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收入分配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1-03-20 08:21: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我国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劳动者还没有足额地拿到与其劳动贡献相等的工资,用博弈论的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其原因。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善,保障水平较低,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在与企业主就工资大小讨价还价过程中缺乏耐心,导致得到的工资较低。

    [关键词]讨价还价模型 耐心 福利水平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劳动L和资本K是两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的总生产量Q为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函数,Q=F(L,K)。

    在市场经济中,要求允许这两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能自由流动,流动到能最大发挥其使用价值的部门和行业中去。而让生产要素所有者享有因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而得到的果实:工资和利润,乃是激发人们把这些生产要素投于最能发挥其生产用途的地方去的最有力动机。因此让生产要素所有者按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其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分配制度。

    实践证明,企业在较长时期内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因此可设生产函数为齐次函数,则有欧拉(Euler)定理

    虽然我国已明确确立了这种分配制度。但在实践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收入差距扩大目前反映我国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收入分配相当不均,而且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2)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6%和12%。2000年到2004年,这一比重虽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6%之间,见表1。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是,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

    从上述两方面的数据可以说,我国工人还没有足额地拿到与劳动贡献相等的工资,工资收入偏低。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具体做出了多大贡献总产量中有多少是由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的,有多少是由资本贡献的在实际操作上很难加以界定,现有的经济理论还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计算公式。另一个原因是,劳动者到企业或劳动力市场求职,由于劳动者是雇工,是被管理者;资本拥有者是雇主、企业主,是管理者,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工资是由企业主决定。虽然劳动者能就工资问题与雇主进行讨价还价,达成工资协议,但是实际上通过这种方式达成的工资协议不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其贡献而分得的应得利润。因为工人还未劳动就确定其劳动报酬。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工人在与雇主就资工资问题讨价还价时较缺乏耐心,导致在讨价还价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其谈判达成的工资额偏低,下面就用博弈论中的讨价还价模型对此原因进行分析。

    二、工资谈判的博弈分析

    企业的利润可看成是一块蛋糕。假设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位寻职者向某一企业求职,求职过程必然要就工资大小讨价还价。这个讨价还价过程就是分割这块蛋糕的过程。我们就用博弈论中的讨价还价模型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

    设劳动者为局中人S,资本拥有者(或企业主)为局中人B。这个谈判过程是由局中人轮流地出价(提出工资大小)以确定对蛋糕如何分配。设在轮次0,2,4,…,由局中人B提出一个分配方案(x,1―x),这里x可视作这块蛋糕(利润)的百分比,对此局中人S可以接受或拒绝此方案。如果S接受此方案,则博弈(议价谈判)结束。如果他拒绝B在2k(k=0,1,2,…)轮次的出价,那么在2k+1轮次时他可以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当然局中人B也可以接受或者拒绝此方案。如果B接受了S的分配方案,则博弈结束,否则双方继续地交替开出工资大小并继续就对方提出的方案表示接受或反对。显然,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没有规定在这个讨价还价过程中出价的次数,因此这是完全信息的无限水平博弈。明显地,工资讨价还价过程拖延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因为工人急于找到工作,需要挣钱养家糊口,企业则急于找到工人,开工营利。工资讨价还价过程拖延越久,双方损失越大,但损失程度却有差别。设y为某局中人在下一轮分配方案中的所得,再设某局中人再等一轮的损失是他下一轮谈判分得利润y的λ倍,0<λ<1,即这一轮的所得为下一轮所得y的1―λ=δ倍。δ称为折扣因子。下一轮所得y在这一轮的“现时值”为δy。δ越小,局中人损失越大,不能够承受较大损失的局中人在工资谈判过程中就缺乏耐心,易于接收较低的工资。相反δ越大,局中人损失越小,能够承受较大损失的局中人在谈判过程中就越能承受较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过程,越显得有较大耐心。用δS和δB分别表示局中人S和B的折扣因子或耐心程度,其中0<δS<1,0<δB<1。

    设这个讨价还价首先是由局中人B出价,则博弈论已证明局中人B分得(1―δS)/(1―δSⅹδB)倍蛋糕,而局中人S分得δSⅹ(1―δB)/(1―δSⅹδB)倍蛋糕。相反,如果首先是局中人S出价,提出工资大小,则局中人B分得δBⅹ(1―δS)/(1―δSⅹδB)倍蛋糕,局中人S分得(1―δB)/(1―δSⅹδB)倍蛋糕。

    举例来说,设δS=0.10,δB=0.90,局中人B先出价,则S分得1.1%的利润,B分得98.9%的利润;相反,如果是S先出价,则S分得11%的利润,B分得89%的利润。若δS=0.20,δB=0.80,局中人B先出价,则通过计算,S分得4.8%的利润,B分得95.2%的利润;相反,如果是S先出价,则S分得23.8%的利润,B分得76.2%的利润。

    可见,分得蛋糕的大小取决于折扣因子δS与δB以及谁首先开出工资大小。

    但是,如果相邻两个轮次的间隔时间非常短,则分得蛋糕的大小与谁首先开出工资大小关系不大。事实上,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讨价还价过程中,相邻两个轮次的间隔时间是非常短的。令间隔时间长度为Δ,δS=exp(―rSΔ),δB=exp(―rBΔ)。当Δ→0时,δS≈1―rSΔ,δB≈1―rBΔ,且(1―δB)/(1―δSⅹδB)=rSΔ/[1―(1―rS)(1―rBΔ)]→rS/(rS+rB)

    若δS=0.20,δB=0.80,则可令rS=8,rB=2。不论是局中人S还是B先出价,S分得δSⅹ(1―δB)/(1―δSⅹδB)≈(1―δB)/(1―δSⅹδB)→rB/(rS+rB)=2/10=20%的利润,B分得δBⅹ(1―δS)/(1―δSⅹδB)≈(1―δS)/(1―δSⅹδB)→rS/(rS+rB)=8/10=80%的利润。局中人的相对耐心程度决定了他们分割蛋糕的大小,与谁先出价无关。

    三、解决办法

    从上述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劳动者和企业主的耐心程度决定了他们分割企业利润的多寡。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劳动者的耐心程度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农民工。他们本身没有财产或拥有的财产非常少,靠打工来养家糊口,尤其是家庭负担重的劳动者,更迫切需要有一份工作,只要工资能够养家糊口,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企业主提出的工资建议。在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我国,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激烈地寻找工作的竞争使劳动者的耐心程度降到更低,可以说δS几乎为零。相反,企业主则很有耐心,δB很高,因为劳动力市场上有大量的劳动力可供他们选择,自己又拥有大量财产。按照前面的博弈分析,这种悬殊的耐心程度决定了劳动者只能得到低微的工资,这就是使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上一次求职只得到很低的工资又决定了下一次求职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工次甚至是更低的工资,这就会使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因此,要缩小收入差距,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从上面分析,要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关键的是提高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的耐心程度,而健全、完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则是提高劳动者耐心程度的重要方法。使劳动者有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使劳动者本人及其赡养的家属有生活保障且保障水平较高等,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才有耐心与企业主讨价还价,才能得到较高的工资水平。而且还能够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因为有了较好的社会保障,劳动者才有足够的耐心来寻找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能够有效地避免媒体所报道的硕士生与农民工抢同样的饭碗这些现象。

    发达国家社会结构呈橄榄形,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这与中产阶级的工资水平较高密不可分,而这应归功于他们有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确实如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工人是不可能拿到与自己在生产中做出贡献相等的工资的。亚当·斯密说:“一个人总得靠工作来维持生活,而他的工资至少要足发维持他的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工资甚至还必须多一些,否则他就不可能供养一个家庭,而这类工人的种族就不可能延续到下一代。”[3]在那个时代,发给工人的工资是考虑只要能够养活工人及其一家人口就行,而根本不去考虑工人在生产中做出了多大贡献及按其贡献发给工人工资,社会保障几乎为零,导致工人阶级收入极低,生活困苦不堪,阶级矛盾激化,流血冲突不断。

    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空前绝境。为了挽救资本主义,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克服重重阻力,着手建立福利型国家。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为此,从 1935 年开始,他力促国会先后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和《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社会保险法案》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建立了失业保险,罗斯福认为失业保险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罗斯福又力促国会在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该法规定工人每周工作时间最多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18岁以下工人。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陆续进行调整。这些法律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系统,使相当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成员首次享有法定的经济保障,经济危机得到化解,阶级矛盾趋于缓和。二战后,发达国家纷纷仿效,都先后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福利型国家,工人工资收入不断增大,收入差距扩大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呈现橄榄形结构。反观拉丁美洲国家,经济上曾一度出现高速增长,蛋糕做得很大,但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工资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以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出现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经济出现大倒退。

    参考文献

    [1]施锡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雅虎网站

    [3]亚当·斯密著,唐日松等译.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3

    作者简介:蔡孝天,1967年生,男,广东省汕头市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博弈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 博弈 收入分配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