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营造科学发展的环境建立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新的发展模式

    时间:2021-01-29 07:5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经济体制的三次转轨中,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呼伦贝尔的牧民依靠自身积极性较快地实现了温饱并有了一定的积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营造一个科学发展的环境,建立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已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

    一、明确发展战略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积极学习借鉴市场经济体制同家特别是成熟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科学确定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与我国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相对应,走一条具有呼伦贝尔草原特色的“新型畜牧业”道路。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要兼顾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型草原畜牧业应当以新型工业化的畜牧业加工业为龙头,以标准化集约化饲养方式的畜牧业为基地,以契约或合同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规则、法律为监管手段,实现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效益最佳生产方式。

    加强对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是培育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品牌的基础。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科技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用于产业的各个环节,科技是推动产业层次提升的不竭动力,人才是科技的载体,环境是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舞台环境需要政府来营造和监管。因此,促进呼伦贝尔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环境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社会各种资源合理配置,统一协调进行。

    二、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对呼伦贝尔草原系统的研究是确立呼伦贝尔草原的基本功能定位的前提,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的重要依据。

    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陈耀春多次呼吁:“中国面临严重的草原‘生态赤字’”。呼伦贝尔地区是由草原、森林、湿地、水系、农田等有机组合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不仅对呼伦贝尔自身的气候调节、水分涵养、防沙固沙、水土保持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成为嫩江水系、额尔古纳水系汛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根治松辽流域洪涝灾害的生命线。更重要的是构筑形成了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确保华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临近省区生态安全线的起始点。因此,保护和建设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更是呼伦贝尔乃至中国生态安全的要求。

    呼伦贝尔草原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没有形成对国家政策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成果和依据。加上呼伦贝尔草原区域的产业缺乏系统的经验加以应用和指导,呼伦贝尔草原的退化程度只有感官的印象却缺乏系统的资料的说明,所以虽然得到了同家甚至世界高层次宽领域的关注,但国家相关的配套政策很难到位,或者即使在有政策的条件下也很难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建议国家在关注呼伦贝尔草原时,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呼伦贝尔草原系统的机理、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研究。提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成果,给予呼伦贝尔草原区域科学定位。从而对呼伦贝尔草原区域的发展给予系统地考虑,促进呼伦贝尔草原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应当是解决呼伦贝尔草原系统各种症结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路,要比一时一事甚至盲目地争取资金和建设项目要科学、重要的多。

    三、提高草原畜牧业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地区发展的系统性

    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欠缺体现在:划区轮牧或禁牧的草原围栏、牧区安全饮水、牲畜棚圈、交通,通信等方面。这方面不足的原因除了有投入不足之外还包括政策的针对性不强,使得国家的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表现效果不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差也是导致政策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同类政府建设的项目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实施,各部门的项目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和统筹协作的机制,使同类项目的建设呈现了部门化的特点,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项目的部门化的利益,很难形成建设的合力。

    目前在呼伦贝尔草原区域实施的政府投入较大的项目主要有: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牧区节水灌溉工程、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等。这三类项目部分别山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实施,同时由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实施的类似以上三类项目的综合。然而在建设的区域、项目的管理各不相同,为了让国债资金的使用高有成效,还特别提出要清晰界定各个项目的建设地点内容。这样各个项目在实施中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互不干扰,自行其事,使同类项目的建设呈现了部门化的特点,很难形成建设的合力。

    四、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疫病防控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是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安全线,同时也足人民健康生活的基本保证,足一种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并已成为“开发名优产品,打造健康品牌”的重要保障。目前,呼伦贝尔牧区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极其薄弱:一是疾病防控的手段落后,疫情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控制;二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区域市场之间监管协作不力,使得牲畜疫情在周边地区蔓延;有的部门和地区还出现制售假疫苗假兽药的现象。

    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体系是涉及整个区域(包括国家、地区、甚至是跨地区跨国界的联合区域)的宏观大局问题,同时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贸易的通用规则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发展要依托全国的食品安全体系的保护和监管。这既是民生的根本也是贸易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呼伦贝尔草原接壤的俄罗斯、蒙古国,是“口蹄疫”等疾病的疫区,稍一疏忽就可能危及呼伦贝尔及至我国言产品的安全。畜产品安全体系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危险,要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应机制,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畜产品生产有严格的质量监控、安全检查措施。畜产品市场要有系统严密的食品安全的防控网络和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政府应当加强国家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亩产品安全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公共安全体系的合作,因地制宜地构建国际间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五、促进产业化发展

    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是分阶段的,并不是所有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地区都“五脏”俱全,这是一个区域经济的范畴。根据不同区域的条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最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产业化经营。

    首先是鼓励牧民建立合作组织,在技术、贸易、维权等方面进行合作。呼伦贝尔的畜牧业生产足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基本上处于小群体、粗放经营的传统畜牧业阶段。这样的生产经营方式的生产单位与现代市场对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风险,诸如信息不畅、技术落后,规模不大、市场地位低等。如果引导和帮助牧民从草场建设与保护开始,组建自己的协会等行业组织,就能实现技术、信息、贸易地位等资源共享,并实现规模效应,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利

    用市场机制发展经纪人等中介组织,作为牧民生产与销售的必要环节和纽带,进一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其次,要鼓励企业建立长远大局观念。企业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是联系基地和市场的纽带,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定位、品牌的培育、市场的开拓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发挥着龙头作用。对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龙头企业要有一个更高的标准,特别是在发展目标和方向上要体现出呼伦贝尔草原畜产品在全国、全世界畜牧业产品市场的独特的魅力。呼伦贝尔羊作为呼伦贝尔草原上孕育的晶种已经在畜牧行业、科技领域予以确立,它的生理上的特点已基本定位,而从市场方面对它的定位还不明确,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模式尚待建立和完善,饲养模式、市场产品还有待于深度的开发。

    目前呼伦贝尔牧区的现货交易方式受时空的局限性很大,这种单一的交货方式也由于信息、技术条件等限制而使得卖方经常处于弱势地位,承担额外的生产交易成本,蒙受经济损失。在社会中介协会等组织未有效发挥作用时,政府应当积极搭建各种形式的畜牧业产品的交易平台,培养多种形式的市场交易,特别是网上变易、期货交易等,同时政府要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努力构筑公平交易的安全体系,保护牧民通过诚实劳动的收获。其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与基地的联接作用,避免政府主观或人为的过度干预。市场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政府应当注意市场体系的建设,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净化市场环境,不能为扶持产业化的发展而造成行业的垄断。

    六、开展技术推广,合理利用草原

    草原产权制度的改革已经基本结束,但草原“双权”制度的落实并未使承包的草场建设与保护有所改善,单靠产权制度并未完全实现对草原的使用和保护。保护只能局限在为我所用的目的,却不能真正实现合理使用。

    呼伦贝尔草场依靠资源型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发展草原畜牧业首先要解决的是提高呼伦贝尔草场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包括发挥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效益,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场,使草场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提高呼伦贝尔草原的承载力;以科技为基础加快呼伦贝尔畜牧业优良品种的选育,提高其单产能力和品质水平;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科学研究和科技培训,普及呼伦贝尔畜牧业的科学饲养管理模式,协调好牲畜出栏时间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培育出禀承呼伦贝尔草原南牧业历史,又能适合呼伦贝尔特点和未来消费需求的畜产品品种。

    七、创立和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品牌

    对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树立大品牌,谋求长远发展,通过塑造品牌争取获得超额利润,这是取之不尽的利润源泉。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企业本身就可以实现,还有赖于市场的发育,产业的提升和政府引导。鉴于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地位、科研方面的价值,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实行品牌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以其优良的原料品质、产品档次、以及精深加工水平来实现呼伦贝尔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树立“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品牌的意义有如下方面:一是可以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呼伦贝尔草原系统的和谐。二是呼伦贝尔草原在世界范围享有良好的声誉,畜牧业的发展依托呼伦贝尔草原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也是呼伦贝尔草原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上体现。三是可以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方向转变,促进产业升级。

    首先从构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入手,培育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的原产地绿色品牌。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应当依托呼伦贝尔天然草原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原生草原的营养价值等来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潜力,把呼伦贝尔天然草原品牌打造成世界级的大品牌,适应21世纪人类食品消费取向,注册“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产品的品牌,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标准、提高品质。届时,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不仅仅足以载畜、产畜、卖畜等单一的畜牧业生产模式,以旅游休闲等为模式的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观光畜牧业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为此保护和建设好呼伦贝尔这片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净土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竞争潜力。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实行科学养畜,转变畜牧业的增长方式。科学规范养畜是树立畜产品品牌和合理使用草场的重要方面。粗放式发展的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最终是死路一条。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粗放式发展草原畜牧业必然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草原畜牧业产业的衰竭。

    实行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在目前呼伦贝尔畜牧业以小群体,大规模、低效益、低市场化的环境和条件下,政府应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恰当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引导推进呼伦贝尔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八、建立科学的公共资源使用后果的评估与责任追究制

    有效的公共管理评估与责任追究制度是确保制度实施和完善的必要手段。

    首先是与草原有直接与间接关系的政策的评估与责任追究。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行为。政策计估对于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克服政策运行中的弊端和障碍,增强政策的活力和效率,提高政策水平,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的政策评估工作“刚刚起步,问题重重”的现状,我们应当下功夫从思想、组织、制度和手段等方面推进政策评估事业,使其向纵深发展、日益成熟。

    其次是对与草原有关的具体的行,向后果进行的评估与责任追究。在以往草原使用和建设中,从决策到使用开发都缺少科学的论证,给草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类似的政府行为往往是客观原因分析为主,而对主观的评估经常是轻描淡写,特别是没有形成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机制。这里面主要是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给人为操作的随意性提供了可能。目前各级政府对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仍有很大的主导权,亟待健全科学的政府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弥补政府的决策制度缺陷和杜绝政府人为的过失行为。

    九、抗灾保青工作应当理性思考

    大灾减畜是自然规律,应当因势利导,借助灾年帮助牧民大最减畜,以解决草场长期超载的根本问题,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逐渐向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向转变。救灾中更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保畜也只能在草原能承载的范围内保住必要的基础母畜,做到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应当把抗灾救灾重点放在提高畜牧业的抗灾能力上,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把救灾资金转变为防灾抗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切实提高畜牧业抗灾能力。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建立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立各级政府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机制,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牧业经济造成的损失。

    事实表明,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多倾听人民的呼声,与人民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的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所以,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并不断增强公民的参与能力,形成一个政民互动的合作网络,提高了政府能力和效能,为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营造一个科学、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呼伦贝尔 发展 畜牧业 草原 营造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