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1-03-02 07:58: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资源的建设。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应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而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添文学常识,完善学生知识储备。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赏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闯关”专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转变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理想的环境,使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在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菲利普夫妇在哲尔赛岛遇到穷困潦倒的于勒并躲避她的片段,不少同学当堂就谩骂菲利普夫妇的冷酷无情,我就在此时提问:“为什么要痛斥菲利普夫妇?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源是什么呢?”同学们开始陷入沉思。此时,他们已在我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又如,在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学生都没有见过鼎湖山,更无法体会身居鼎湖山听泉的美妙,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放映录像,蒙蒙细雨刚放晴,鼎湖山在雨雾的遮掩下逐渐呈现出秀美的景色,以及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有山,有树,有寺,有泉……一切都显得和谐而惬意,配上泉水汩汩的乐音,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这种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眉宇间很自然地流露出美的享受,急切想阅读课文,我抓住学生这个心态,顺利地导入新课:涓涓的泉水就像在唱歌,泉水究竟在唱怎样的歌?然后我让学生打开课文找答案。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也陶醉于鼎湖山的美景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添文学常识,完善学生知识储备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之学生知识的浅薄,教师就有必要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知识内容。如何有效地将相关的文学常识告知学生呢?最快捷、最高效的方法便是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孔乙己》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作者及其作品,还有写作背景。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大屏幕,补充了完整的文学知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院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作品: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对《孔乙己》的评价: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这样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在无意中扩大了阅读的空间,巩固了实践的成果。学生接触和掌握了这些文字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得到了知识的积累,同时开阔了视野,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赏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有利于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在教《故乡》一课时,我让学生阅读“雪天捕鸟”一段,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扫”、“支”、“撒”、“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的作用,我用多媒体展示了这一幅“雪天捕鸟”的画面,让学生细细品味动词的精确之处。这些动词充分说明了少年闰土捕鸟技术的娴熟。

    又如,对《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课第二段、第五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的品析,我先放映了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视频,让学生细心感受,身临其境,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生不由地发出感叹:“天哪!这么热!”视频刚结束,我就紧接着提出问题:请大家读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们的作用。并且,在大屏幕上出示赏析句子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依此来品析句子。很快,许多学生都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效果了。

    对《岳阳楼记》一课第二、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我先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从而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去感悟作者的政治抱负。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请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持续开展语文教学,定会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必将使语文焕发出耀眼的光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二讲,附录一第265-267页。

    2. 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探新——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4页。

    3. 田震清、尹冰心主编:《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原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多媒体技术 语文 教学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