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主要内容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0-03-30 07:58: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不断丰富了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容。在民主革命时期,确立了经过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民主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将四项基本原则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本质、“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先后写在了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上。这些科学内容都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结果。有了这种自信,在未来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容必定会增加新的更多科学内容。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旗帜;理论内容;中国特色;形成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6)05-0037-07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面总的旗帜,它指导着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各国社会主义要取得成就,就必须以自己丰富的实践活动,书写出本国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容,并以此来指导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各国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效果为社会主义旗帜的内容提供理论素材,社会主义实践越是切合实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旗帜内容的真理成分就越多,她的指导作用就越大。如果社会主义旗帜的内容来自主观臆想、教条主义、脱离实际,并用于指导社会实践,那么,社会主义实践必将遭受严重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旗帜飘扬的历史,也是社会主义旗帜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对中国社会主义旗帜内容的总结、提炼、升华,必定有利于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和中国现代化事业,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一、经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旗帜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外敌入侵,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此,中华民族必须解决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为了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内部的各个阶级、阶层都曾经举起过代表自己利益的各种各样旗帜,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就最具有代表性,但是这些旗帜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面前都败下阵来。历史一次次警醒和启迪人们,要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先进理论、能够领导社会变革的先进政治力量、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先进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才有可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及苏俄社会主义的旗帜和对华政策,使中国先进的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先进的人们开始把救国救民的目光从西方转向苏俄。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的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但是,在革命时期,怎样高举中国社会主义旗帜?是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照搬苏俄的经验?还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上写出自己的社会主义内容?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任务。

    右倾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主动放弃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造成大革命的失败。“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主张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放到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强迫农民革命,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结果丧失了土地革命掀起的大好革命局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中国革命分上下两篇文章,上篇是民主革命,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结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之间,既不能插有一个独立资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时期;也不能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时期来做,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样,中国社会主义旗帜在民主革命阶段就有了符合自己民族特色的科学内容,即经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旗帜的天经地义。在这个科学思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大任务,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旗帜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经济上要建立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思想领域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等。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所有社会主义旗帜上都必须具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各国必须要将这些基本原则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内容,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有这样,才能用于指导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在对上述问题的探索和回答上,有一些理论成果,比如,共产党领导,消灭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通过国家计划,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按劳分配等。但是总体上讲,由于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先是拒绝改革,后借改革之名改向,最终葬送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开始致力于探索在中国实现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的、巨大的成果。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经济上,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文化上,在意识形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此,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1979年明确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主要是针对改革之初,一些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人借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系统地纠正历史错误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之际,所提出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而提出。这四项基本原则所包含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规定的社会主义原则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规范的最初探索成果。

    当然,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并不是改革开放时期才有的,而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时,就已经形成并一直坚持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依据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共同纲领的规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另一方面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和教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这样,新中国成立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四项基本原则就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旗帜的基本内容。为此,邓小平强调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并不是新的东西,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这四项基本原则包含道路、理论、制度和党的领导等内容,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那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四项基本原则又呈现出中国自己的特点。在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向社会主义的,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公有制占92.9%,在后来的建设中,农村还保留5-10%的自留地。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起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特色。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了中国社会主义旗帜的内涵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表明,对一个社会的把握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或者基本规定,以及随着社会建设的向前推进,这些基本特征或者规定逐渐丰富和完善。二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社会制度的特征在社会制度建立之初就解决了的、具备了的,社会制度的本质则不然也即社会本质的展开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制度建立之初,社会本质尚未充分展开,因而,人们很难对它进行科学的把握;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们才依据社会发展过程展现的特点,并根据现实的经验在理论上进行概括、提炼和升华,最后达到科学的认识。比如,资本主义尚处在简单协作和工场工业阶段,由于其本质尚未充分展开,因此,当时的人们无法根据现实的经验在理论上对其本质进行把握。只有当资本主义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进入了机器大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的本质在现实中充分展开和显露出来之后,人们才根据经验事实创立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并以资本主义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未来的发展命运。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开启了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应该说,当时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论,同时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是在极其特殊、严峻的战争大环境下开始的,加上苏联社会主义初期实践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在追求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只注重对社会主义特征的把握、提炼和宣传上,而对社会主义本质方面的研究、探索上,基本上是忽略了。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短暂,社会主义本质无法在短时期能够充分展现,理论上也无法充分研究和讨论。后来,在整个冷战阶段,苏联的社会主义旗帜在理论上可以说是倒退了。一方面,否定了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成就,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停滞了;另一方面,苏联的大国地位和理论权威的身份,严重干扰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探索。这客观上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探索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初步得到实现。中国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但是中国缺乏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鉴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在1956年向全党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二次结合,找到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就是说,有了基本特征规范还不够,还要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回答社会主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就可能走弯路、受挫折。这里的理论问题当然就有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后来的实践证明,由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等相关问题认识的失误,导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科学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坦率地承认:“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现在的方针政策,“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经过十多年的反复探索、总结和提炼,邓小平在1992年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观点的简单重复,没有什么新观点得到提炼。其实,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概括是从最深最高层次上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概括和把握,是新概念、新观点。

    第一,它突出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根本任务,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体现出来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一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生产力水平低的程度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旧中国就更加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还有百分之九十的经济生活还停留在古代,这就决定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十分迫切。二是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程度上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三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严峻压力和挑战。为此,邓小平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和一切工作好坏成败的根本标准。这些,都表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