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社会实践经验作为步入社会前的“热身训练”,对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适应作用,“实践饥渴”已经成为阻碍实施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与企业合作有限,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和实践基地少,有些专业实习蜻蜓点水,对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无实际利用价值。

    (三)创业资金筹集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资金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空有一身本领的大学生创业者起着关键性作用,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大学生来说,最简单、最有效的筹资方式,就是从身边的亲友“下手”。另外,一些学生会尝试通过贷款获得创业启动资金。但是,能够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毕竟是以追求经济利润为首要目标的理性投资者,种种严格的评审环节耗费时间之长、审批手续之繁杂,往往使得大部分贷款大学生打消了念头。

    (四)政府的责任角色缺位

    1.缺乏统一的责任主体

    地方政府是服务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负责本地区大学生创业的全面工作。目前,大部分地方政府内部分工仍不明确,未设立专职责任部门或综合协调部门,多个平行单位都在完成好主业的基础上兼顾大学生创业扶持职责,如人社局、共青团、工商、税务等,表面上是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但实际上履职中各部门都是从各自利益出发,遇到问题往往相互推诿扯皮,真正需要政府提供帮助的大学生创业者却被夹在中间成为体制的受害者。

    2.配套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我国政府大部分扶持政策主要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出发点,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的发展趋势,部分配套优惠政策的制定通常带有很大程度的应急性,有时为了完成特定目标任务突击式地制定扶持政策,政策的连续性、可操作性无法保证。横向部门间也会因缺乏沟通而未能形成扶持政策的良性互补,审批标准不一,手续办理时限长、环节多、协调难。

    3.政策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实际落实、执行时却因种种原因“变了味”、“走了样”。有的地方对上级制定的扶持政策进行选择性的执行,有好处就抢着执行,没有甜头的就找对策、打折扣,想方设法逃避责任;有的地方则是由于内部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导致落实政策时照搬照抄居多,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少。

    4.缺乏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和推动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高校“单打独斗”的局面,教学模式、教育体系尚不完备,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和规划较少,缺少与高校间关于创业的信息交流,政策的制定与创业教育没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创业教育滞后于当前市场特点和社会需求,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很难获得全面、及时、系统的创业信息和创业经验。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服务型政府的扶持路径

    (一)营造服务创业的浓厚氛围

    1.创业政策宣传系列化

    大力宣传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思想、优惠政策,并对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详细、准确的解读,让大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利用主流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全面、及时、连续的报道,聚焦社会的焦点;通过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与大学生交换观点,听取各界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大学生创业情况,及时调整扶持政策;指导高校做好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常识性普及,在学生聚集地(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设置宣传栏,举办专题讲座、创业比赛等活动,加深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理解,提升其创业的理念、精神和能力。通过政策宣传,在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各级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政府各级部门切实落实好各种优惠政策。

    2.创业文化培育系统化

    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宣传、普及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事业观、信用观、财富观和成败观,形成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二要开展推荐、评选“创业先锋”、“十大杰出创业者”、“创业服务标兵”等各种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树立创业模范,并邀请他们走到大学生身边进行现身说法,用最有说服力的声音帮助大学生坚定创业梦想。三要宣传服务创业高效优质的先进单位及个人,努力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宏观科学指导

    “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管理取向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深化具有主导作用。”[9]

    1.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体制

    “加强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10],各级政府要把创业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领域指导高校做好创业教育顶层设计的理论研究。把学生的培养和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站在学生长远人生规划的高度,将企业的创业教育培训纳入学生4年的教育计划中,构建系统的创业生涯规划。把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纳入教学内容,正确引导高校教学方向,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见下表)。要经常性地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对实践性强、效果显著的创业教学模式和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及时总结提炼。对符合创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先进经验、典型做法要大力推广、全面普及。创业教育机构要发挥好社会与高校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双方信息互通渠道,使创业教育成果更符合社会需求,更适应经济发展趋势。

    2.成立开放式的创业教育服务机构

    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创业培训与咨询机构,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如图2)。前期主要侧重对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律的培训,在增强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使人人心里对创业环境有一本“明白账”;培训结束后,选择一些操作性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业项目让大学生进行实践参与,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业本领;后期主要以跟踪服务为主,对正处于创业期的大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及时掌握他们的创业状态,发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三)细化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1.放宽政策限制

    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政府要在贷款融资、收费减免、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如放宽大学生创业的行业限制,依据非禁即入、非限即可的原则,无沦申办个体工商户还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都应该享受创业扶持政策,降低申请条件,实行贷款利息减免措施,不断拓宽创业补贴发放权限,缩短补贴申请时间,提高相关税费的起征点,扩大税费类别的减免范围,清理户籍限制等歧视性规定,削减大学生创业中的资质认定项目,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降低相关审批门槛,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宽松的环境。

    2争取更多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多种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等资助项目,并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来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采取了大学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但一方面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贷款,都是由金融机构来面对创业风险,所以一旦政策热度有变,风投机构或金融机构就回到以前的保守立场。而实际上,大学生从开始创业到形成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社会、企业和高校等建立一个孵化创业项目的平台,对创业项目进行初步的筛选后,为相对完善的创业项目提供办公场所、必要设施设备和启动资金,同时提供政策、法律援助,进行创业经营指导、风险管控等,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尽快平稳地走过创业初期。只有扶持大学生创业型企业初见成效,才能被风投方、金融机构认为“有利可图”,才会主动将贷款送到大学生创业者手中。另外,各级政府在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可以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共同承担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机制,对暂时没有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企业,可以缴纳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创新创业教育税,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培养创新创业人才[11],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资金来源之一。

    3.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各种制度体系

    扶持创业的系列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意义重大,这不仅关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而且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学生创业可以激发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创新,涌现一大批充满活力、有独特盈利模式的“小巨人”新型企业,这是保持一个地区和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但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社会、企业、高校、政府甚至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在政策、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要如图3所示,着手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体系:一是切实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组织制度,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工作机构,负责对大学生创业总体工作的规划和指导,规范本地区大学生创业活动,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统筹推进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并实行一级对一级汇报负责制。二是建立健全政策实施考核制度,加强对下级、职能部门政策落实的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抓好整改落实,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大学生创业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并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各项评选的重要指标,确保大学生创业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监督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通过公开栏、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把创业法律法规、创业优惠政策、政府的各项权力公之于众,畅通人民群众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举报和监督渠道,抓紧、抓好大学生创业各项政策与措施的落实。四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工作调研制度,各级政府要走进创业大学生群体,了解掌握扶持政策实际运行效果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快调研成果转化应用,使调研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指导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4.形成社会各界参与大学生创业的长效互动机制

    创业型人才既是企业人才招聘的需要,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与家庭期望的需要,也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迫切要求。美国除了创业学课程的普遍开设、创业管理专业的设立外,部分高校还建立了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创业实践基地和组织机构,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并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12]。因此,政府要用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要提升内涵吸引企业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企业要从长远利益着想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主导的以企业和高职院校为主体的企业专家、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长效互动机制。[11]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朱安璋,超四成大学生首选在武汉创业[N].楚天金报。2014-12-09.

    [5]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6]孔蕾,大学生创业“想”的多做的少[N].山东商报,2014-05-28.

    [7]辽沈晚报.2014年大学生创业比例高6.2%成网店店主l"EB/OL].http:///html,2014-10-23.

    [8]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优化环境,让大学生“想创业,创成业”[N].人民政协报,2014-09-12.

    [9]陈裕先,新世纪大学生创业环境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10]刘延东,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3-29.

    [11]陶礼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12]莫光政,全球创业教育的勃兴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革[J].东南亚纵横,2008,(1).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