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桃源县主要耕地利用方式与种植区划分析

    时间:2020-10-27 07:5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桃源縣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主要耕地利用方式的调查任务。现阶段水田主要种植制度有油-稻-稻、稻-稻、油-稻、油-棉、稻-闲、瓜-稻、烟-稻等,旱土主要种植制度有油-棉、果园、茶园、麻、蔬菜、玉米、油-豆等。通过对桃源县主要耕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按照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特征的类似性、发展生产方向及增产途径的共同性,对桃源县土地进行了农业区划,有利于合理利用桃源县土地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耕地利用方式;效益;种植区划;桃源

    中图分类号:S344;S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7)07-0028-04

    Analysis on Main Land Use Pattern and Planting Regionalization in Taoyuan County

    LI Hua,WEN Chen-zhi,FU Gui-hua,XUE Jian,HUANG Wei-zhi

    (Taoyuan Agricultural Bureau, Taoyuan 415700, PRC)

    Abstract:The survey of the main land use pattern in Taoyuan County was comple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bsidy program for measuring soil formula to apply fertilizer.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main planting system of the paddy field are oil-rice-rice, rice-rice, oil-rice, oil-cotton, rice currently-carefree, melon-rice, smoke-rice, etc. The drought soil mainly plants oil-cotton, orchard, tea garden, tingles, vegetable, corn, oil-bean etc.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land use patten and efficiency, along with the produce condition and the similar characteristic, to develop the commonality of the produces" direction and the way to boost production, the main farmland of the county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regions with the aim of making use of the land source and obtaining greater economic efficiency in the reasonable.

    Key words:land use pattern; efficiency; planting regionalization; Taoyuan

    湖南省桃源县2005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获得了全县耕地的基础数据[1]。多年来,桃源县按“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合理搭配,用养结合”的原则,以主要耕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等为主要依据,对桃源县耕地进行合理性农业种植区划,从而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总结了桃源县主要耕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并将该县土地划分为7个主要农业区,旨在为合理利用桃源县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1 主要耕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

    桃源县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共采土样11 000个,调查农户15 000个,遍及全县所有乡镇,现阶段水田主要种植制度有油-稻-稻、稻-稻、油-稻、油-棉、稻-闲、瓜-稻、烟-稻等。水田以中稻或一晚最多,占调查比例的51.3%,稻-稻次之,占调查比例的40.7%,油-稻再次之,占总比例的7.2%,油-稻-稻最低,占0.7%。水田种植制度有多熟制向二熟制甚至一熟制转移趋势。旱土主要种植制度以油-棉、果园、茶园、麻、蔬菜、玉米、油-豆等,旱土种植作物主要有棉花、果树、茶叶、蔬菜、苎麻、黄豆、玉米等,土地利用复种指数偏低,常年生作物面积较大。

    1.1 水田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

    1.1.1 油-稻-稻 桃源稻田传统的三熟制。过去一段时期,在双季稻收割后,种植大麦、小麦、蚕豆和油菜等冬季作物,因稻-稻-麦对地力的消耗大和蚕豆病害流行,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三熟制均改为油-稻-稻。一年三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油菜收割后,早稻移栽;7月上中旬早稻收割后,晚稻移栽;10月上中旬晚稻收割后,油菜移栽。油菜一般单产为115.7 kg/667m2,早稻单产295.3 kg/667m2,晚稻单产362.1 kg/667m2。农业投入333.4元/667m2,油-稻-稻三熟制平均纯收入849.8元/667m2。

    1.1.2 肥-稻-稻、肥-稻 稻田冬种绿肥曾经是桃源最典型的种植模式,上世纪70年代冬种绿肥面积达到顶峰,发展到4.67万hm2以上。后来提倡实行油-肥轮作,效果很好。油-稻、油-稻-稻种植模式快速发展,油菜面积不断扩大,绿肥种植面积相应减少到2万hm2左右。近年来,绿肥面积仍呈减少趋势。

    1.1.3 稻-稻 桃源种植双季稻始于1952年。到1970年,全县基本实现单季水稻改双季水稻的变革。1972年,双季稻两熟制开始向三熟制发展,但仍然有相当部分稻田冬季闲置不耕种,分布区域比油-稻-稻广。目前全县播种面积4.1万hm2,占水田面积60.6%。除西安、理公港、牛车河、夷望溪、杨溪桥等乡镇有少量分布外,其他乡镇均有种植。早稻单产平均302.5 kg/667m2,晚稻单产平均357.1 kg/667m2,农业投入265.2元/667m2,稻-稻二熟制平均净收入691.2元/667m2。

    1.1.4 油-稻 油菜-中稻兩熟制是桃源的传统耕作制度,1958年以后,发展油菜-晚稻秧田-晚稻两熟制,1978年后与油稻稻三熟制成为桃源水田主要耕作制度。一季油菜一季中稻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300 m以上、活动积温4 700℃以下、温光水不足、劳动力不足的地方。油菜一般103.0 kg/667m2,中稻349.3 kg/667m2,生产成本192.3元/667m2,油-稻二熟制平均净收益520.2元/667m2。

    1.1.5 稻-闲 桃源水田自古就有中稻一熟制,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中稻-绿肥。60年代末,此类稻田几乎全部种上双季稻。70年代末,在温度、光照、水源、劳力不足的地方或稻田潜育化严重的地方或水淹区,实行了退双还单;近几年,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人口的老龄化,稻-闲呈增加态势。一年一季,以中稻或一晚为主,一年有200多天不能利用或不加利用。中稻单产受气候、地形部位等因素影响较大,高低差别大,平均为389.2 kg/667m2,农药肥料成本79元/667m2,稻-闲一熟制平均净收益433.2元/667m2。

    1.1.6 烟-稻 近年来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在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农民自愿三原则下,农村出现了大量的改种改制,其中以烟-稻二熟制较为突出,烟叶收后种一季晚稻。其主要特色是操作简单、见效快、效益高。烟-稻全县播种面积667hm2,一季烟单产150 kg/667m2,产值2 000元/667m2;一季晚稻单产336 kg/667m2,产值873.6元/667m2,生产投入410.5元/667m2,烟-稻二熟制平均净收益可达2 463.1元/667m2。

    1.1.7 瓜-稻 近几年,在科技示范户带动和市场引导下,农民自发改种改制,种植制度向多样化发展,瓜-稻二熟制发展迅速。瓜-稻二熟制即种一季西瓜一季晚稻,一季早熟西瓜单产3 000 kg/667m2,产值1 800元/667m2,一季晚稻单产356.5 kg/667m2,产值926.9元/667m2,生产投入398.2元/667m2,瓜-稻二熟制平均纯收入达2 328.7元/667 m2。

    1.2 旱土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

    1.2.1 油-棉 1950年以前,桃源分散棉区的棉地以腊油菜为主要越冬作物,多为套种。随后,推广棉花、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棉花-油菜两熟制逐步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棉花-旱粮二熟制逐渐向棉-油两熟制转变,80年代后,棉-油两熟制成为桃源县棉地的主要耕作制度。近年来,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加上农村劳动力缺乏,稻田改种棉花的趋势正盛,以架桥、盘塘、马鬃岭等乡镇为代表的双季稻区,相当部分稻田改种棉花。全县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11.66%,油菜产量139.8 kg/667m2,棉花产量250.8 kg/667m2。生产成本投入288.8元/667m2,油菜投入少,仅25.1元/667m2,油-棉二熟制平均净收益1 546.0元/667m2。

    1.2.2 麻 桃源自古产苎麻,过去种植面积不大,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以80年代发展面积最大,因市场价格影响种植面积亦波动变化大。近几年平均保持在4 666.7 hm2左右,占耕地面积5.44%,为该县第二大旱土经济作物。成年麻园年产量156.0 kg/667m2,用药量不大,生产成本以化肥为主,一年仅需109.9元/667m2,产值可达1 185.3元/667m2。苎麻年纯收入1 075.4元/667m2。

    1.2.3 玉 米 桃源俗称包谷,主产于山区。当地村民习惯在缓坡土和陡坡土上种一季春玉米或夏玉米,由于管理粗放,产量低,平均仅124.21 kg/667m2。近年来部分高岸缺水田改种旱作玉米,加上杂交玉米品种的推广,玉米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产可达到400~500 kg/667m2。丘岗地带玉米常与油菜连作,以油-玉二熟制为主;少量城镇周边郊区常种菜用玉米。全县玉米平均产量在152.1 kg/667m2,油菜单产104.1 kg/667m2,生产投入103.3元/667m2,油-玉二熟制年纯收入378.7元/667m2。

    1.2.4 油-豆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桃源油菜生产向旱土发展,在收获大豆后移栽油菜,翌年夏初套种大豆,成为桃源县旱土主要栽培模式之一。现有播种面积4 800 hm2,占耕地面积5.6%,一般油菜单产105.9 kg/667m2,黄豆单产122.0 kg/667m2,生产投入79元/667m2,油-豆二熟制年纯收入816元/667m2。

    1.2.5 蔬 菜 桃源蔬菜种类多、品种繁,一年四季、水生陆生均有种植。桃源县现有蔬菜种植面积8 000 hm2,占耕地面积9.33%,分布范围广,其一是部分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种菜满足生活所需,其二是规模成片的专业蔬菜基地,种植蔬菜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据调查统计,一般蔬菜产值2 500~5 000元/667m2之间不等,最高可达10 000元/667m2左右,生产成本大约占其总产值的20%,专业菜地效益在2 000~4 000元/667m2之间。

    1.2.6 水 果 桃源果树品种多,1963年据桃源县农业局调查,桃源县栽培果树及野生果,共有13科36个种类。70年代以前,栽培以零星分散为主,产量少而不稳。70年代以后,桃源果树稳步发展,现已有果树种植面积1.81万hm2,产量15.3万t。现以农户小规模栽培为主,主要品种有柑桔、桃、李、梨、枇杷、枣、柿、板栗。其中柑桔栽种面积最大,面积1.44万hm2,占水果总面积的79.7%,产量8.657万t,占水果总产量56.6%。以柑桔为例,成年桔园单产1 500~2 500

    kg/667m2,产值2 000~3 500元/667m2,生产成本为300~

    500元/667m2,桔园纯收益1 600~3 000元/667m2。

    1.2.7 茶 桃源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茶业百强县,茶叶产业已成为桃源农业支柱产业[2]。现有种植面积6 067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7.11%。主要分布在沅水以南的茶庵铺、西安、沙坪、桃花源、杨溪桥等乡镇,沅水北岸以夷望溪分布面积较大,三阳港、漳江、漆河、盘塘亦有一定面积分布。一般以山地坡土为主,坡土一般以春茶、夏茶为主,一年采茶2次;平地高产茶园一年采茶3次,即春茶、夏茶、秋茶。若以鲜叶估算茶园产值(鲜叶市价格40~60

    元/kg,芽头价格100元/kg),生产成本投入(主要是采茶费用)在130~500元之间,精采茶园生产成本较高,一般300~500元,但效益好,平均年受益1 700~

    2 700元/667m2;坡地茶园生产成本在200元/667m2以下,平均年受益800~1 800元/667m2。

    2 因土种植区划

    桃源地处洞庭湖平原向湘西山地过渡地带,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地带,地形复杂,生产条件差异大,农作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要求高。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特征的相似性,发展方向及增产途径的一致性,该县土地可划分为7个主要农业区[3]。

    2.1 东部平原农业区

    东部平原农业区区位于县城东部,包括木塘垸乡、陬市镇、青林乡、漳江镇、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等。区内属洞庭湖滨湖平原的尾闾部分。除青林、漳江等乡镇西部有较成片的低丘、岗地外,大部分是沅水下游淤积而成的平原或第四纪红土组成的台地。海拔在45~55 m之间,耕地集中,地势平坦。区内土壤多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河谷阶地及围堤平原,以河砂泥土属为主,低处有部分青泥田;旱地为耕型河潮土,低岗地主要是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及耕性酸性紫色土,谷地为红黄泥、浅红黄泥、紫泥田、酸紫泥、中性紫泥田、青泥田土属。河砂泥、耕型河潮土、部分青泥田是全县最肥沃的土壤。根据区内生产条件、自然资源、土种特性和生产特征,农业生产宜以棉为主,棉粮兼作,相应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区内水田多以二熟为主,部分三熟制;二熟制以稻-稻、油-稻為多,三熟制以油-稻-稻为主。部分高塝田、青泥田因水源问题一时难解决,以一熟、二熟为主,一熟制以稻-闲为主,二熟多以油-稻为主。区内旱土宜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水果为主。耕型河潮土适宜耕作制度有油-棉、蔬菜,是桃源县主要棉、油、蔬菜生产基地;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及耕性酸性紫色土以油-棉、油-豆、水果为主。

    2.2 东北丘岗农业区

    东北丘岗农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包括盘塘、架桥、马鬃岭、双溪口、漆河等乡镇的全部,热市、九溪、黄石、枫树、三阳港、青林等乡镇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区内岗地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6.1%,其次为中、低丘陵。区内水田以河砂泥、红黄泥、酸紫泥、紫泥田、中性紫泥田、灰黄泥土属为主,该区是桃源县双季稻区,平区主要种植制度有稻-稻、油-稻-稻,深沟谷地多以稻-闲、油-稻为主。旱地土壤以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耕型石灰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酸紫砂土、紫泥土、耕型河潮土、耕型板页岩红壤为主。紫色土区主要种植制度油-豆、麻、果树等。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区主要种植制度油-豆、油-棉、果树等,是桃源县柑桔主产地。耕型河潮土区适宜种植棉花、油菜、果木、蔬菜等经济作物,复种指数高。耕型板页岩红壤区主要种植制度油-豆、油-棉、油-玉、果树等。该区农业生产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油料、水果、棉花、苎麻等。

    2.3 东南中低丘陵农业区

    东南中低丘陵农业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包括泥窝潭、剪市、桃花源、郑家驿、漳江等5个乡镇的全部,三阳、寺坪、沙坪等乡镇的大部或一部分。区内大部分是砂岩、紫砂页岩构成的中岗、高岗、中低丘陵,海拔50~200 m,区内水田土壤有河砂泥、红黄泥、黄砂泥、酸紫泥、紫泥田和青泥田土属等。该区水田以二熟(稻-稻,油-稻)、三熟(油-稻-稻)为主,是桃源县的主产粮区。旱土主要有紫色土、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板页岩红壤。紫色土主要种植制度油-豆和水果,水果以柑桔为主;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适宜种植果树、茶叶等;耕型砂岩红壤适宜林木等作物生长,主种经济作物茶叶。

    2.4 西部高中丘陵农业区

    西部高中丘陵农业区位于县境西部,包括夷望溪、观音寺等乡镇的全部,龙潭、佘家坪、三阳港等乡镇的高岗低丘部分。区内属武陵、雪峰两山余脉与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以高、中丘陵为主。区内沅水及其支流两岸不大的冲积平原,是较好的耕作区。区内水田土壤以河砂泥、黄砂泥、酸紫泥、紫泥田、青泥田为主,主要种植制度稻-稻、油-稻。旱土土壤有耕型酸性紫色土、酸性紫砂土、耕型石灰性紫砂土、耕型砂岩红壤等,根据自然条件、资源和生产特征,地面坡度15°以下的河谷盆地,丘陵坡地主种油菜、大豆、玉米、苎麻等作物;15°~20°的中、低丘区,以经济林为主,多植茶树、水果等;25°以上的陡坡山丘区,实行封山育林,营造人工林。

    2.5 西北山地农业区

    西北山地农业区位于县城西北部,包括牛车河、理公港等乡镇的全部,理公港、观音寺、黄石、龙潭、热市、九溪等乡镇的大部或部分。区内西南部是以望阳山山脉为主体的中心地带,山势高峻,多浅变质岩,部分为石灰岩。中部低山区海拔在500 m左右,主要为石灰岩,次为砂页岩、碳质岩,表土较薄。东北部为深丘区,海拔200~300 m,地势较低,以页岩和石灰岩为主。该区发展方向宜以林业为主,林粮结合。区内土壤以石灰土为主,土层薄,不耐旱,主要有耕型淋溶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耕型板页岩红壤、耕型砂岩红壤、耕型板页岩黄红壤等。石灰土上主要种植作物油菜、玉米、苎麻等,油菜常与玉米连作;耕型板页岩红壤主要种植制度有油-玉、油-豆、玉米、麻等。水稻土有黄泥田、黄砂泥、灰黄泥、灰泥田,土质比较肥沃。但由于山高、光照时间短、地下水位高,约30%的水田处于潜育状态,30%的塝田、高岸田水利条件差,基本只插一季中稻;部分塝田、高岸田在中稻收割完后,种一季冬作油菜或蔬菜。

    2.6 西南低山丘陵农业区

    西南低山丘陵农业区位于县境西南部,包括夷望溪、杨溪桥、茶庵铺等乡镇的全部和郑驿乡的少部分。区内位于雪峰山余脉西北坡向沅水谷地域过渡的地域。地貌以低山、高丘为主,海拔200~500 m。区内的农业生产宜以竹茶木生产为主,林粮结合,林、粮、油、茶、牧全面发展。区内土壤有耕型板页岩黄壤,耕型板页岩黄红壤、耕型砂岩红壤等,主要种植制度稻-闲、油-稻、茶叶。

    2.7 南部山地农业区

    南部山地农业区位于县境南部,包括西安镇、茶庵铺、杨溪桥等和寺坪、沙坪等乡镇的一部分。区内属雪峰山余脉,资水和沅水分水岭的北坡。海拔200~1 104 m,800 m以上的山峰有43座。土壤以耕型板页岩黄红壤、耕型板页岩黄壤和耕型板页岩暗黄棕壤为主,区内农业生产以林为主,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林、牧、副協调生产结构,相互促进,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生产更多的木材、竹子、茶叶和畜产品。区内黄泥田、青泥田、岩渣田及冷浸田,分布在区内各乡镇山区沟谷、溪水盆地及小面积阶地,是粮食生产地,以中稻为主。

    3 展 望

    桃源县今后种植发展方向应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合理搭配,用养结合”的原则,耕地利用,应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走绿色高值发展之路[4]。根据各地区自然生产条件特点,资源利用更趋合理性,经济效益、生产力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稳定局势;以效益为中心,短、频、快经济作物会进一步发展;城镇郊区发展高效型农业(蔬菜),以多熟制为主;油料作物保持一定种植面积;水果、茶叶等常年生经济作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文承志,李 华,程泽新,等. 桃源县中低产耕地的改良及对策建议[J]. 湖南农业科学,2010,(9):51-54.

    [2] 袁正伟,罗兰芳,彭芳芳,等. 桃源县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2015,(1):145-146.

    [3] 符桂华,高永贵,彭林权,等. 桃源县耕地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及农业区划[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6):43-45.

    [4] 周克艳,刘芳清,陈俊宇,等. 供给侧改革下湖南耕地高效可持续利用策略[J]. 湖南农业科学,2016,(6):94-97.

    (责任编辑:夏亚男)

    相关热词搜索: 桃源县 区划 耕地 种植 利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