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汉英语篇语音衔接考察

    时间:2021-02-25 07:58: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衔接是语篇分析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很多,但有关语音衔接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尝试着对汉英语篇中的语音复现、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节奏模式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进行考察,旨在说明语篇中语音衔接是衔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缺少它们会影响语篇的连贯性、整体性和流畅性。

    关键词:语音衔接;形式;功能

    中图分类号:H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4-0098-07

    一、引言

    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最基本概念之一。Halli.day和Hasan(1976)《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传统意义上,衔接形式与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在研究语音衔接时发现,传统的定义或许需要再反思。因为有些语音结构可能和概念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纯形式上的需要。但当形式发生改变时,语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都会发生变化。据此,我们认为语音模式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不可忽视。国内最早论述语音衔接功能的学者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962年出版的由黎锦熙、刘士儒先生合编的《汉语语法教材》第三编中,黎先生就停顿和语调的衔接作用进行了相关的论述,指出:“语调波浪的变动可以使单句的独立性相对地减弱而使复式句的形式相对地形成,特定的语调形式可以起到连接分句的作用。”但相关论述内容比较单一,影响相对有限。

    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对语音层的衔接研究重视不够,语音学家David Brazil在一系列的著述中对原来韩礼德的话语模式进行了修正和改进。但正如Coulthard所指出的:“Brazil的描述至今尚未引起强烈的反响。不管是Stubbs还是Berry……都不觉得有何必要去采用或反对Brazil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语音衔接研究在语篇分析研究中的相对滞后。

    1994年胡壮麟先生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一书中提出语篇衔接的多层次模式,将语音在语篇衔接中的作用纳入衔接体系,并总结说,音韵美,归根结底是语篇美,胡壮麟先生的衔接模式基本确立了语音衔接的地位。随后,国内的秦明利、史兴松(1996)、朱永生(1997)、彭宣维(1997)、徐特辉(1999)、徐立新(2000)、张德禄(2001)、郑贵友(2002)、李胜梅(2006)等学者也进行了有关语音衔接的讨论。但从语音衔接研究的现有成果来看,研究内容有待深入。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汉英语篇中的语音复现、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节奏模式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进行考察。

    二、汉语语音衔接功能考察

    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汉字的声调差别很明显。音乐性强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古代的传统语文学中,汉语的结构之法,基本上是一种声气之法,要求句子组织结构中流块的长、短、顿、挫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协调。汉语的语言习惯是在表达意义而外还要注意音节上的平稳。因此,语音在汉语语篇的组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语音复现

    (1)谐音

    “谐音”是指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达意思,从而造成一种特殊效果的言语结构方式。汉语中谐音现象非常普遍,广泛存在于歇后语、民歌、俗语、诗歌等各类语言现象中。李胜梅在《修辞结构成分与语篇结构类型》中论述谐音的结构成分与结构类型时,总结说:“谐音是通过相同的语音形式,将本体和谐音体联系起来,在语篇内前后出现,这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共同构成语篇内的一种“链”把语篇内与之相关的言语单元联系起来,成为语篇内一个不可或缺的衔接手段。”

    歇后语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谐音现象。歇后语后部分借助其中某个词与另外事物的音同或音近构成一种“链”将本体与谐音体联系起来,生出新的意义。如:

    1)何家姑娘嫁郑家——正(郑)合(何)适(氏)

    2)猪八戒的脊梁——悟(无)能之背(辈)

    3)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4)众人来到他的家中,炕上地下,挤得像山里的核桃——满仁(人)

    民歌、俗语和诗歌等语篇中也常常通过谐音形成衔接,我们且看下面的例子:

    5)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开花

    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哪里来?

    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通过连用七个叠音词加倍强调每个音节所负载的信息,把声音承载的情感层层推进,情感即将喷涌时,运用人声音节“戚”的重叠,在声音形象上戛然而止,造成寂寞空落的心情更加凝重,加强了“悲凄愁惨”的表达效果,使整个语篇上下贯通。如果没有这类叠音词的出现,作品将无法达到这样的感染力。

    再如朱自清的散文中大量使用叠音字,将视觉美和听觉美融为一体,勾勒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这同样证明了叠音的语篇衔接功能。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一段:

    8)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天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得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到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以上片段中的叠音词一旦取消,被非叠音词代替,整篇散文的文学效果将会受损。

    例5中“陶、李、罗”三姓氏通过谐音的方式和“桃树、李树、锣鼓”三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使民歌易于上口,便于歌唱。例6中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中以“晴”谐“情”,“道是无晴却有晴”关照表层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其隐含的意思又与“闻郎岸上踏歌声”相关,收到含蓄慰藉的表达效果。

    语篇中谐音的衔接功能的发挥需要其他知识的支撑,因为谐音的理解有时需要交际双方具备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知识、生活常识、生活阅历和善于联想,否则会影响其功能的实现。虽说谐音的衔接功能有时还依赖语篇中其它语言形式和知识的共同作用,但以上各类语篇中如果不用“谐音”衔接,语篇的流畅性和整体感都会受到损害,甚至会造成语篇的支离破碎,无法构成语篇。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例中,眠(ian),天(ian)和船(uan)有相似的韵母,构成押韵,第一、二、四行也因此构成语音衔接。相同韵脚的回旋反复不但奇巧,而且通过

    声音的反复又使语势增强,从而引导人们在反复回荡的旋律中深深体味,使人感受到无限的情趣。

    我国古代诗歌也非常注意音韵,这些音韵对语篇衔接有着重要的意义。如: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中采用的是交押形式,诗中前六句是同韵,主要描写男子等待女子的心情与神态。后六句写男子获得女子赠物后的心理反应。由侯部韵换成了脂部韵,不仅体现了诗文的层次性,而且用韵更符合诗篇的内容。诗中“彤管”处在交韵之间,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后半诗中,用“荑”“美”回应前半诗的韵,对语篇的衔接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诗句通过音律上的衔接,使相关诗句在语气、文意等方面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音韵在诗歌类语篇衔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仅在诗歌中,在散文或小说的某些片段作者也会运用押韵这一形式增强表达效果。如: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中有一段讽刺刘广聚的快板就运用了押韵:

    刘广聚,假大头

    一心要当人物头

    抱粗腿,借势头

    拜认恒元干老头

    大小事,强出头

    说起话来歪着头

    从西头,到东头

    放不下广聚这颗头运用“头”字韵一押到底,将前后贯穿成一个整体。如果语篇中不用“押韵”这种衔接方式,将会出现拗口别扭的现象。

    (2)叠音

    在一串语流中连续运用相同音节构成的词语叫叠音。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有利于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有助于语篇的整体连贯,缺少它将会削弱语篇的流畅性和整体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

    (3)押韵

    《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异音相从为之和,同声相应为之韵。”汉语押韵是指韵部相同的音节,在语流中有规则有秩序地重复出现,从而造成一种“同声相应”的心理共鸣效果的情况。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诗歌是特别讲究押韵的文学形式。我国著名诗人藏克家说:“押韵确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有如鼓点,它可以使诗的音调更加响亮,增加读者听觉上的美感。……同一韵脚的诗句可以比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形式到内容易于得到统一和谐——押韵是为了使诗句更完美、更响亮、更动人。”

    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求,押韵使诗歌在语音上成为一个整体。音韵之具有语篇衔接意义,可见朱光潜的绝妙评述。他说,“韵的最大功用在于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2.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

    同指成分指的是同一语篇中前面出现过的语言成分再度出现。依据Duanmu(2005)的信息——重音原则(the Information-Stress Princi.ple),信息量大的词要比其他词读得重。反之,信息量小的词就要比其他词读得轻。那么信息量是如何决定的呢?根据申农(Shannon,1948)的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一个符号的信息量,是由这个符号出现的几率决定的。因此相同的语言成分在语篇中再次出现时,语句的重音趋于非重音化。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摇,森林爷爷还是稳稳的站着。”

    汉语中的同指成分倾向于原词复现,句中“路”和“森林爷爷”再次出现时,因信息量的减弱而出现语音弱化。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是具有衔接功能的,理由是非重音化的成分具有前指作用。依据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因前指使前后成分在语篇中形式照应,从而构成一种语义关系。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是基于语篇照应这一语法衔接基础上的语音衔接,但它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是应该得到认可的。汉语界有关语音弱化的研究主要涉及轻音、儿化等语音现象,研究资料很多,但有关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的研究比较少,与衔接联系起来的研究文献更是廖廖无几,本节的论述希望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3.节奏模式

    汉语平声缓慢舒坦,仄声短促急速,两者递用,构成语句中的节奏。汉语中的节奏因平仄在句中的交替使用,形成了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所谓“平”即古音韵学中的平声,含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指的是古音韵学中的上、去、入三声,含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平声是比较长的音,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平仄的对立。诗句中平仄的运用使声音有高低起伏,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使原本单调的节奏丰富起来。平仄的衔接功能体现在整首诗的节奏的统一。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仄仄平平仄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平平仄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的《登高》)

    诗中以“仄仄平平”起音,平仄相对,不仅朗读上错落有致,而且篇章上前后连贯。“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平仄两两相对,共同描写同一个意象。上句“渚清沙白”与下句“无边落木”平仄相同,上下音韵和谐。如果改变韵律将会导致语气的不流畅,影响语篇的连贯性。诗中平仄的分布及诗的节奏,能使诗歌的体裁在语音上得到衔接,最后体现诗篇的完整性。心理语言学实验表明,儿童可以很轻松地记住一首内容很复杂的韵律诗,但却无法记住内容很简单的一段散文。其原因是韵律诗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语音形式,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利于信息的处理,符合人们的认知期待。利用行文中的韵律将诗歌衔接成一个整体,这说明韵律增强了诗篇的连贯性,是具有衔接作用的一种语言形式。

    汉语的语言习惯是要注意音节上的平稳,这与句子的字数、结构的匀称性直接相关。两个字或四个字的表达方式语感好,音节平稳,节奏和谐。汉语的句子组合可以与语音同步,实现音韵和谐,结构齐整的句式。在汉语篇章中打破这种节奏的和谐,就会破坏篇章的整体美,降低篇章的衔接性。

    三、英语语音衔接功能考察

    英语是表音文字,语音手段在语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中的元音、辅音、发音特征、音高、音长、重音、节奏、停顿、速度、语调等都具有衔接作用,本节主要考察英语中的语音复现、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和节奏模式的语篇衔接功能。

    1.语音复现

    英语中语音复现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而产生的,常见的类型有头韵(allitera.tion)、腹韵(assonance)和尾韵(rhyme)等。下面

    分别对英语中的头韵、腹韵和尾韵进行考察。

    (1)头韵

    Alliter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lliteratio,意为repeating and playing upon the same letter.TheBudget Macquarie Dictionary的解释:“1)the cornmencement 0f two 0r more stressed syⅡables of aword group:a)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 orsound group(consonantal alliteration),as in‘fromstem to stern’,b)with a vowel sound which maydiffer from syllable t0 syllable(vocalic alliteration),as in‘each to a11’;2)the commencement of two ormore words of a word group with the same letter.asin‘apt alliteration’s artful aid’.”这个定义指出了头韵不仅包括起首辅音的重复,还包括了起首元音的重复。黄任在其论著《英语修辞与写作》中提出:“头韵是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音相同的单词”。如:

    The fair breeze blew,the white foam flew

    The furrow followed free;

    (Coleridge:The Rime 0f Ancient Mariner)

    这是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古舟子咏》中的名句。在这两行诗中,辅音“f”和“b”重复使用,有效刺激读者视觉和听觉,达到较好的语言艺术效果,创造出宁静、幽秘的意境,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海风轻拂的呼呼声和微波涌动的沙沙声。头韵除了用于诗歌之外,也可用于其它文体。如:

    “…a tburth imputed our defeat t0 the over civility of our umpire,George Gossehine,a sleek,smooth,silk,soft-spoken person,who stood withhis little wand under his ar/n.smiling through all ourdisasters-the very image of peace and good humour;whilst their umpire,Bob Coxe,a roistering,roaring,bullying blade,bounced,and hectored,and blustered for his wicket.with the voice 0f atwelve pounder.”

    文中用含有相同首辅音的单词对两个人物的性格进行了描写,以头韵的方式形成对比,巧妙地把整个语篇衔接在一起。

    (2)腹韵

    “腹韵是指在一个诗行或一句话的重读音节上连续重复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近的元音。它能将一行诗或一句话粘接成和谐紧凑、脉络相通的整体,使之前后连贯、意义关联,增加语言的音乐感,增添语言的注意价值,能充分发挥语言的表达效果”。如:

    The fields breathe sweet,the daisies kiss ourfeet,

    Young love meet,old wives a-sunning sit,

    In every street these tunes our ears d0 greet.

    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

    Spring!The sweet Spring!

    (Thomas Nashe:Spring)

    本诗节中,头三行大量使用腹韵,第一行中fields,breathe,sweet,feet押腹韵/i:/;第二行young,love,a-sunning押腹韵/^/,而第三行street,these,greet又押腹韵/i:/,同时,第一、三行又押着尾韵/i:/,使整个诗篇借助语音模式,紧密衔接在一起。

    (3)尾韵

    什么是尾韵?《朗曼现代英语词典》的定义是:“…identity or similarity in the sounds at wordendings.employed USU.at the ends at lines in orderto please the ear and to assist in the construction at apoem or verse in which this Occurs”(“为了读来顺耳、为了有助于诗歌或韵文的结构匀整、用于行末的单词要求词尾读音的一致或相似”)。如:

    When we have run our passion’s heat.

    Love hither makes his best retreat.

    (Andrew Marvell:The Garden)

    诗句的押韵引起了声音的回荡,由此而搏动着读者的激情,使读者在这韵律中得到愉悦。除了诗歌,尾韵这一语音形式还可用于说唱、童谣、民谣、歌谣中。英国天气多变,人们见面问候的话题和天气紧密相关,为了便于熟记,人们将季节、气候的情况以押韵的形式编成天气歌。如:

    January brings the snow,

    Make your feet and fingers glow,

    February’s ice and sleet

    Freeze the toes right off your feet.

    Welcome March with wintry wind,

    Would thou wert not so unkind.

    April brings the sweet spring showers,

    On and 0n for hours and hours.

    以尾韵的形式将不同月份的天气状况编成一首歌,语音上易于上口,形式上便于记忆。“尾韵(rhyme)的使用,使语言更具有诗性。韵尾周而复始,错落起伏,韵脚回环照应,把文章连成一体,给人一种和谐与凝重之美”。

    2.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

    英语中相同的语言成分在语篇中再次出现时,语句的重音也会趋于非重音化或弱化,理论依据也可用Duanmu(2005)的信息——重音原则解释。英语中同指成分因其在语篇中的前指作用而具有衔接功能。

    例1

    ——Where is Tom?

    ——He is in the library.

    根据Halliday的衔接理论可知,代词He在这里指代前面的名词Tom,构成“照应”中的“前指”,起衔接作用。依据Duanmu的信息——重音原则,这里代词的出现因表示同指,信息量减弱,语句的同指成分趋于非重音化,但仍具有前指的作用,并构成前后信息的照应,将上下文衔接成一个整体。名词、副词等其他词或词组在语篇中因复现而致的语句非重音化也具有衔接功能。

    例2

    Latin America is increasing its population at therate of three million a year.while the U.S.is grow-ing by about two million annually.

    例3

    ——I gave the book to someone.

    ——Who did you give the stupid thing to?

    “annually"和“the stupid thing"’因是句中的同指成分,信息量减弱,语音弱化。例2中出现的同指成分“annually"是回指前面的“a year”;例3中的“the stupid thing"’同样回指前面的“the book”,在句中因回指起衔接作用。

    3.节奏模式

    节奏指通过音节的轻重抑扬来构成语流的跌宕起伏,它主要由音步的种类决定。音步分为五种:抑扬格(iambic)、扬抑格(trochaic)、扬抑抑格(dactylic)、抑抑扬格(anapestic)和扬扬格(spondaic)。节奏具有与平行结构类似的功能,这一点在诗歌中的格律体现得最为明显。Leech指出:“排除一切细微的差别,传统的格律不外乎是一种节奏的平行:是比一般话语更有规律性的一连串重音和非重音的组合。”他甚至还进一步坚持认为,英语诗歌就是一座由平行结构建筑成的、等级分明的大厦,而节奏中平行的成分正是建筑所用的砖石。节奏把自身组织成诗行,诗行又进一步构筑成上一级的平行结构:对偶,诗节等等。英诗中的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等都是使诗歌成为一个和谐整体的有效语篇的衔接手段。如:

    Live the life,Summer-rich All his leaves

    Young and old,Then;and then Fallen atlengh,

    Like yon oak,Autumn-changed Look,hestands,

    Bright in Spring.Soberer-hued Trunk andbough,

    Living gold;Gold again.Naked strength.

    (Tennyson,The Oak)

    这首诗中每行几乎都是采用扬抑扬格(只有下划线的是扬抑抑杨格),重读音节大大多于轻读音节。这样整首诗歌读起来格外有力,刻画了橡树那坚实强劲的性格,实现了节奏与主题的完美衔接。

    四、结束语

    通过考察中我们发现语音在汉英语篇中发挥着篇章组织的作用,虽说语音复现、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和节奏模式都具有衔接作用,但因汉英二种语言在语音体系上的差异性,使得它们在体现方式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汉语与英语的韵式存在差异,汉语语篇中有通篇用一字押韵的用法,而英语中基本不会出现这类用韵的形式。同指成分的语音弱化在汉英语篇中的衔接作用的发挥都和语义信息弱化相关联,但汉语倾向于同语重现而英语却是避免重复。英语和汉语的语音都有节奏,但各有特点。研究表明汉语是音节计时语言,汉语的节奏单位由很少的语义上相对独立完整的几个音节构成,最普遍的节奏形式由两个或三个音节组成。英语是以重音为骨干的,以重读音节起始的语音片断是话语节奏的基本单位,是一定间隔时间出现的重音作为节奏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虽节奏模式不同,但二种模式都能在语篇中发挥各自的衔接作用。

    语音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与语言结构和语义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且有着不可替代的语音信息传递作用。尽管语篇中有些语音形式的衔接功能的实现依赖其它的语言手段或信息,处于辅助性地位,但缺少了它们将会影响整个语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因此,它们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应该得到重视。没有语音衔接的衔接理论是不完整的,语音衔接是语篇衔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黎锦熙,刘士儒.《汉语语法教材》第三编“复式句和篇章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

    [2]Coulthard,M.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Londo“:Longman,1985:119.

    [3]李胜梅.修辞结构成分与语篇结构类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56.

    [4]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640.

    [5][6]郑颐寿,诸定耕.中国文学语言艺术大辞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12.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172.

    [8]端木三.重音、信息和语言分类[J].2007(5):7.

    [9]罗选民.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21.

    [1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69-270.

    [11]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48.

    [12][13]潘卫民,毛荣贵.语言的音韵美及翻译再现[J].中南大学学报,2006(1):118.

    [14]Leech,Geoffrey,N.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London:Longman(English Language series),1969:111.

    [15]吴翔林.英诗格律及自由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90.

    相关热词搜索: 汉英 衔接 语音 考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