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透过形式层面看文学写意的审美特质

    时间:2021-02-21 07:51: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从大的形式层面看文学写意的审美特质

    文学的艺术形式从大的方面分有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等,从小的方面分有修辞方面的、结构方面的、叙事方面的、语言方面的等。这里所讲的形式是除内容之外的所有文学要素。语言又是文学写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另辟专题讨论。下面就从大的形式层面即文学的体裁方面来阐述文学写意的审美特质。

    文学除了通过叙事抒情等来表达主观情绪、意兴之外,高明的、大师级的作家主要是通过形式来写意,表现出文学写意形式上特有的审美特质。

    诗歌的意通过简短的句式,和谐的节奏,铿锵的韵律抒发得淋漓尽致,表现出鬼斧神工般的审美特质。陆机的《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诗”与“情”呈现绮靡。下面选取了《东坡集》里的几首诗歌,企图通过对它的观照来窥见其端倪。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雨夜宿净行院》

    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面曼陀照玉盘;

    一朵淡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

    ——《题净土院淡黄牡丹》

    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

    尔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之一

    从上面苏东坡的三首七言绝句中,通过绝句特有的韵律、节奏与押韵,我们看到了他的情绪与意兴:厌于名利,企望超脱,崇尚归园田居、隐寄山林的淡泊情怀。

    词,又称长短句,因其句式、韵律比诗复杂多变,因而这种文学形式的写意表现出了更加婉转曲折,鬼魅神奇的审美特质。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簿,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很明显,这两首词运用其特有的句式、韵律写出了词人缠绵悱恻的离情之苦。这种把情绪物化在词中所描写的具象中,又通过具象把情绪抽象出来,体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写意上的独特审美特质。

    “诗言志”(《尚书·尧典》),“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大序》)“诗缘情而绮靡”(《文赋》)。可以说,诗词这两种文学形式本来与写意抒情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小说这种典型的叙事文学形式呢?它在形式上是如何体现写意的审美特质呢?恩格斯说“(思想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出来。”(《致敏·考茨基》)小说虽然以客观描写为主,但在这些客观描写中,大到结构、情节、叙述方式,小到句式特点、长短、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无不表现出小说通过形式写意的美学特质。

    ……战士们一行行踏着桥过河,汽车一辆辆涉水过河。(“小河的水呀清悠悠,庄稼盖满了沟”)车头激起雪白的浪花,车后留下黄色的浊流,(“解放军进山来,帮助咱们闹秋收”)大卡车过完后,两辆小吉普车也呆头呆脑下了河。……(“拉起了家常话,多少往事涌上心头”)糟糕!一个首长说:“他妈的笨蛋!让王猴子派人把车抬上去。”(“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很快就有十几个解放军在河水中推那辆截了气的吉普车……(“你们是俺们的亲骨肉,你们是俺们的贴心人”)那几个穿白大褂的把那个水淋淋司机抬上一辆涂着红十字的汽车(“党的恩情说不尽,见到你们总觉得格外亲”)……

    ——莫言《秋干架》

    “这种紧张混乱的军车涉河场面,与悠扬抒情的歌词的‘二声部平行’交叉叙述很自然地造成了叙述节奏的急促与舒缓,语言形式的韵文与散文,感官形象的视觉与听觉,内在涵义的历史与现实的四组对比,而这四组对比,又产生了崇高与滑稽,欢快与沉重,忠诚与愚昧,甘甜与苦涩的四种组合。最终给了我们一颗浸透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军民关系,社会心理和人物情绪的怪味豆,让你咀嚼之余,啼笑皆非,获得了一种奇特的审美快感。”①这是叙述视角与方式所造成的特有意蕴呈现,独有审美特质凸现。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经典在形式上可以说处处蕴含着可言说的与不可言说的写意审美特质。单是几百号人物名字就闪烁着特有的意趣与情绪。贾家的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实际上“原应叹惜”的意已蕴含其中,让人读后如品醇香茗茶,意蕴无穷。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

    “……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而煮,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这茶名“千红一窟”与酒名“万艳同杯”实际上分别寓示了“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书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已通过这种形式溢于言表。

    小说里的诗词曲赋、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时间推移、地点变化、人物对话、场景描写等无不透视出写意的审美特质,不胜枚举。

    再看戏剧,由于它需要符合特定的舞台性、可演性等,致使戏剧必须符合感情逻辑。正如戏剧革新写意运动的先驱阿道尔夫·阿披亚提出:“不要创造森林的幻觉,而应创造处于森林气氛中的人的幻觉”。②苏联戏剧家奥赫洛普柯夫概括为:“它把空无一物的舞台变成茂密的森林,把光秃秃的台板变成风浪滔天的湖水,把一个手持宝剑的人变成一师劲旅,把舞台上的白日阳光变成黑夜,把一棵小小的苹果枝变成果园……剧场只要稍加暗示、想像就把这整个事物描绘出来……。”③正是戏剧的这种特性,致使它在时间推移,地点变化,故事情节等方面表现出特定的写意性。

    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张生游殿:“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了厨房近面,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几句唱词就把佛殿等多处不同的空间脉络清晰地走遍了。戏剧形式的写意特质还表现在时间上。仍然举《西厢记》为例,其中老夫人叫崔莺莺拜哥哥和把盏的瞬间,期间崔莺莺就唱了几段唱词。显然这是对时间的拉长。戏剧在时间上的写意性除了时间的拉长,相应地还有时间的缩短、时间的交迭、时间的转移等,这里不一一敷赘。像小说一样戏剧表现在形式上的写意性还体现在故事情节上,只要符合感情逻辑,只要“创造森林般的人的幻觉”都会绽放出特有的审美特质来。

    二从小的形式层面看文学写意的审美特质

    从小的形式层面表现出文学写意的审美特质,主要是借助双关、隐喻、借代,顶真、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实现文学写意的欲露故藏的韵外美特质。

    双关就是借助词语同音或多义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同时兼有字面和字外两层意思,并以字外意思为重点,是文学写意达到欲露故藏的韵外美的重要途径。如“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孩子,不过二年,便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这里乍看上去是在讲杏子结子,言外之意是指刑岫烟将儿孙满堂。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杏树与邢岫烟儿孙满堂构成一种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交相辉映的韵外意境,把作者那种与书中主人公感同身受的、既想又怕的心理、意绪描绘得活灵活现。如果不是这种谐音双关的文学表现手法,作者的心绪这种既看不到又摸不着的抽象思想,就无法这么意蕴飞动,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一幅杏满枝与子满堂交相辉映的图画如在眼前呈现。

    隐喻也是营造欲露故藏的韵外意境的方法之一,如:“我想:如果把两千多封都摊开,从天上撒下,将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地上行走,将成为一条潺潺的河流。(柯岩《奇异的书简》)普普通通的信件与漫天飞舞的雪花,潺潺流淌的河流交织在一起,营构了一种非信件本身可比拟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审美意境。“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雨点打在新荷上,本来就构成了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但用珍珠比喻雨点,好象珍珠在新荷上滚动,一个是晶莹剔透,一个是翡翠嫩绿,构成了一幅“韵外之致”的雨后清新图。

    为了表达回环复沓的情感或者增强气势,常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也能典型地塑造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审美意境。如“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千里之外;他只听到桩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鲁迅《阿Q正传》)作者把愚味可怜的阿Q与他心中所想的赌场的情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酸悲痛的意境。而顶真的修辞格又增添了心酸悲痛的程度与氛围。使言外之意表达得更充分、更到位。

    比兴和象征也是文学写意达到欲露故藏的韵外美的常用手法。比兴就是触物起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这是把起兴的景物与诗人的意绪紧密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了韵味无穷的审美意境。

    再说象征,它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如“在百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还有一株纯种的红高梁,你要不惜一切努力找到它。你高举着它去闯荡你的荆榛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你的护身符,也是我们宗族的光荣的图腾和我们高密北乡传统精神的象征。”(《红高粱》)可见,这里的红高梁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红高梁,而是象征着高密北乡的传统精神。很明显,红高梁被赋予了象征义,使红高梁显现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审美意境。

    还有许多修辞手法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是它们的写意,渲染情感、营造气氛、创造心绪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不论是大的体裁形式上的文学写意,还是小的修辞形式上的文学写意,它们都是各为其主和旨意、心绪,坚守在各自的阵地上,最终实现了欲露故藏、婉转曲折、韵外之致、象外之象的审美意境和审美特质。

    注释:

    ①朱向前.莫言小说“写意”散论.当代作家评论.1986,4:12-19.

    ②转引自余大洪.摭谈戏曲的写意性.戏剧艺术.1984,10:14.

    ③奥赫洛普柯夫. 论假定性.戏剧艺术.戏剧理论译文集第九辑,1983,44.

    相关热词搜索: 写意 特质 审美 层面 透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