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汉画像石女娲图像研究

    时间:2021-03-26 08:00: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女娲题材在汉画像石中出现较为频繁。本文探讨了女娲画像的艺术功能,并且对“女蜗”造型长久不衰延续至今的原因,也有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画像石;“女娲”;形象研究

    在神话领域中女娲神话发展的探讨,是以往神话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以汉画中的女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出土的汉画像中“女娲”形象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汉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一、汉画像石女娲图像研究现状

    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对女娲进行科学意义上的研究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近代以来矛盾、常任侠、闻一多、袁珂在女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袁珂是我国神话学贡献最丰厚的学者之一,他对女娲神话的看法:1、关于女娲“一日七十化”的“化”,一般解释为“变化”,袁珂则认为应当解释为“孕育”、“化生”之意,是颇为新颖的说法。2、认为补天的内容乃是治理洪水,女娲是治理洪水的英雄3、对女娲神话流传、演变的认识,他认为女娲造人神话反映了母权制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孕育后代的事实,是原始时代最早产生的神话之一,之后,大致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才有女娲兄妹结婚的神话。汉学家李福清《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肖像描绘》一文指出,女娲的蛇或龙的身子,认为她是隶属于图腾祖先世界的标志。

    二、关于女娲的记载

    女娲被尊为女皇,但是古文献中对女娲的来历却没有具体的说明,但是对其所做的伟大功绩却记载甚多。

    《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1郭璞注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肠化为此神。栗广,野名也。” 2

    《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嵌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领民,鹜鸟攫老弱。于是,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撷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3

    综上可见,正是因为“女蜗”本身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因此得到了汉代人们的崇拜和敬重,渴慕着得到神灵的庇佑。因此,在汉代的墓室、祠堂、石胭上,才会屡屡出先“女娲”的形象。

    三、女娲图像特征

    (一)手执规矩

    手执规矩,且大多表现为女娲执规、伏羲执矩,是伏羲女娲像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祠堂画像石中表现尤为显著,在早期的祠堂画像中,伏羲女娲多手执规矩,相对而立。而在晚期的武氏祠中,二神多手持规矩,蛇尾相交,或相对或相背而立。

    (二)双手抱胸

    在画像石中,有不少是女娲和伏羲像双手未执一物,抱于胸前,或分列相对。

    四、女娲的功绩

    (一)护佑

    1、保护魂灵

    在汉人的观念中,伏羲女娲是至高的祖先神。在鬼魂观念影响下,古代人普遍相信,祖先的神灵在冥冥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支配力,由此产生了对祖先的崇拜,这种崇拜既是出于对祖先的敬畏,也是有祈求祖先佑福祛灾的功利目的。因而,墓葬艺术中的伏羲女娲扮演了保护神、赐福者的角色。李福清在谈到伏羲女娲的保护神角色时也说:

    从古代七到八世纪绘制的伏羲和女娲所有的著名的画像都和死者的祭祀与殡葬密切相关一一或者是祠庙里的石刻,或者是石棒顶板上的画像,或者,象在吐鲁番盖在死尸上的帛画像。显然,这和把神话祖先变成保护死者安息的保护神有密切关系。4

    2、繁衍子孙

    女娲为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大神,在汉代的石刻画像中,伏羲、女娲多以对偶神的形式出现,其组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列,伏羲女娲分别刻画于两个相对应的画面上,或刻于同一画面,但呈相对的位置;二是两尾相交,通常是伏羲女娲相向而立,下部尾相交,显示出一种亲密的关系。有的是横向交,有的是纵向交,有的是一次相交,有的是多次相交,呈缠绕状。这两种方式都直观地表明了其作为对偶神的关系。伏羲女娲交尾的画像,不仅表明了二者对偶神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殖的祈愿。

    (二)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最早记载了女娲补天神话:

    远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众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颖民,掩.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女娲补天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女蜗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始祖神,女娲是传说中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三)造人

    女娲的第二大功业就是“造人”。“女娲造人”的神话,汉代应勋所著《风俗通义》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题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级人也。(《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七十八)。

    在今天甘肃秦安陇城镇有女娲庙,被称作“娲皇故里”。天水市秦城区西北山的凤凰山麓有元代修建的“女蜗庙”。这都说了故乡人民对女娲的无限怀念和无比爱戴。

    五、“女娲”形象盛行的原因

    虽然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变,但是“女娲”形象从画像石兴起之初一直盛行,必有其盛行一时和流传下来的缘由。试从二个方面分析“女娲”形象盛行的原因:

    (一)汉代厚葬之风及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说起汉代画像石中“女娲”形象出土较多,便不得不提汉代社会的厚葬之风,这是“女娲”画像石盛行的社会原因。正是因为厚葬之风盛行,才会导致画像石数量的增多,而“女娲”因为特殊魅力,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汉代人将他们刻在画像石上,置于墓中或祠堂中,有着充当他们死后或后世子孙的保护神的寓意,希求始祖神的保佑,使子孙康宁、人丁兴旺,也表明了对于生殖力、生命力不断延续以及宇宙阴阳调和的可能性的信仰。

    (二)“女娲”的丰功伟绩成就其主神的地位

    延续上述“造神”观点,“女娲”形象在汉代受欢迎是由于时代的需要,但是任何神话传说的出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必然伴随着神话人物的不凡经历和杰出贡献,否则为何别的神话人物和瑞兽等未能成为汉代人造神的主体,而偏偏选中了“女娲”呢?其中的原因便是“女娲”自远古流传下来的丰功伟绩所成就的。

    结 语

    通过对出土的汉画像中“女娲”形象的分类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汉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体现了汉代人的生殖崇拜思想。得出了汉代厚葬风、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殖崇拜的影响,这也是“女娲”造型长久不衰延续至今的原因。

    注释:

    1 (汉)刘欲.山海经[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70.

    2 宋雅寒.汉画像石中的女性造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

    3 (汉)刘向.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李福清《中国神话故事论集》,38页.

    相关热词搜索: 石女 图像 研究 汉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