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试论中国政治力量与政党制度

    时间:2021-01-21 08:04: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为什么中国会形成现有的政党制度,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学者往往根据西方国家已有的政党制度特征来解释政党制度形成的原因。本文试图从社会冲突与政治力量的角度解释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为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字:政党制度;社会冲突;政治力量

    社会冲突是政党制度产生的一个根本因素,中国的政党制度也由来于此。在社会冲突中,不同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差异塑造了政党制度。马克思开启了社会冲突理论的先河。在他之后的西方学者对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与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他们认为社会冲突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认为社会制度的形成源于利益的分配,参与利益分配的各种力量是不对等的,力量占据优势的一方总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力量强大者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慢慢得到稳定,最终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当然,力量弱小者也会发起反抗。最终社会制度的形成是各种力量不断发生冲突的结果。

    既然政党制度是政治力量冲突的结果,那么冲突的主体政治力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究竟何为政治力量?政治力量是能够影响他人甚至改变他人行为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由政治、经济与军事等各方面组成。影响政党制度的政治力量分为两种:社会力量与军事力量。社会力量主要是指政党背后代表着的阶级阶层的规模大小,其规模越大,说明社会对此政党的支持度越高,社会代表性也就越强,政党的社会力量也就越大。军事力量则是指政党控制军队与武装力量的能力大小,政党能够控制的军队与武装力量越多,证明政党所拥有的军事力量就越大。

    在政党制度与军事力量的关系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选择路径不同。由于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稳定的现代国家制度,之后才形成了政党制度,因此政党制度是内嵌于国家制度之中,并受到国家制度的制约。因此,任何政党都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武装力量,军队只能听命于国家。政党制度与军事力量相分离的状况决定了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政治力量主要体现为社会力量。

    中国作为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在政党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建立稳定的国家制度,是先有了革命政党,建立了与之相联系的政党制度,才在之后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这种政党与国家紧密相连的状况决定了军事力量对于中国政党制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政党制度有赖于社会力量与军事力量的有机结合,共同影响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最终确立。

    从历史进程中看,中国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但其历史过程可以追溯至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時期政党间的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开始效仿西方,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各阶级阶层的政治力量分别组织政党,致力于在议会选举中获胜,进而组建政府。这些政党大体可以分为两派:由国民党代表的革命派,和其他政党代表的立宪派。在政党制度的选择上,革命派与立宪派都不谋而合的主张实行两党制。孙中山阐发了实行两党制的必要性的观点:“国民见在位党之政策不利于国家,必思有以改弦更张,因而赞成在野党之政策者必居多数。在野党得多数国民之信仰,即可起而代握政权,变为在位党。”

    1913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脱颖而出,大获全胜。其余政党对此惊慌失措,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合并组成进步党,最终形成了国民党与进步党两党对峙的局面。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国民党虽然作为在位党,拥有合法的执政权,但其军事力量薄弱;进步党是社会力量与军事力量都非常薄弱。而真正握有军事力量的是控制北洋军阀的袁世凯。袁世凯通过手中握有的军事资源消灭了议会,最后干脆复辟称帝。这样,军事力量彻底击碎了社会各方推崇的两党制并成为影响政党制度的开始。

    袁世凯去世之后,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战时期,各政党因手中无任何政治力量成为摆设。在此期间,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成立后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最终促使代表国民党的蒋介石建立了全国统一政权,并确立了以党治国的一党专制。之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反抗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道路。在此期间,代表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分子也纷纷建立了各中间党派。但是这些党派力量弱小,政治力量薄弱,无法与国民党相抗衡,使得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的侵略力量消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一党专制的统治力量也遭到削弱,但并没能触及中国的政党制度走向两党制或多党制。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空前壮大,“军队由5万人发展到120万人,掌握的民兵达到220万人以上,中共党员发展到120余万人,根据地人口超过1亿人”。但是与国民党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军事力量强弱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继续打算与国民党合作,以期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得到了各中间党派与社会贤达的支持。迫于各方社会力量的压力,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及中间党派于1946年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制为主要内容的《和平建国纲领》。如果此纲领能够得到实行,中国的政党制度可能会从国民党的一党专制改为以国民党为核心的一党独大制或者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两党制。但是执迷于军事力量的蒋介石不顾纲领悍然发动了战争。

    人民解放军经过全面作战,打垮了蒋介石的反革命力量。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社会各方力量的一致欢迎。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全部土崩瓦解,最终转向于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都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看,各民主党派虽然军事力量薄弱,但却有一定的社会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像国民党那样实行一党专制,而是肯定了各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这样,军事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结合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特色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军事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将军事力量嵌于政党制度中,肯定民主党派的社会力量并与之合作,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特色政党制度。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1:35

    [2]《毛泽东文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27

    [3]刘吉.《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46

    相关热词搜索: 政党 中国 试论 力量 政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