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当今黄梅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0-09-29 07:52: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本文通过提出黄梅戏观众断层,黄梅戏发展理念创新不够、黄梅戏人才缺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和发展提出对策。通过加大宣传手段,积极创新,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黄梅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来促进黄梅戏发展的产业化、科学化,推动黄梅戏产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黄梅戏 发展 人才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36-03

    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黄梅戏,又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兴盛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具有很强的表现张力,表演质朴语言清新,风格自由欢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几年黄梅戏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演出环境、宣传方式还是演员的基本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6年,黃梅戏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黄梅戏发展欣欣向荣,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析黄梅戏发展现状所遇问题提出对策,找出一条适合当下黄梅戏的发展之路。

    一、黄梅戏发展历程

    中国戏曲具有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艺术特点。作为“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也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得了深远的影响。拥有悠久历史的黄梅戏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

    黄梅戏初期阶段(清朝末期-20世纪初期)

    早期的黄梅戏发源于安徽与湖北省黄梅县的交界处,1926年黄梅戏开始在安庆城区演出,那时的安庆是安徽经济、文化、教育、政治中心,是安徽的省会。安庆的繁盛也促进了黄梅戏的迅速发展。

    (二)第二阶段

    黄梅戏发展阶段(20世纪初期-20世纪中期)

    1951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我国戏曲改革的工作指示》,使戏曲的改革工作成为当时文化发展的重头戏,之后黄梅戏在重要指示下在合肥开办了培训班,重点培养黄梅戏艺术人才。1954年的第一届华东戏曲大会,黄梅戏带来的传统经典剧目在上海一炮走红,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极大关注。

    (三)第三阶段

    黄梅戏后期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方针,给黄梅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随着黄梅戏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人生才更加关注黄梅戏的价值,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更好地保障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二、黄梅戏发展现状

    (一)黄梅戏发展未能紧跟潮流致使观众断层

    随着互联网、新多媒体文化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往较单一的表演风格已经不能被满足,因此在娱乐项目较多的城市,年轻人对黄梅戏关注程度并不高,认为黄梅戏不过是男耕女织乡间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忽略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尤其是当今网络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黄梅戏只能选择在娱乐项目较单一的乡村进行演出,而乡村中观看者均为思想观念较传统的老人。如此一来,便出现了黄梅戏观众断层的情况,致使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

    (二)黄梅戏发展理念创新不够

    近几年,虽然黄梅戏涌现出了一些好的剧目,但是大多数依然是在过去经典剧目(《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打猪草》)等基础上稍做粉饰、修改,像《徽州女人》这类无论从剧本,舞美以及演员水准都堪称一流的创新剧目并不多见。而一些新的黄梅戏小剧目往往不能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演出方式比较单一,依旧是演员台上演观众台下观的传统演出方式,缺少与观众的沟通与互动,不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

    (三)黄梅戏人才缺失

    人才培养是黄梅戏发展的关键因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为一名好的黄梅戏演员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要能够吃得了苦,耐得了寂寞,而当今社会的许多年轻人恰恰是缺乏这份热情与动力。再加上黄梅戏演艺市场并不景气,大多数都是民间剧团乡村表演或者是一些艺术节,纪念,庆祝等公益性演出,演出人员待遇差,工资低,因此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待遇,都不想去学。人才是黄梅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怎么去培养黄梅戏人才成了黄梅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三、促进黄梅戏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做好普及黄梅戏知识的工作,通过电视台、广播播放经典剧目,开设网站介绍黄梅戏相关内容,开办戏迷互动栏目,让名家走进生活。政府积极引导,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支持黄梅戏的发展,大力推动“黄梅戏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小学开设绘画、音乐与黄梅戏戏曲相关联的课程,在高校开设编曲、舞台美术、戏曲妆等选修课程,制定完善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激发高校大学生对黄梅戏的潜在兴趣,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黄梅戏,了解并热爱上黄梅戏。

    (二)黄梅戏的传承需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在创新、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丢下黄梅戏清新朴质的特性,而应在注重其特性的基础上,保留黄梅戏的传统,通过现代技术,打造符合时代气息的表演方式、舞台灯光效果、服饰、音乐。只有注重传统与创新相互融合,才能创作出贴近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剧目。

    (三)积极探索黄梅戏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专业的黄梅戏表演人才,必须积极引进具有影响力的黄梅戏名角作为顶梁柱,提升演艺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建立优秀的黄梅戏团队,积极进行黄梅戏剧团的体制改革。1.这需要从招生开始时,严格要求演员的形体、嗓音、天赋等条件;其次,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尝试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多门艺术类课程,全方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最后,加强与剧院、剧团、演艺公司的合作,提供多种就业途径,保证优秀人才的就业率,好的工作好的平台能够给更多优秀的黄梅戏表演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2.培养黄梅戏复合型人才,即精通黄梅戏职业经理人,结合黄梅戏的特性,通过营销和市场,寻找出一条适应黄梅戏发展的路,合理、规范的与经济市场相结合。

    (四)黄梅戏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现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旅游业在大好的经济环境下也在高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可以将黄梅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黄梅戏的发展。例如在黄梅戏的发源地安庆,可以在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黄梅戏演出,例如在安庆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进行黄梅戏专场演出,并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参观黄梅戏相关的旅游景点(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会馆,孔雀东南飞文化园等),出售和黄梅戏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品尝以徽菜为主的黄梅宴席。这样旅游与黄梅戏文化相融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安庆旅游市场的发展,也给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结语

    近年来,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来保障戏曲的传承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持性产业。黄梅戏作为地方文化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文化制度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根据自身的特性,不断创新,整合资源,加快改革的步伐,促进中国戏曲文化的再度繁荣。

    参考文献:

    [1]邵敏.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J].艺术百家,2013,(01).

    [2]曹文龙.黄梅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百家,2015,(S2).

    [3]洪卫中.从民间传播看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与豫剧传播发展相比较[J].戏剧文学,2014,(02).

    [4]章顺磊.产业化视角下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文化艺术研究,2016,(03).

    [5]傅润杨.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大众文艺,2012,(21).

    相关热词搜索: 黄梅戏 传承 对策 现状及 当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