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论高校扩招以来四川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时间:2021-03-05 07:56: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键词:四川省;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整体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建立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逐步形成了梯度性层次、多样化形式、适切性科类、区域化布局的完整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然而,四川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投入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以及高等教育体制亟待完善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0)01-0031-08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四川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突出了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题,以观念变革为先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根本,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初步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四川省各行各业培养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知识支撑。

    一、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

    (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四川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1、普通高等教育规模

    1999年以来,四川省遵循“改革、发展、稳定”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稳定招生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43所发展到2007年的76所,增长了7.60%。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4.9万人提高到2007年的29.76万人,平均年增长23%。毕业生人数从1998年的3.7万人扩大到2007年的22.8万人,年均增长24.10%。在校学生规模2007年高达91.8万人,年均增长了22.56%。

    2、研究生教育规模

    四川省研究生培养单位由1998年的29个增加到2007年的33个,其中高等学校20个,科研机构13个,研究生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O.31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0.38万人,在读研究生由1998年的0.8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1万人,年均增长分别为1.60%、23.90%、25.90%。2007年,研究生毕业人数有1.45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1.25万人,年均增长25.90%。自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输送了6.1万高层次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规模

    各种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在调整中稳步发展,2007年四川省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成人高等学校(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教师进修学院以及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24所,比1998年的49所减少了25所,但招生人数有较大增长。2007年,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有9.93万人,比1998年的3万人增加了6.93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24.6万人,增加了16.3万人。

    4、网络高等教育规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四川省网络高等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2007年,四川省网络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为4.03万人,比2006年的3.51万人增加了0.52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8.99万人。

    5、其他高等教育规模

    四川高等教育坚持多形式、多类型发展,2007年民办高职学校有9所,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为1.46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3.32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0.26万人和0.74万人;独立学院有12所,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为3.34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9.26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了O.65万人和2.21万人;2007年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的招生人数为0.57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0.19万人,增长49.46%,在校学生人数为1.44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O.41万人,增长39.58%;2007年外国留学生招生人数为O.07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O.0044万人,增长了6.30%,在校学生人数为O.17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0.01万人,增长了6.61%。

    (二)高等教育结构日趋合理

    四川高等教育坚持深化改革、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了梯度性层次、多样化形式、适切性科类、区域化布局的完整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1、高等教育呈现出圆锥式的结构

    2007年,四川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包括研究生教育(涵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三个层次,各层次的组成情况如下:

    (1)研究生教育。2007年,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33个,其中普通高校20个,科研机构13个;招生人数为20.38万人,比2006年增加O.12万人,增长了6.11%;在校研究生人数为6.1万人,比2006年增加0.49万人,增长了8.63%;毕业生有1.44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554人,增长了21%。

    (2)普通本专科教育。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6所,其中本科院校有30所,招收普通本科生142404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12901人,增长了9.96%;在校学生人数为512785人,比2006年增加了28834人,增长了5.96%,2007年普通本科毕业生为108826人。

    (3)2007年,四川省招收高职高专学生155162人,比2006年增加18174人,增长了13.27%;在校专科学生为405653人,比2006年增加了28964人,增长了7.69%;专科毕业生为119202人。有高职高专院校46所,其中高职学院39所,2007年招生人数为84913人,在校学生人数为210151人,高职毕业生为44343人。

    总体而言,2007年,四川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在校生的比例为0.61:5.13:4.06,四川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呈现出了圆锥式的结构,即研究生层次规模比较小,处于顶端,本科生和专科生层次规模相当,本科生规模稍大于专科生规模,成柱状结构。

    2、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特点

    2007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主要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全省共有全日制普通高校76所,招生29.76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91.8万人;成人高校

    有24所,招生人数为9.93万人,在校学生人数为24.6万人;网络本专科招生人数为40280人,在校学生人数为89961人;自考助学招生人数为3267人,在校学生人数为11750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四川省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全日制普通高校发展势头良好,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与在校生数均相当于普通高校的1/3弱,成人高校的数量和成人本专科人数有减少的趋势。

    3、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2007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从学科分类看,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按科类结构分布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哲学、历史学、农学、法学、经济学、理学、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工学。从四川高等教育的学科分类看,工科占绝对优势地位,占了34.62%,其次是管理学和文学,占36.04%,师范类占12.02%,医学、教育学、理学、经济学占17.32%。这样的科类结构既与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工科比例居第一的结构相一致,又展现了四川文学、医学学科优势的特色,基本反映了四川省省情。

    从高等学校性质看,四川省高等院校包括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师范院校、汉文院校、医药院校、农业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和民族院校等11大类院校。其中在高校数量上,由多到少依次为理工院校、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在毕业生数上,理工院校位列第一;其次是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在招生数上,理工院校位列第一,其次是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上,理工院校第一,其次是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可见,四川省高等教育在科类结构上呈现出理工院校、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为主三足鼎立的态势。

    4、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不合理

    从四川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成都、绵阳、德阳地区。从高校数量看,6所部委属高校有5所在成都市,培养研究生的20所高等学校中,成都地区占了13所,所占比例为65%;普通高等学校分布在成都地区的60所占全省76所的79%。可见,成都地区高等教育占四川省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比重,而少数民族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高校分布较少。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川省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度、结构较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不少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立足培养、加快引进、强化竞争、优化结构”的方针,通过“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等人才建设规划,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2007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职工有92599人,其中专任教师有55903人,具有研究生学位者有24521人,占43.8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有4989人,占8.92%,具有硕士学位者有19532人,占34.94%,四川省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渐趋合理。

    2、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2007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有19138人,比2006年的18110人增加了1028人,增幅为5.37%。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数为4942人,比2006年增加343人,增长6.94%;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为14196人,比2006年增加685人,增长了4.8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4.23%,其中,正高职称占8.84%,副高职称占25.39%,中级职称教师有19857人,占35.52%,初级职称教师有13787人,占24.66%。四川省师资队伍职称结构总体上有所改善。

    3、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

    2007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30岁以下的有17613人,31-35岁的有10721人,36-40岁的有8800人,41-45岁的有8578人,46-50岁的有4016人,51-55岁的有3370人,56-60岁的有1821人,61-65岁的有716人,66岁及以上的有268人。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年教师为主,呈正态分布的师资队伍结构。

    4、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条件。为了实现“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四川省高职高专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重点加强了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选拔和培养工作。39所高职高专学校“双师型”教师人数达到35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2667人的27.73%。

    5、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民办高校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人才引进、招聘力度,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讲学,对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实施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管理,老教师积极发挥余热,使全省民办高校师资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

    (四)教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2007年,四川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制度管理,使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近年来,四川省各高校坚定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观念,积极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确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牢固树立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采取有效措施,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着力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使得四川省高校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定位更为准确,办学更具特色。

    2、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一方面,加强课程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2007年,四川省共新增省级精品课程230门,比2006年增长了30.62%,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30门,比2006年增长了35.71%。自2003年至此,全省高校已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4门,省级精品课程751门,校级精品课程数千门,初步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资源体系。

    另一方面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2007年,四川省共评选出64个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和10个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比2006年增长了50%。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推荐上报工作,至此,全省高校已建设特色专业128个。2007年,全省高校共新增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0个,比2006年增长了5倍,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0个,比2006年增长了1.05倍,至此,全省8所高校共

    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2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8个。与此同时,2007年,全省高校还新增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另有11所高校23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完成了建设任务,通过了预评估。

    2007年,四川省完成了首届省级教学名师的评选和第三届国家教学名师的推荐评选工作,评选出51位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比2006年增长了64.70%,其中5人被评选为第三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比2006年增长了27.78%,至此,全省已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8人。与此同时,全省还评选出49个省级教学团队,向教育部推荐了8个高校作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候选单位,使四川省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3、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手段,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07年,四川省共组织完成了对西南交通大学等11所本科院校和对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等11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正式评估工作。通过评估,使高校更加明确办学方向,规范了教学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学校各项工作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目前,四川省76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已有54所高校顺利通过了评估。

    4、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川省本科院校普遍构建了包括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等模块,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不少学校也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参加一些科研和创新活动。2007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各高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基本上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15所省属本科院校建有148个校内、162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所高职高专院校建有406个校内、139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部分高校还专门加强了创新教育基地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全省高校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实习、专业实习和实训体系,为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5、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中心,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2007年,四川省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初试、复试和推荐免试研究生为重点的改革措施,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健全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007年,四川省共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4个,其中高等学校有10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51个,其中高校有20所;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61个(含博士点266个),其中高校有55个(含博士点247个);博士点有60个,其中高校有45个。全省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65个(含硕士点287个),其中高校有64个(含硕士点285个);硕士点有399个,其中高校有336个。到2007年底,四川省共有国家级研究生院3所。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军等12个学科门类。

    (五)科学研究成果显著

    2007年,四川省高等学校聚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47540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占全省院士总数的36.36%: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501人,约占全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79.54%;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有795人,约占全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51.49%;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1499人,约占全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49.40%;“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125人,约占全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85.19%;有14人获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创新人才奖,占全省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创新人才奖的58.30%;博士生导师有1843人,硕士生导师有6104人。

    2007年,四川省拥有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1个,形成了较强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2006年,四川省高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944项,获得科技经费19.80亿元,其中承担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部委科技项目2286项,项目经费3.62亿元。有17所高校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244项。2007年四川省有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高校有10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58.80%。有94项科研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38%,取得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07年底,四川高校建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2006年,四川省高校共发表科技论文29747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有6276篇,出版科技著作72部;190项国家级项目通过验收,252项成果通过鉴定;申请专利720项,比2005年增长了24%。2006年,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共出版社科类专著1750余部,发表社科类论文1.25万余篇。2006年全省高校发表社科类论文共11391篇,出版专著743部。在科研成果与技术转让方面,理、工、农、医学科共签技术转让合同186项,合同金额达到4457万元,当年实际收入为2678万元。同时,四川省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六)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全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毕业生总数为358309人,其中,研究生毕业人数为14812人(博士1623人,硕士13189人),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08826人,专科毕业生为119202人。

    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36877人,其中研究生14404人(博士1502人,硕士12902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为222473人(本科108826人,专科113647人);成人本、专科毕业生为74487人(本科21612人,专科52875人);网络本、专科毕业生为21061人(本科12849人,专科8212人)。普通高校上述各类本科毕业生总数为143287人,专科毕业生为174734人。

    2007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省236877名毕业生中,有200700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84.73%,高出全国平均就业率10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二、四川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四川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任务更为紧迫。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突出的矛盾,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促进四川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出路,作出科学抉择。

    (一)高等教育规模总量偏小

    2007年,四川省辖县、市、区共计181个,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总计872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60%,而全省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1253938人,占全国的4.61%。普通高校76所,仅占全国1908所的3.98%,居第11位。在校研究生6.1万人,占全国研究生总数(1143637人)的5.19%,居第6位。如按人口比例统计,四川省每500万人口拥有的学校数仅为4.34所,远远低于全国各省、市的平均数7.22所,位居全国第31位。四川每万人所拥有的大学生数为143.76人,低于全国205.82人的平均水平。而从在校生的规模看,2007年,四川高校在校生校均规模为12084人,大大高于全国9878人的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目前四川高等教育规模与四川省所占人口相比仍显偏小。

    (二)高等教育结构不够合理

    1、层次结构

    2007年,四川高等教育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在校生比例为0.61:5.13:4.06,呈现出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研究生规模偏小的状态。同时可以看出,尽管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有46所,比普通本专科院校多出16所,但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比高职高专在校生多出10.70万人,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构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相协调,与全面建设小康四川所实施的职业技术教育攻坚人才培养战略不相吻合,成为四川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2、形式结构

    2007年,四川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与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比例为3.74:1,近10年年均增长22.56%,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而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渐递减,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呈现相对萎缩的局面,2007年成人本科招生比2006年减少1167人,减幅为3.74%,成人非学历高等教育发展缓慢。这一现象的存在,与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对在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对不同形式、层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另外,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21所(其中民办高职学校9所,独立学院12所),与2006年持平,2007年招生人数为47971人,比2006年增加9149人;在校学生人数为125760人,比2006年增加29520人,增长幅度较小,发展规模还不够。加之其他形式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四川尚未形成多类型、多形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形式高等教育的需求。

    3、科类结构

    2007年,四川高等教育学科中工科在校生人数占绝对优势地位,其次是管理学、文学、医学、教育学等。工学、医学等应用学科研究生教育占较高比重,法学、管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四川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1)农学研究生教育相对萎缩,本科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与四川农业大省的省情及农业结构调整对农学人才的迫切需求不相符合。2007年,普通高校农学研究生毕业生为491人,在校学生人数为2089人,发展规模居四川普通高校理科类最末位。(2)经济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发展滞后,2007年经济学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288人,比2006年增加86人,仅增长6.68%;在校学生人数为3964人,比2006年增加316人,增长仅7.97%。2007年经济学本科招生人数为5725人,比2006年增加345人,增长仅为6.03%;在校本科生人数为20481人,比2006年增加523人,增长仅为2.55%。这种发展状况难以满足人世后四川省对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等方面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3)哲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2007年本科招生分别仅为45人、541人,在校学生分别为164人、2358人;研究生招生分别仅为253人、237人,在校生分别为671人、922人,这和繁荣与发展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的历史使命对人才的需求不相符合。(4)基础学科专业布点少,尤其是理科专业,学校间分布极不平衡,且大多数设在师范院校。(5)部分优势学科专业削弱,少数单科院校和学科专业出现空白或短缺,例如语言类专业的德、日、法及西班牙语等语种,美术专业尤其是工艺美术、工程美术专业,公安和法律类专业,以及部分国民经济急需的建筑、交通、邮电、通讯、冶金、热力等专业门类。(6)高等职业教育科类结构与四川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结合不紧密,各校专业设置雷同现象十分突出。

    4、布局结构

    2007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一半以上都集中在成都地区,高等学校呈现非均衡布局状态,相对集中于成都、绵阳、德阳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他地区高校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川西民族地区,同时,巴中、资阳尚无一所高校,由此导致四川高等教育资源难以有效配置,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失衡。

    (三)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属于西部大开发格局中的12省区之一,是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而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始终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不能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同步增长。2005-2007年,四川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一直位居全国末位。2005年,全省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总计2076.09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16.48%,排在全国各省最后一位。2006年,生均预算内高等教育事业费为2352.76元,在全国排倒数第二位,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16.85%,仅比2005年增长0.37%。由此可见,四川省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四JII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高等教育体制有待完善

    四川省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多元化改革进程中,“多元”比重偏小,发展速度趋缓,结构极不协调,尚未形成主体多元的办学体制。目前,四川民办高校有21所,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发展还不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数量与学生规模还不能适应四川工业化、城镇化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四川省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00元以上,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8%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将需要567.60万人的人才资源。人民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使四川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

    (五)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失衡

    2007年,四川高校共新增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0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0个,至此,全省8所高校共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2个,二级学科78个。与此同时,全省高校还新增了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个。尽管如此,四川学科专业发展依然存在突出矛盾,省属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国家重点学科大多分布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专业、科类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与四川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近几年,许多高校依靠新增专业维持规模扩充,专业点数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投入相对较少的通用性、热门专业,如法学类,招生规模居高不下,而对一些应用型工科专业则很少涉入。高校学科专业调整难以适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例如,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等增长势头较快,法学、农学、经济学专业发展缓慢。基础学科专业布点少,尤其是理科专业,学校间分布极不平衡,且大多设在师范院校,学科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发展后劲。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不突出,例如经济类高校的财会、贸易专业不强,工科类高校计算机、电子专业不强,教育类师范专业特色不鲜明等。目前,许多高校尚未建立重点专业建设制度,专业建设未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因而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过剩”并存的矛盾,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性失业的突出问题。

    相关热词搜索: 扩招 高等教育 高校 改革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