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考工记》中的民间茶器造物思想研究

    时间:2020-09-30 08:00: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开始于神农尝百草,在东晋开始为人所熟知,唐朝开始兴盛,到了宋代达到顶峰。伴随着品茶的诞生,茶具也在茶文化的演进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部分 。茶具就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饮茶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

    茶具是在茶成为大众的饮品以后出现的,随着饮茶风尚的发展而发展。茶具跟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不同时期的茶具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使得茶具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茶具的材质、品种、造型和式样的演变,与时代特征、民族风俗以及审美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粗糙、精致,在某种程度上,茶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茶具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走过了一条极其曲折漫长的道路 。

    关键词:《考工记》;民间茶器;造物思想

    一、《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在造物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应在顺应“天时”、“地气”的前提下,强调“材美”与“工巧”。“天时”和“地气”是造物的两个基本客观条件,而“材美”和“工巧”则是对造物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一件器物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既包含了人对天然材料的尊重,又发挥了人对天然材料的主观创造性,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它才能成为一件好器物。

    二、《考工记》中强调了“天”、“地”、“材”三种自然因素与人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造物观念中的一个深刻的造物原则,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器物艺术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我国古代的明式家具,就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集大成者。

    三、古人认为,宇宙运行、阴阳变化、四时交替,都有内在的自然规律,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都要顺应自然的规律 。中国传统造物是从自然界寻找创意的源泉,将宇宙自然万物的形态法则通过模拟的方法运用到茶具的造物设计中,可以作为形态的直接模拟,也可以作为装饰母题,模拟自然造化神奇,如“观象制器” 。不仅要顺应“天时”,还要“审曲面势”,顺应材质的加工特性。例如陶瓷茶具正是在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应用中产生的。陶瓷作品的制作也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

    四、地气是日月之精华,是大地母亲呼出的气息。“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地理环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矿产分布,因而影响陶瓷茶具的地域特色。从中可见“地气”指的是地质、地貌、地况、植被、矿物 等多种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 。而各地因天时地气的不同,就有了各地不同美质的各类材料,例如唐代的南青北白,宋代的五大名窑,再如宜兴的紫砂瓷,都是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对地方陶瓷艺术产生了影响。

    五、材美就是肯定材料的质地品性优良,根据主观需要来主动表现材料的美。而茶具的造物更是返朴归真,保存材质的“真”和“美”,充分利用材料的天生丽质,体现造化神奇,自然情趣,使得茶具展现出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例如以钴盐类为原料施透明釉高温烧成而得的青色花纹,就是人们对材料美的合理运用。

    六、“工巧”包含着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是指器物制作精致、式样讲究、别出心裁、高雅、不落俗套。在工艺上,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往往会决定不同的造物新方式。也就是说,人尽管不能左右大自然,但人可以在认识、协调大自然因素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中国人的主观能动性“工巧”是与“天时”、“地气”、“材美”结合起来的,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材质特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即“天工”与“人工”的合一。例如当代紫砂壶大师顾景舟,顾先生少年即立志于紫砂陶艺创作,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潜心磨练制作技巧,二十岁便身列紫砂名手之林。丰富的人文素养加上精练制壶技艺,蕴酿出其紫砂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而顾景舟对于紫砂陶传器鉴赏亦有高深独到的造诣。

    七、茶文化包含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同时也融和儒释道三家的基本原则,而体现出特有的人文精神。“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原则也是整体思维在传统造物中的具体体现。而茶具正是这一人文与自然结合至高艺术的物质载体。茶具的发展演变与文化的傳承统一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

    参考文献:

    [1]吕臣编写. 茶事录[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12.08.

    [2] 杨晓华.浅谈中国茶具的演变与茶文化的发展[J].福建茶叶,2010,(第11期).

    [3]杨先艺 周蕴斐 王琴. 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D]. 理论月刊, 2006.

    [4]同3

    [5] 张超.试论《考工记》中“材美工巧”所蕴含的美学思想[J].西江月,2013,(第4期).

    [6]同3

    [7]代露露.浅析《考工记》中的工艺技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6,(第2期).

    相关热词搜索: 造物 民间 思想 研究 考工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