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新社会阶层”:谱系•变革•挑战

    时间:2020-08-29 10:50: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基于学术史的角度,“新社会阶层”的现象及其概念的形成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新社会阶层具有两个基本意义:其一,伴随现代“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崛起的新的社会群体;其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在 “体制外”部门中存在,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从新的社会群体到“新社会阶层”,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他们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体制转型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新的、重要的统战工作对象,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力量。

    关键词:阶级;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D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17)04-0005-12

    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的12个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就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受聘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专门知识的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提供知识性产品服务的专业机构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不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以新媒体为平台或对象,从事或代表特定机构从事投融资、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发布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包括新媒体企业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采编人员和技术人员等)[1]。

    涉及新社会阶层 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成果在《条例》颁布前后大量涌现。根据百度学术的搜索,以新社会阶层为关键词的文章就有一千多篇,涉及社会阶层的文章有两万多篇。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新社会阶层概念的形成过程,新社会阶层在中国社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都已经得到了相对深入的揭示和分析,本文不再赘述。鉴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政策研究的视角探讨新社会阶层问题,学术性的探讨相对缺乏,特别是较少在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分析当代中国的新社会阶层问题,本文拟从新社会阶层的学术谱系入手,解读新社会阶层的特征和意义,以期加深对新社会阶层的理论认识。笔者选择这个视角,基于如下认识: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不了解它的过去,就不会了解它的现在;如果不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就无法了解它的未来。在一个急剧转型、变化迅速、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中,此点尤为重要。有关新社会阶层的研究更是如此。

    一、新社会阶层概念的基本含义

    新社会阶层涉及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这一概念的“词根”是“社会阶层”。因此,我们应当首先从阶层的概念开始讨论。

    在学术意义上,阶层这一概念有三个含义或来源:

    第一,阶级内部的不同群体。阶级是一个较大的概念。按照列宁的定义,阶级指的是那些大的社会集团。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大的社会集团内部还存在着一些具有相对差别的群体或集团。例如,在工人阶级中,就存在着以熟练工为主体的技术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两个不同的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在以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被雇佣者中,存在着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体力工人等不同的阶层。

    第二,和阶级同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社会集团或社会群体。例如,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结构中,知识分子阶层是相对独立于阶级的。

    第三,阶级的讹传或误传。所谓“讹传”,即所讲的阶级其实不是阶级,而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等级。人们之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将它们称为阶层,是因为不承认社会中存在阶级,但又沿袭了“阶级”概念的传统,而将它们称为“阶层”。所谓“误传”,实际上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由于阶级概念的使用存在多种制约,而用阶层概念指称类似现象。

    在笔者看来,现在的新社会阶层概念更多地属于第一种含义,即阶级内部的不同群体。但由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即包括传统社会主义时期和转型时期两个不同时期,社会阶层的概念或多或少带有第二、第三种含义的痕迹。对此,本文将在后面的讨论中作出说明。

    二、新社会阶层的学术谱系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传统

    讨论新社会阶层的学术谱系,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开始。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第一句话就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阶级斗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理论概念和学说。众所周知,列宁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强调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决定了人们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这一矛盾运动的社会表现即为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变革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即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是和社会化的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最有前途的阶级。

    诚如许多学者所说,包括马克思本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专门讨论和分析过阶级内部的集团问题。例如,马克思在其名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详尽且非常精彩地分析了資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也曾经讨论过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国农民 。 但是,他的核心思想或基本理论是:其他中间阶级都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并最终灭亡;无产阶级作为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间阶级的大部分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坠落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极少部分有可能上升为资产阶级。只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才能促使人类社会进入到消灭了一切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虽然经常涉及阶级内部的差别,但是在其最基本的理论模式中,阶级始终是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几乎没有阶层的地位。

    相关热词搜索: 谱系 阶层 变革 挑战 新社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