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论南寺唐卡艺术的渊源与特点

    时间:2021-03-11 08:09: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南寺作为阿拉善藏传佛教的第一大寺,寺中因供奉着六世达赖的灵塔而闻名于世。寺庙内的四座佛殿皆供奉和藏有绘制极其精美的佛像唐卡,南寺唐卡不同于西藏唐卡的包罗万象。由于阿拉善是一个佛缘很深的地方,六世达赖曾在这里讲经传道、宣扬佛法,积累与沉淀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精神。这也为南寺唐卡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之蒙藏宗教的结合,使南寺唐卡艺术更具地域特色。

    关键词:南寺;藏传佛教;唐卡艺术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6-0160-02

    一、阿拉善左旗南寺

    (一)南寺的概况

    阿拉善左旗南寺始建于1757年,直至1760年清朝乾隆皇帝为本寺题名为广宗寺。坐落于贺兰山西麓,因在巴彦浩特以南,所以俗称南寺。山门上标称的是“广宗寺”,藏文称作“噶旦丹吉林”意为“兜率广宗洲”。六世达赖喇嘛选择在这里建寺弘法,由此诞生了藏传佛教在我国最东边的达赖弘法之地。这就是建在贺兰山主峰巴音松布林西北侧群山环抱中的南寺。

    (二)阿拉善第一大寺的佛教渊源

    南寺是一个集藏传佛教文化与贺兰山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宗教旅游区。南寺虽然建寺较晚,但很快就一跃成为阿拉善名寺之首,号称是藏传佛教寺庙“阿拉善第一大寺”。据史料记载,阿拉善是一个佛缘很深的地方,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到西藏传法期间就来过阿拉善,曾在敖伦布拉格山(今西部梦幻峡谷,阿贵庙)中修炼了一年多的时间。五世达赖去世后,处于种种宗教、社会因素,西藏第巴桑结嘉措一面秘密寻访六世达赖灵童,一面秘不发丧长达十年之久。直到1697年将已经十六岁的仓央嘉措请至布达拉宫坐床,宣布其为六世达赖。这时藏区各势力之间矛盾不断,清廷康熙帝为解决各方矛盾,决定让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进京调解。仓央嘉措在被押解至青海湖一带时出走,先后浪迹安多、印度等地。于1716年,仓央嘉措延腾格里沙漠来到阿拉善地区,此后在阿拉善弘扬佛法三十年之久,深受阿拉善民众尊崇。1746年,仓央嘉措在腾格里沙漠腹地三道湖(承庆寺)圆寂,他的法体被供奉在广宗寺。可以说,六世达赖的声望及其后世继承人的诸多努力,使南寺的地位日益提高,规模也迅速扩大。至今,广宗寺因供奉有六世达赖喇嘛肉身灵塔而闻名与蒙藏宗教界。与此同时,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宗教文化艺术的流入与日渐兴盛。其中,南寺有六世达赖喇嘛灵塔殿:黄楼庙、弥勒殿、金刚亥母殿、三族佛殿等佛殿四座。各殿堂公馆都供奉和藏有绘制极其精美的佛像唐卡,不计其数。

    二、南寺唐卡艺术的绘画风格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用矿物色和自制的毛笔勾勒作画,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唐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宗教内容、生活习俗、人文历史、藏医藏药等方面,因此唐卡也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这与南寺唐卡有所不同,南寺唐卡所选题材是最常见的是宗教画

    “佛像”,一般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为主要人物,从画面的一侧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情节布满一周。通常情况下,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画面内容的情景会随着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时间、历史、空间的限制。画面中的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使构图完整。南寺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一般长1.10米,条宽约3.5米。色调协调,造型生动,绘制的内容多以佛像故事为主构图很完整,十分壮观。南寺唐卡大多是在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所画的,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以“噶玛嘎孜画派”为主的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于原有的朴素、简洁风格,取而代之的则是施色浓重、对比强烈、画面丰富且富丽堂皇。噶玛嘎孜画派属于藏族唐卡的三大流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之一,流行于藏区东部。“噶玛噶孜”画派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用笔和色调吸收了内地工笔画的风格,而空间环境的布局则采纳了印度画风。在数百年中逐渐形成一套颜料制作与使用的特殊技法。创作中以天然颜料为母色,能调出9大支32中支进而变化出158小支诸种色相。黄金的运用是藏传佛教绘画的一大特色,因使用金色被视为对神佛最神圣的供养。噶孜画派有一套研制金汁及涂金、磨金、勾金线、刻金、染金的绝技,可将金色分成多种冷暖变化。南寺唐卡正是沿袭和运用了这一绘画风格,细腻的处理作画手法,加之金类颜料的制作与描绘,时空处理生动灵活,画面深邃而神秘。

    三、南寺唐卡的艺术特点

    (一)南寺唐卡艺术中色彩的象征性特点

    唐卡的绘制广泛的运用了色彩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唐卡除了用来观赏和收藏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营造宗教气氛,烘托佛祖的高大神圣。在唐卡绘画艺术中,每一种颜色都有其固定的象征意义。在宗教仪式中,伴随着浓郁宗教气氛的同时,色彩的象征性特点也随之被激发出来。南寺供奉并藏有的其中一件唐卡:四臂观音。这幅唐卡十分典型的代表了南寺唐卡的特征。从造像上来看四臂观音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本尊身颜洁白如月,头戴五佛冠,发黑色结髻,全身花蔓庄严,盘坐于莲花月轮上,身发极大五彩光,明朗照耀。(如图2)所示的四臂观音像以白色、蓝色、黄色、绿色为基本色,基本上是纯色相的搭配、纯色相调和或者是纯色相对比,呈现出色彩的强大的表现力。一般来说在唐卡的表现中白色代表着吉祥、安宁、和平、善良;蓝色代表着严肃、威猛;黄色代表着能力、智慧、解脱、功德;绿色代表着富足、丰盛。而金色作为最珍贵的颜色一般用在最神圣的地方,例如佛像头后面发散的背光以及精致的饰品上。可以看出,色彩是整个唐卡中最能表达画面意义的方法所在,也是其珍贵、神圣的重要一环。通过颜色的象征性运用巧妙的传达了藏族人民对色彩的审美理解以及颜色对绘画唐卡时的指向性作用。

    (二)南寺唐卡艺术中色彩的装饰性特点

    为了使唐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在色彩融入的同时加上了装饰性纹样,运用重复、组合、叠加等手法。南寺的另一幅珍藏的唐卡---白度母,(如图3)仍然是常见的宗教画题材——佛像。整个画面以白度母居于中心位置,身后祥云升起,藤蔓围绕,背景蓝天、绿水、白云、鲜花,给人以宁静优美的感觉。这类构图中依然是遵循中心人物占画面的统治地位。周围的各种事物飘绕与其间。画面色彩鲜艳,基调统一,布置均衡得当,疏密变化有致。色彩夸张主观,构思简洁朴素,排列规则有序。采用平涂和渐变的手法来表现平面的装饰效果,大大加强了视觉效果。画面稳定感较强,继续沿袭与继承了南寺唐卡艺术风格的特点。从南寺唐卡的色彩上来说,色彩关系也是有所依据的,在源于自然地同时,强化了纯度,色彩鲜艳亮丽,对比强烈。大量的固有色以及渐变、重复的使用,强化了主观的精神指向的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装饰性审美的用色搭配以及规律。一般来说每一幅唐卡都有自己的色彩基调,大多数是以单色或深浅的渐变作为背景色,有的是同类色作为基调的基础上在明度接近的色调中运用相同纯度有对比关系的色相组合来形成画面。大面积对比的色彩搭配容易形成繁琐复杂的色彩效果;小面积的对比图案给大面积的主体图案以补充和反复的作用,起到装饰性的点缀作用,进一步体现了以小见大的丰富画面。

    (三)南寺唐卡艺术中色彩的精神化呈现

    唐卡绘画领域中色彩表达的每个阶段、每个流派都有其固定的图式和用色习惯,也有因为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面貌风格变化,而六世达赖曾在这里宣扬佛法,不断积累与沉淀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艺术精神,深刻的影响着南寺唐卡艺术的发展。精神需求会引申出相应的语言,色彩在特定的情境和情感需求下会因为观念而改变色彩的意义。从自然的提取到发现色彩本身的精神价值,形成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带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精神色彩,这是一种理想的感官色彩,对于南寺唐卡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阿拉善左旗南寺唐卡艺术遵循自身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不断完善与发展到今天。在宗教艺术领域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深刻领悟,它承载着阿拉善地区藏传佛教的弘扬与传承,具有卓越的贡献。唐卡作为一种传播宗教,普度佛法的艺术手段,是精神与理想化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画师们探索与融合,成为现今这样地域特色与文化信仰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阿拉善左旗文化旅游局.阿拉善导读[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

    [2]谭景峰.走进阿拉善[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3]王学典.唐卡艺术[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4]杨辉麟.西藏绘画艺术[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5]诺布旺典.图解唐卡[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6]杨健吾.藏传佛教的色彩观念和习俗[J].西藏艺术研究,2004(03).

    相关热词搜索: 渊源 艺术 论南寺唐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