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中国模式,人民共和国60年的成果

    时间:2021-01-28 07:51: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目前学界政界都存在把西方的今天当中国明天的迷信。由“社稷”社会模式、“民本”政治模式和“国民”经济模式整合而成的中国模式,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道路的抽象总结,说明中华民族走的路是独特的、成功的:社稷体系塑造了民本政府,民本政府塑造了国民经济,也保障着社稷体系的生存。中国内部的软肋是缺乏法治,若能借鉴厉行法治的新加坡,中国模式可完善并持久。

    序言

    2009年1月,我第二次访问新加坡。

    上一次到新加坡是23年前的1986年,是随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所长浦山去的。浦山是1947年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他在1986年春天率外交部、经贸部、社科院三家组成的访问团来新加坡参加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对话会(当时东盟只有五个国家)。我在北大获得硕士学位后去社科院工作,是浦山的下属,在访问团里任秘书。1986年的新加坡对二十多岁的我来说,是震惊。同样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却如此整洁、有秩序,而且富裕。那次到新加坡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而且七天访问得到的“伙食零花”就相当于我当时在社科院五年的工资。可想而知,当时的新加坡对我产生了何等大的影响。回国时我在飞机上斗胆问浦山所长,“好像实行资本主义也挺好的?”他反问我,“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了30年,难道白干了?”是的,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新经济,是在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与新加坡不完全一样。

    那次到新加坡是1986年的春天,比这次稍晚些。当时新加坡正在修建第一条地铁,工地被围栏遮盖,围栏上喷写着大字标语:“与新加坡共同进步”。这个口号很让我非常感动。次年我去美国留学,此后做的各项研究都和我对新加坡的印象有关系。我心里的希望是,中国要像新加坡那样进步,先进,与新加坡共同进步。

    一些同行可能了解,我读完博士回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做研究,宣扬一种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体制:由六个支柱构成的“咨询型法制”。即文官行政主导,独立的司法机构,独立的反贪机构,独立的审计机构,包括立法机关在内的广泛的社会咨询机构,再加一个原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这六个支柱的蓝本显然是新加坡和香港。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大中华区的经验值得认真比较和总结。从以下表l关于四大要素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对政治体制的理解中有清晰的新加坡形象。

    从表1的比较中我得出两个结论:

    (1)强大进步的执政党是根本。坚强统一的执政党能维持行政主导,建设并巩固法治。(2)迷信选举政治,执政党会分裂,行政主导会崩溃,法治也会被削弱。

    香港有强有力的执政党?香港过去是有的,可称为“英国党”。这个英国政治统治的强力机构是“政治处”,其背后是英国“军情五处”(M15)。

    在23年前的那次访问中,我们专门去看了邓小平1978年访问新加坡时种的树。那是棵我不认得的树,上面结着无名的果实。经当事人回忆得知,访问新加坡对邓小平触动很大,与李光耀总理的谈话是邓先生下决心在中国推行改革的重要起因。回想当初,我今天理解了那个果实,我把它称为“中国模式”。

    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来走过的成功之路的抽象总结。目前学界政界都存在把西方的今天当中国明天的迷信。我希望通过概括中国模式,说明中华民族走的路是独特的,而且是成功的。

    我把中国模式分解成三个子模式:“社稷”社会模式,“民本”政治模式,“国民”经济模式。判断这三个子模式的关系,把三个子模式整合在一起,就是“中国模式”。如果您足够细心,会看出新加坡对“中国模式”的启示。

    一、“社稷”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一般包含四类内容:(1)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2)社会分层的形态;(3)社会伦理的准则;(4)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四者的关系是:社会单元的形态塑造社会分层和社会伦理的形态,社会分层和社会伦理的形态塑造人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人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决定社会组织及社会秩序的状态(参见图1)。

    依据这样的知识,我把中国社会模式概括为四个要点,或四大支柱:

    (1)以分散流动的家庭为单元组成社区和工作单位;

    (2)社区和单位与行政的“条条…‘块块”重合成弹性的开放的立体网格;

    (3)家庭伦理观念主导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的逻辑;

    (4)官民彼此嵌入形成相互依存的“社稷”。

    下面我分别解释上述这四句话。

    1 以分散流动的家庭为单元组成社区和工作单位

    与西方很不同,中国的社会不是由市民会社(civil society)组成的。中国社会是由社区以及单位(企业和事业单位)组成的。在西方,组成公民会社的是“个人”。在中国,组成社区和单位的不是个人,而是“家庭”。在中国和在西方,家庭都是人伦的载体。但在中国,家庭还是经济载体,是独立的经济单位,历史上叫“小农经济”,独立自由,自给自足。在今天,中国5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乡村,主要从事耕作;在城市,可以看到大量的家庭或家族企业:在中国工商局注册的企业99%以上都是家庭企业。所以在中国,家庭不仅是人伦单位,而且是基本的经济单位,是劳动力的主要雇主。家庭的影子,在大型企业也可以看到:此时,我在新加坡,我的“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组织全体教职员和家属外出郊游三天;我的“单位”在每个学期末都组织这样的活动,而且还发食用油之类的家庭生活用品。

    2 社区和单位与行政的“条条…‘块块”重合成弹性的开放的立体网格

    在西方,社会分成纵向的上、中、下层阶级。不少学者们也会这样分析中国。比如社会学学者们常说,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正在发展”。什么是中产阶级?不是就财富而言处在相对中间的那些,而是先于大众拥有某类消费品的富人。还有些社会学的学者模仿西方社会分层,把中国社会分成8个、9个、10个、11个、12个上下的“阶层”。其实他们所说的是职业分工,不是阶层。中国是以平等的社区和单位所构成的社会网格,不是阶级社会。这个原因是历史的,中国农耕社会拥有“富不过三代”的社会机制:因为耕地辽阔、人口少,缺少劳力,就“多子多福”;既然儿子是主要劳动力,就无法实行“长子继承制”;没有长子继承制,还多子,结果就是“富不过三代”,中国社会没有分成上中下层阶级,而是形成平等自由的农耕家庭组成的社区。在西方,因为以社会分层为基础构成公民会社,社会就独立于国家。而在中国,社区之上的行政管理我们称为“条条”;对专业生产企业和社会行业的行政管理,我们称为“块块”。政府的这个网格,就是“条条块块”。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社区和单位构成的社会网格与政府管理网格大体重合了,形成“立体网格社会”。

    在西方,分层的社会妨碍社会流动。说话方式,口音,甚至姓氏,就能分出社会阶层。在中国,不可能听到讲河南话,山东话,北京话,就分出社会地位,重要的原因在于“立体网格”包容了中国高速的社会流动。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体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成果 人民共和国 模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