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基于文学作品诠释历史教学思想的研究

    时间:2021-03-26 07:58: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学作品本源是生活,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特定的文学作品实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作和完成的,所以在学习历史中甄别、谨慎的引入文学作品,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校里历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文学作品中沥出历史的痕迹,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文学作品的魂灵,进而探究将文学作品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文学作品; 有机整合; 探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6)04-085-2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反映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其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总会带有时代的烙印,特定的文学作品总是脱离不了特定的历史环境。作为历史教学,总会与一些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特定的文学作品来诠释历史事件的局部乃至全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尤其在情感价值观角度强调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顾名思义,在学习中也要涉猎人类不同时期,不同国籍,不同地域的文学艺术成就。

    一、文学作品对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历史时空概念的思维

    历史教师利用文学作品的历史大背景,强化历史时间的时序性,剖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等诸多的历史因素。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对比、比较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文学作品来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但是经过了艺术的在创作和加工处理。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创作的原型是唐玄奘西游天竺,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神仙妖魔等都是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玄奘西游的历史是:“玄奘幼年不幸,5岁丧母,10岁丧父。陈氏家族信仰佛教,这对年幼时候的他影响很大。13岁那年,他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长安地区闹饥荒,朝廷允许京城人民离开长安外出就食,玄奘就利用这个机会西行,先到兰州,后去姑臧(今甘肃武威)转敦煌。玄奘在西域商人的帮助下,潜行出境,到达伊吾和高昌等国,沿途碍到各国王的帮助,顺利地进入了北印度。从此他便边走边学,经过千辛万苦,于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到达中印度的那烂陀寺。玄奘从印度回国主要是他怀念祖国,要将自己所学到的佛教到华夏来弘扬,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携带大批经像梵本回到了一别十多年的长安,受到热烈欢迎。 玄奘回到长安时,唐太宗李世民正在东都洛阳,玄奘前往会见,太宗极为欢喜。还口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由其弟子辩机记录整理。这是一部记载西域各国风土人情、物产和宗教状况的不朽著作。”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西游记》所反映的时代确实是贞观年间,确有玄奘西游的印度一事。

    (二)利用文学作品培养辩证的唯物史观。

    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的辩证唯物史观,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要用辩证的唯物史观进行甄别和审视。文学作品是被艺术化的历史,虽然带有历史的某些印记,却不能等同为历史。教师巧妙地利用文学作品来诠释解读历史,会使历史更加鲜活,更加富有感染力,会提升历史课堂的“含金量”,文学与历史本为一家,文史本就应该交融成一体,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例如:在讲解两汉经济发展中的手工业方面的成就,教师引用了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等能够说明当时织锦技术的提高。

    二、文学作品的赏析培养归纳、分析、概括、比较分析能力

    新课程倡导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历史,形成历史表象,经过归纳、分析、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比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类似事件的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这些对比与分析无疑会对学生培养质疑、解惑的学习思维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节内容时,教师出示曹操与孙权在戏曲中的扮相,让学生本析究竟二人谁的年纪更大一些?曹操胡须俨然,孙权意气风发。学生的判断很显然认为孙权更年轻一些。可是事实恰恰相反,这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教师加以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曹操为了凸显其老谋深算。所以装扮上略显老成。而孙权作为武将,为了彰显他飒爽英姿所以装扮上略显年轻。这样对比分析学生就释然了。

    三、文学作品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和厚重感。

    文学作品以其强烈的艺术气息和文学元素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一些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适时的利用文学作品来诠释历史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讲元朝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穆斯林的葬礼》“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回族的历史,更多地接触穆斯林民族的风土人情,在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中体味历史的真实感。

    总之,文史不分家,利用文学作品来诠释历史知识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尤为强调历史的人文性与艺术气息,强到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去了解历史和感悟历史的真实。历史教学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传承人类的文明及其优秀的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要引导学生从文学中汲取智慧,从历史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月环:《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研交流 2008年09期。

    [2]王永建:《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0年06期。

    [3]吕安邦:《浅析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年02期。

    [4]管云霞:《浅谈如何把文学作品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导刊 2013年11期。

    作者简介:佟力:(1977~),男,满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第一学校,历史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文学作品 诠释 历史教学 思想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