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时间:2021-03-05 07:58: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供求的矛盾,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原因也多种多样。为使在任一形式下失业的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就业,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因为它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必须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高等教育 改革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成倍增加,其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能否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1.职业素质低下。

    大学生职业素质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自身贪玩、缺乏长期学习计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等,是造成一部分大学生职业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缺乏实践经验成为职业素质低下的又一表现。

    2.缺乏生存忧患意识。

    一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向往罗曼蒂克的爱情;没有生存的压力,很多人没有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因而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能力都很薄弱,对他们说,毕业只是一种形式。

    3.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较深,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学生不顾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他们满足的是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错误的精英意识使得他们对职业有过高的期望值,使他们虽然有较高学历,却总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

    4.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只埋头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学与用完全脱节,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而今很多用人单位都改变了以往的只看学历的人才录用标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作为他们招聘人才的重要指标。

    还有很多个人因素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比如心态不正确,抗挫折能力差,对自己定位不准等,这里不加赘述。

    (二)国家政策、社会形势的制约。

    1.宏观形势的决定作用。

    落后的教育体制使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成为必然。另外,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整体就业形势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

    2.学校主体功能缺失。

    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和主体,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乐观的形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计划体制形式比较明显,很多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对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够重视,很多大学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就业指导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对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3.政府就业服务职能缺位。

    政府服务职能缺位也是当前出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原因。我国在进行各种体制改革和大学扩招的同时,没有做好配套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就业市场管理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政府服务职能的缺位,成为造成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深化高教改革,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明确办学目标。

    定位高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关键。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少数几所顶尖大学努力的方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方向是把教育与科研紧紧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开放式、综合型、研究型的高等教育组织模式。而普通大学应以培养实用技能教育的大众教育、通识教育为主,以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以人才职业能力为重点的目标体系。

    (二)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质量。首先,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应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在校期间获得一种继续学习的能力,即使以后失业,在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也能重新就业。其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学生应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调查,大学生毕业一般要在企业工作一两年以后,才能真正融入到企业中发挥作用。

    (三)完善配套措施。

    高校专业结构及学科结构必须做大幅度调整。在专业结构调整上,应适当减少专业知识课程,扩大专业知识面和加大基础知识课程,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吸取新知识的后劲。教材的编写要跟上时代发展,那种以不变教材应万变发展形势的做法,只能导致大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落后于时代。在学科结构方面,应诱导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其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当今社会经济,一方面现代科技向高度分化发展,另一方面又向高度综合发展。所以,学校应广泛地开设文理交叉的选修课,同时也可以采用主辅修制的方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攻读第二学位。

    (四)控制扩招规模。

    近年来,由于政策的鼓励,很多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这就意味着降低了入学门槛,意味着生源质量的下降,出现同一学历学生良莠不齐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一些高校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扩招,投入的增长跟不上规模的增长,导致软硬件资源的配备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生均经费的相对减少,使得不少高校不得不紧缩开支,减少必要的教学环节,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有的高校本来是理工科学校,却扩充为综合性大学,盲目增加社科专业,但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师资力量却跟不上扩充的速度,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学生的质量受到影响。

    可见,高等教育应怎样扩招,每年增加多大比例,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应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的规模应与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相适应。适当减缓扩招速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等学校整合资源,集中有限的资源改善办学质量。

    此外,高等教育扩招还有一个结构性扩招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应当重点扶持和鼓励名校扩招,从而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国家要严格扩招门槛,对投入不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高等学校要限制其招生的规模。另一个问题是哪些专业扩招?笔者认为,要从社会人才的需求出发来确定哪些专业可以扩招,哪些专业只能维持原有的规模,哪些专业应当调整、压缩,甚至停办、取消。

    (五)更新教育观念。

    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还有一个人才结构的问题,即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不一致、不平衡,从而造成大学生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同时并存的现象。为了解决因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需求的不一致而导致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高校要改变“我们有什么师资,就开设什么专业、提供什么课程”的传统做法,向“需求导向型教育”过渡,即将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与人才市场对大学生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的需求衔接起来,甚至面向社会需要实行订单式的培养。

    (六)改革管理体制。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基本上还是在计划体制的框架内运行,高等学校法人至今仍然是名誉性的,没有足够的自主地位,大学的招生、专业设置等控制权仍然掌握在主管部门和其它政府机构手中,这大大影响了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发挥——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足够的权限去做!

    可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教育问题,必须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政府应当放手,给高等学校“松绑”,切实赋予高等学校法人地位,扩大高等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招生的权利,这样才能使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竞争主体,才能使高校自主、自觉、自由地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办学,并且最终对自己的“产品”——大学毕业生负责。

    参考文献:

    [1]刘秀琴,奚巧媛.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2]曹群.论高校德育的自我教育[J].深圳大学学报,2001,(5).

    [3]吕珍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1).

    [4]张侃.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