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用新华精神锻造时代精品

    时间:2021-02-23 07:55: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10月16日上午,工作台前,编辑们紧张地敲击着键盘,《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随着键盘的哒哒声上天。那一刻,我们紧绷的神经陡然松弛下来,涌上心头的是无尽的感慨……

    《守望》一稿的采写,源于9月份我们跟随李从军社长“走基層、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在从军同志带领下,锤炼思想,深入采访,构思写作,修改打磨,走过的是一条艰辛备尝的锻造精品之路;更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一那是以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工作的自觉,是超越自我的创新,是新华人在新闻之途跋涉中永不停息的奋斗,收获了宝贵的财富。

    立意:思想的高度,决定影响的力度

    “红旗渠精神是一个由头、一个线索,重点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升华,以及当代昭示,这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能游离出去。”

    ——李从军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四句话,道出了红旗渠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十六个字,昭示着当代人理想、奋斗、坚韧、奉献的主题,是《守望》这篇稿件闪光的思想和灵魂。

    有了它,文章才具有穿透力,才能震撼读者、感动时代。

    而这一主题的提炼,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攀登过程。

    “要到蕴藏新闻富矿的地方去,真正把‘金子’挖出来。”

    从军同志出访欧洲前,把寻找“走转改”活动联系点任务交给总编室,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挖金子”。

    “注重‘走转改’活动的实效,真正写出一篇时代的精品。”从一开始,他就抱有这样的思想。

    在欧洲访问期间,从军同志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多次通过越洋电话详细听取线索征集情况汇报,反复斟酌、精心挑选,红旗渠便从全国“新闻富矿”中挖了出来。

    为什么要选择红旗渠?

    从军同志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所选择的主题,必须是时代所需要的,人民所呼唤的。在红旗渠这样一片特殊的土地上,去寻找时代精神,去挖掘时代价值,现实意义重大。

    红旗渠是一个老典型,但是以当代的眼光去审视,经过新翻之后,完全可以发掘出它的时代意义。而且,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

    “最佳之新闻,即予最大多数人以最大兴趣者。”邵飘萍曾这样说。以时代要求审视我们的新闻工作,是新闻作品生命力的源头。

    如何在这半个世纪前开掘出的红旗渠上进行时代挖掘呢?

    从初步选定红旗渠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不断思索着,努力寻找着。

    9月19日,上午。刚刚回国,从军同志便听取了我们先期到红旗渠所在地林州了解的有关情况汇报。

    “在林州,我们感觉到红旗渠的精神仍在感染着当地百姓。我们想通过挖掘红旗渠的当代故事,寻找红旗渠精神,呼唤红旗渠精神。”这是我们采访回来后的设想。

    从军同志并未立刻作答。他拿起书案上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翻读着。

    当念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时,他停了下来,说道:“半个世纪过去了,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既有历史的传承,又反映时代特质,也是当代要呼唤的,在未来岁月中仍然会发生作用。要将红旗渠精神上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突出时代的昭示。”

    是啊,当林州从落后迈入小康,当中国从贫困走向富足,当社会某些地方出现精神缺失,我们该如何对待曾经拥有的那种精神?该如何继续耕耘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不正是这个时代需要作出回答的吗?!

    当天下午,从军同志再次召集我们座谈。

    主题是:写什么,如何写?

    他提出,当代红旗渠精神的特质应该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找到它,提炼出来。这样,文章才有灵魂,故事和细节才有线索。”

    他想到了《列子》中的《愚公移山》,谈到了刚刚出国参观过的日内瓦湖畔800多年前修道士背石垒墙建造的葡萄园……

    他甚至提出行文的方式让我们思考:“究竟是以人带事,还是以事带人?”“标题如何既凝练又深刻?”

    思想的机器已经开动,我们也兴奋起来。

    从思考之初,林州的调研便有了很高的思想站位。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9月20日,我们随从军同志登上了前往安阳的火车。

    火车刚刚启动,车厢里,一场讨论再次进行。

    我们谈了对红旗渠精神的一些考虑,从军同志听后说:“昨天确定要去,我晚上就没有睡好觉,看了所有能查到的资料,做了思考一是不是可以这样去概括:当年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矢志不移,奋斗不息’的内涵,今天继续传承;当代红旗渠精神展现出‘富足不毁,自强不已’的特点,又有新的超越?”

    “虽然林州百姓的生活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目前还没达到富足的程度。”我们提出。

    他沉思片刻,说:“是有这个问题。”

    刘思扬提出:“能不能改为‘富而不毁’或‘富而不惑’?”

    从军同志说:“可以,就叫‘富而不惑’。”

    他说:“先做一些思考,有个想法,便于科学有效收集素材。但是,这样的主题行不行,要听取当地人的意见,更要在采访的实践中去检验。”

    ——新闻策划的原始冲动都应该服从这一尺度:即以事实为根本,以时代的需求为价值取向。

    车至安阳,转乘汽车,到达林州时已是华灯初上。

    晚上9点多,林州市宾馆会议室的灯亮了起来——又一场交流开始了。

    当夜,我们与林州市负责入座谈,市委书记郑中华、市长王军、市委宣传部长路德军,以及熟悉红旗渠历史的解说员李蕾,分别谈了对红旗渠精神的认识,并介绍了林州“钢铁大王”李广元、“铁姑娘”郭变花等鲜活的典型。

    郑中华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人,他充满激情地说,改革开放后,我们积累财富三十多年了,应该唤醒精神的回归。“我真想站在太行之巅,大喊一声:‘回来吧,我们曾经有的那种精神!…

    半个多月来酝酿于心的想法,我们在林州感受到了共鸣。

    从军同志说:“听了你们的发言,至少可以有几个对当代的启示。第一,永远保持燃烧的理想和激情,超越自我、突破极限。第二,一往无前,坚无不摧,始终保持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勇气。第三,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始终保持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第四,造福社会,奉献人类,像红旗渠的水滋润干涸的大地。第五,在物质丰裕的今天,不为所惑,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保留着心中那块净土。”

    大时代的大主题,在交流中拓展,在思考中升华。

    在林州的那几天,我们从重修红旗渠现场,到太行山深处小山村,从企业车间,到林州普通人生活,在采访中感受着当代红旗渠儿女的精神风貌,把握着历史和精神的传承与脉动。

    “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一个具有昭示意义的时代主题,正是在采访、思考和关注中,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我反复思考,当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四不’的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从军同志说。

    相关热词搜索: 新华 锻造 精神 精品 时代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