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与法律援助

    时间:2020-10-08 07:55: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藏族进城务工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相对来说数量较为可观。由于藏族地区长期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人民普遍生活在草原,以游牧生活为主。藏族人群中普遍存在劳动技能不高,流入地区语言差异较大等因素,导致藏族员工们的群体权益无法得到保证,藏族人民整体被社会边缘化。藏族进城务工人员往往会遇到难以维权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强化法律援助,维护民工们的合法权益才是需要解决的。要加强对于政府责任的引导,调动社会资源,帮助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更好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服务。

    关键词:藏族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法律援助

    藏族是世代居住于我国西藏、甘肃、云南、四川等地,由于其封闭的生活环境和地理环境,藏族人口向来在历史上流动性不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地区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藏族人民开始不再沉浸于大山之中,而是更多的走出了世代的游牧生活融入到了城市生活之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藏族的工人们,通过打工获得了很多财富,融入到城市的生活藏族的进城务工人员也从乡村迁徙到城市,作为以打工为业的流动群体,他们的足迹遍布很多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近几年来藏族进城务工人口普遍遍布在成都、昆明等地,甚至很多藏族人口也遍布于广东、上海等地。近几年来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它们的分布较为集中,劳动技能不高和当地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语言文化差异,等主流社会所产生的不良刻板印象,对于该群体的法律救助和社会融入相对来说较为困难,慢慢的不断被城市边缘化。由此加强对于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就业的管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国家应尽的义务,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义务。本文主要就是以调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现状和法律援助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网络和生活现状

    藏族务工人员从农村来到城市,社会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在社会中不断构建新的社会网络体系。例如信息、技能等,不断创造自身的价值。但是由于藏族人群他们本身从小生活的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等因素限制,他们常常被排除在主流的社会群体之外,他们和社会上的很多人们接触不多,对于社会的融入程度相对来说较低。在藏族的社会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具有强烈的地域观念,他们大部分就没有能够顺利建立起地区的网络。他们社会网络体系无法满足他们生存和交往需求,限制了社会资本的积累,文化隔阂使他们融入社会群体中较难。藏族进城务工人員群体中普遍的生活境况较差,居住的地方大部分是由雇主进行解决,是条件较差的环境,没有独立的生存空间,也会使他们常常居无定所。由于自身条件较差,很多藏族的务工人员不愿意将子女带入城镇抚养。但是少数的带入城镇抚养的子女,却因为户籍经济条件等很难入学。这使得很多藏族子女的生存状况堪忧,城市整体对于整个藏族群体的关注相对来说较低,他们在城市中慢慢的沦为边缘人。

    二、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现状

    针对西藏部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问卷调查,以访谈的方式来加以辅助,对于藏族职业的状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在生活就业方面很多藏族的员工认为竞争力普遍较弱,工作不好找的人数占70%。就业困难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本身的问题,他们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年限较短,没有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且所学的汉语能力较差,不符合现阶段市场对于员工的需求,而这使得很多藏族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较少。

    二是用工方的问题,有些雇主对于少数民族的人存在一些歧视,有些故事虽然不歧视,但是会担心你的利益受损,而不愿意雇用少数民族的员工。实际生活中,虽然各类信息表面上不存在民族歧视问题,但是在招聘的过程中不能排除有隐性歧视的问题,所以只有不断的提升藏族员工们的素质,才可以消除用工之间存在的矛盾。

    就业途径上获得来看,藏族务工人员极少通过公开的程序应聘,往往是通过亲戚同乡一个带一个的相互介绍工作的方式。在很多四川地区的城镇中,由于环境的限制,就业相对灵活,但是组织效率不高,失业后返乡也容易,就使得很多藏族务工人员越来越依赖藏族的工头们将他们带到陌生的城市。这就会使得藏族的进城务工人员往往会受到怠工者和用工者的双面剥削。就相关调查显示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普遍所从事的工种较少,大部分不需要太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以劳动服务业为主。很多藏族务工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包括建筑工人、茶楼、酒吧、服务员、保安等,不少藏族员工们所处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他们工作中普遍存在脏累差等特点,在劳动报酬方面藏族的进城务工人员是属于低收入群体,往往有时候还会存在拖欠克扣工资的事件发生。

    三、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困境

    现阶段弱势群体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权力剥夺方面。贫穷目前为止不再是一种供给不足,更多的是权力的不足。藏族进城务工人员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兼具农民工和少数民族的很容易陷入权利贫困的境地,很多学者将社会贫困排位归类为结构性的,前者是因为社会结构不合理的制度排斥,后者是因为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排斥。目前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权利困境存在的因素主要包括结构性因素导致的权力困境,例如户籍制度的建设使得很多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利,在社保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没有建立相应的保障。由于其语言障碍、基本生活以及法律知识的欠缺,导致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没有能力在制度结构建设中获取相应的权利。

    城市中政府和非政府应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保护,但事实上对于藏族进城务工人员保护的资源相对来说较为有限。就相关调查是大部分的藏族员工在受雇时,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合同,只有口头协议,甚至在工作的时候,这种协议难以维权,遭到了维权的困境。有些藏族进城务工人员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慎受到了工伤,甚至很难进行赔偿。例如2012年某成都皮具厂的藏族员工工作中不小心在切割机的操作下将手指切掉,事后被工友们送入医院,老板在刚入医院的时候付给了他3000块钱的营养费。对于老板来说,他认为员工的工作是存在违法操作的行为,在派出所问题解决的时候是以协商和协调机制解决的,藏族进城务工人员去了劳动局之后才知道需要做工伤鉴定,需要出示相应的用人单位合同,但是由于老板不给予盖章,劳动人员在遭遇工伤的时候难以维权。维权能力欠缺,导致权利救济举步维艰,对于藏族进城务工人员而言,这些复杂的办事程序和陌生的机构是阻碍了他们维权意识的障碍。很多藏族人员在进城务工的时候,常常因为说不清事情的原委而遭受不正当的对待,难以开展法律维权,常常被处于社会的边缘,被用工单位和政府以及招式进行压制,导致无法维护相应的权益。

    四、针对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措施

    藏族进城务工人,相对来说数量较为庞大,他们往往存在融入当地情况较为困难。藏族进城务工人员客观上是对于城市治安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各种问题,他们渴望成为城市的语言融入到城市,但是却很难融入到城市社会。从当前的法律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藏族务工人员从未受到过法律援助,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懂得找法律进行相应的援助,当遇到问题寻求法律援助的时候,往往感觉到投诉无门,所以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援助的功能,改进法律援助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

    法律援助本质上是一种特惠的措施,弱势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对于国家的特殊和额外的资源支持,法律援助成本是政府为弥补法律服务城市缺陷所需要付出的.目前大部分的城市法律援助机制较为欠缺,经费不足,很多法律援助的律师由于缺乏相应的收益而不愿意参加此类法律援助的工作。、由于缺乏法律援助中心的设置和配合机制,对于法律援助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存在问题,少数成员的法律援助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于法律援助的制度化,针对少数民族的成员法律援助可以由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律师事务所签订相应的协议,帮助城市少数民族提供专业性的法律援助。

    (二)协调衔接机制,调动社会资源

    为了促使法律援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对于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法律不足的问题,需要接受法律援助和对于法律维权,进城务工人员就需要在接受法律援助的情况下和劳动、公安、法律、卫生等务工人员接触的部门,建立起信息沟通协同机制。无论务工人员居住在哪里都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接受法律援助的咨询和代理,将藏族进城务工人员引入法律援助大门,减轻相关部门的压力。法律援助工作要以政府为核心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建立社会服务机制。

    (三)注重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特性

    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相比藏族的进城务工人员在语言习俗与生活方面的特殊性,常常导致他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存在汉语语言,不加诉讼难以被人理解的现象。比如在非诉讼法律活动如代写文书、咨询法律意见没有人可以提供翻译服务的机制。因此法律援助机制需要根据藏族进城务工人员的特点,配备专业的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的办事人员,可以设置翻译热线等语言服务机构,给藏族的少属民族成员们配备专门的拨打热线,可以享受翻译服务的机制,同时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族的特点。要以藏族人民常常看重于精神和象征领域的利益,所以法律援助和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藏族人民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非诉讼机制的法律援助体系,注重对于藏族民间组织和民间维权纠纷的权利调解,更好的让藏族人民工作。

    综上所述,藏族本身的权益和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公民多方面相互努力,法律援助需要针对城市少属民族流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思维进行一定的管制。在开展法律援助的时候,更应该加强对于民族之间的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管理,尤其是由政府部門不断加强藏族地区人民进城务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消除文化隔阂,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 褚武明.做好昆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J].今日民族,2018(11):49-51.

    [2] 蒋裕冬.少数民族诉讼语言文字选择权研究[D].西藏大学,2017.

    [3] 赵梦然.西藏地区法律援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西藏大学,2017.

    [4] 史书一,格丽巴,张春旭,等.少数民族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群体为例[J]. 前沿,2015(05):88-92.

    基金项目:藏族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援助问题的实证研究——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为例;课题编号:ASC18-20。

    作者简介:索郎玉珍(1985.04- ),女,藏族,四川黑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四川省阿坝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法学理论民族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