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自我的隐喻、爱与幸福的书写

    时间:2021-02-23 07:54: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找死拳法》为当代马华武侠文学中的异数。作者沧海未知生与前辈武侠大师温瑞安同样出身南洋,可说是继温氏之后,马华文学另一位值得期待的武侠小说家。然而,《找死拳法》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像”典型的武侠小说,不宜以通俗文学视之,它反而是一部充满“自我的隐喻”的纯文学之作。尤其是着重于“自我成长”及“爱与幸福”等存在命题的深度探索,使小说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而充满想象力的诗意文字,更使它呈露澄澈的质地。简言之,《找死拳法》在在逸出一般武侠小说的期待视野,可说是一部生命之书。是以,本论文以《找死拳法》为文本,以探赜此书在当代马华武侠文学史上的价值及意义。论文依次论及四个主题:“谁是我?——以笔名隐身的骷髅剑客”、“我是谁?——以克己铸造自我”、“私情:简约与辗转”、“大爱:退藏与用心”,最后以“以‘爱与幸福’解‘自由’之秘”作结。综言之,《找死拳法》的思想高度与诗意文笔,可说是当代马华武侠文学的一座全新的里程碑,值得给予它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找死拳法;沧海未知生;马华文学;武侠小说;马华武侠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3)6-0016-17

    作者简介:罗秀美,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一、前言:非典型的/纯文学的武侠生命之书

    当马华文学与武侠文学交会时,往往离不开“中国结”的呈现。小说方面,表现最突出的是温瑞安(1954-),其“四大名捕系列”及为数众多的武侠长短篇②,奠定了他在马华武侠文学的“宗师”地位。近期则有张草(张容嵻,1972-)《庖人志》③以及王经意(1975-)《杀人者》④与《尹长风》两个短篇。散文部分,以陈大为(1969-)《将军》、《青色的铜锈》、《大侠》⑤和《津门第一》⑥等武侠散文较为亮眼。诗歌部分,温瑞安的武侠抒情诗《山河录》值得留意⑦;陈大为的《达摩》(《再鸿门》)⑧也是武侠主题诗作。以上作者都有旅/在台经验,其武侠书写之作莫不与“中国文化”直接相关,创作中亦呈现浓厚的“中国结”。以上称为“马华武侠文学”。

    一般言之,大马华文作家多有武侠梦,但真正落实于创作且愿意付出极大精力者,少之又少。其中,沧海未知生《找死拳法》⑨确是异数。其与前此脉络中的马华武侠文学,虽同样将文本时空设定为古代中国,然其殊异处,更在于它对生命议题的深挖,尤其是对“自我成长”及“爱与幸福”等命题的探索特别深刻,迥异于一般(马华)武侠文学。本文因称之“马华武侠文学的生命之书”。

    《找死拳法》,一部“不像”典型/传统武侠的小说,在在逸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类型“应有”的某些条件限制⑩。然而,《找死拳法》显然“刻意”自成格局{11},尤其是它的叙事结构(顺写/逆写)及形式(正读/反读)之创意,其由“诗的接引”{12}而来的美文,以及人性刻画之细腻深刻等;整体言之,它是一部“想象与文字之美兼具”{13}的作品,这些特质皆使它离雅正的纯文学较近{14},而离通俗文学较远。其实,作者亦自承类型问题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15}。然而,作者也自信认为:“从历史眼光来看,如果写作者有意识到武侠的文学性格,它与严肃文学的距离应当会愈来愈近,而不是愈来愈远。”{16}因此,作者对武侠这一类型文学,既有所承,又能后出转精,建立自己独家的特色。是以,《找死拳法》“也可以算是一部以武侠为主题的纯文学长篇小说”{17},“或者说,吴龙川根本就是用纯文学的叙事语言和架构来写武侠小说。”{18}一般阅读武侠小说的期待视野,未必能够精准地掌握其文字与想象之美;视之为纯文学创作,则恰如其分。

    是以,《找死拳法》最令人惊艳之处,正是一般武侠小说少见的“绝美”特质:精致如瓷的美文、繁复且言之有物的思想(深度),以及“前无古人”刻意创新的形式/架构。然而,这些特质,似乎也在在挑战了读者接受的期待视野{19}。但也正因如此,乃值得有心读者细品再三、从容咀嚼,方能真正探入作者所布下的微言大义——对自我的隐喻,以及对爱与幸福的思索。

    职是,小说中对“人格成长”及“爱与幸福”(私情、大爱)的议题着墨甚深,特别值得探赜。以此角度重读《找死拳法》可说是另一(二)种策略{20}(有关它“寻死”以“觅活”乃至达到绝对“自由”的闳旨,已见诸各式文字,不再赘述{21})。“人格成长”及“爱与幸福”皆关乎最珍贵的人性,而小说的“虚构”特质又特别能让作者的意念暗渡陈仓,隐微的心象世界与人格地图更因此呼之欲出。是以,由此“重读”《找死拳法》,当能另有一番关于人性之美的体会。尽管“逆写人性”部分的孟麟嘉,其深沉令人寒冷;然而“顺写武侠”部分许多美好人性的呈露,仍值得细品。

    是以,《找死拳法》以“创意”标志了自己的位置,“不像”任何典型/传统武侠小说,只像它自己。文本中处处闪现的人性之美,更是它独立于他者的特出之处,值得细细补缀、拼贴与重组,以还它该有的深刻。《找死拳法》既跳脱一般武侠小说惯有的期待视野,那么,只眼别具地重读它,也是一种必要。

    二、谁是我?——以笔名隐身的骷髅剑客

    《找死拳法》的作者以笔名“沧海未知生”隐身,复以书序《骷髅剑客传》{22}之“骷髅剑客”自况。“谁是我?”正是作者频频叩问的存在命题,也是他独有的成长叙事。

    借用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23},或可说明作者的隐身策略。作者断然隐去真名(亦舍去照片),仅以笔名示人,显然“不欲人知”;然而,愈隐藏愈能挑起读者的好奇,也未可知。此一善于隐身的特质,在作者的散文《情书》{24}亦可见一斑。乍看似散文,但作者援用小说的叙事手法,塑造了一位“善于藏匿”的叙事/聚焦者——“长于藏踪匿迹,人不能知”{25}的义贼,做为作者暗地关怀远逝情人的隐喻/化身。因此,可合理推知,隐身/藏匿似乎是作者善用的书写位置。

    是以,作者似乎并不以“所有格”(我)拥有这部《找死拳法》;作品完成之后,便不再是“我的”作品。《找死拳法》封面折页“作者简介”栏,即如是介绍“沧海未知生”此人:“混迹人海,因以为号。……,十载于兹,始知文章无中生有,终必空无。”显然,作者是一部“无中生有”的作品的创造者,他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作品自己说话。因此,《找死拳法》这部“一字一词由虚无冒起,一事一物凭空呈显”{26}的小说,特能见出作者的人生/世界观。作者因之说道:“毕竟,我的希望是自身这个实体,可以在笔名所虚拟的遐方绝域,隐遁无名。这不止是创作的初衷,也是一种世界观的表达。”{27}诚然。

    相关热词搜索: 隐喻 爱与 书写 幸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