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谈“重本抑末”思想的起源

    时间:2021-04-17 08:15: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古代重本抑末思想政策的形成、演变及社会影响无疑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的研究与讨论重点。其时间起止、政策范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产生原因、性质和评价至今仍争论不一。本文从重本抑末的概念入手,着重讨论了其思想发展的社会条件与发展脉络,从上述两个角度考察了重本抑末思想的起源。

    关键词:重本抑末起源发展条件发展脉络

    0引言

    “本”和“末”是两个指事字,原指草木的根部和木梢。由这两个字的本义引申,“本”泛指一切事物的基础或主体,而“末”则泛指一切事物的次要的或者非根本性的一面。作为经济意义的“本”和“末”正是从这个引申义中生发出来的。从战国后期开始,“本”泛指农业,“末”泛指工商业,并出现了重本抑末的学说。从此,“本”和“末”也就成了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一堆特定的范畴。

    1本末观溯源

    恩格斯说:“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人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因此为了深刻地认识重本抑末思想和政策,就必须对战国前后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一番分析,并考察这一主张是怎样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而提出来的。

    1.1贵族领主制社会不可能产生重本抑末思想和政策西周是典型的领主制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从天子、诸侯、卿大夫以至士农工商皂隶,都表现为一定的严格等级。“在那种制度下,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位置。”严格的宗法等级制度同时也是等级结构的土地占有关系:“昔天子之地一圻(一千里),列国一同(百里),自是以衰”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榨取关系:“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统治阶级可以牢牢的控制生产者。工商业的经营也为贵族领主阶级所垄断,“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人实际还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工奴,在史籍上同皂隶同列,地位甚至在农奴(庶人)之下。在“工商食官”的格局下,私人工商业很难有什么发展,有限的工商业也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市场是领主设立的,管理十分严格。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提出重本抑末的要求。

    1.2春秋中晚期的社会变革和重视发展工商业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思想也随之现实出了新的特点。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被广泛采用,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都促使农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增长,西周以来占支配地位的封建领主土地占有形式,特别是作为它基础的农村公社,不能与新的生产力相适应,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的手工业,产品更多,生产规模更大了。一方面要满足整个剥削阶级的日益奢侈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战争频繁,由于官府手工业大都致力于制造兵戈武器,制造民用工业的私人手工业得已乘机发展起来,独立的自由手工业者阶级出现,且队伍不断壮大,官府奴隶生产的作用日渐缩小。农业和手工业的巨大发展,必然带来商业上的繁荣,私人商业兴起并迅速发展,商人变得很活跃:“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产生了“三致千金”的陶朱公、与诸侯“分庭抗礼”的孔门高足子贡等这样一批富商大贾,他们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甚至“拟资王公”。“工商食官”的局面已经大为动摇。尽管如此,当时也并没有产生抑制工商的思想,相反,春秋时期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是同当时各主要国家统治阶级的重视支持分不开的。

    1.3战国时期重本抑末思想和政策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战国继续而急剧的扩大了春秋以来的社会经济变革。战国时代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两种形式向胡交替的时代。旧的贵族领主土地长幼形式逐渐被新的地主土地占有形式所代替。这时候,新兴地主阶级自发的成长,旧的贵族领主日益没落,地主阶级更见壮大,他们要求按照自己的面貌建立新的自然经济秩序。

    对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言,土地私有制是一种新的有利的因素,到了战国末年甚至出现了买卖土地的现象。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是封建剥削的基本条件,不论领主制与地主制都一样,农民“农舍游食”或弃农从商是同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其经济秩序的要求相矛盾的,战国重本抑末所要解决的就是这“食者众而耕者寡”的矛盾。所以说,重本抑末思想和政策是有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这个时期商业资本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这对地主土地所有制代替领主占有制,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新兴的商人阶级的这种迅猛的发展,同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地主阶级也产生了矛盾。商业对封建经济的稳定是一种离心力量,它的超越商品生产对交换的需要的独立发展,贱买责卖、居间盘剥的活动,损害了非商人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这决定了地主阶级对待新兴商人阶级的基本态度。“重本抑末”作为地主阶级实行社会变革的思想武器之一提出来。

    2重本抑末的发展脉络

    和所有学说的形成一样,重本抑末的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许多学者的努力之下不断丰富。

    2.1墨子:固本节用墨子首先在经济问题的范围内使用“本”的概念,提出了“固本节用”的主张:“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用足”。在这里,墨子并没有明确的把“本”等同于农业,但是他在谈生财、固本时主要是谈及农业生产,更多的是谈粮食生产。

    2.2李悝:“重本禁技巧”李悝是魏文侯的宰相,他认识到当时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客观经济形势,设法把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地主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上。他认为只有农业和附属的家庭手工业“女工”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除此之外的工、商业活动都是有害的。因此,他的“重本禁技巧”可以看作是重本抑末的先声。

    2.3商鞅:“事本禁末”“使商贾技巧无繁”商鞅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农与商放在一起,强调本、末之间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并正面提出“事本禁末”的开创者,他说“农贫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强调必须重农和抑商贾技巧,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工商业活动,“使商贾技巧无繁”:提高谷物的价格,不准商人买卖谷物;加重商人的赋税和劳役。改变农劳商逸的情况,使商人感到经商无利可图,甚至胆怯而弃商为农。

    2.4荀子:“务本禁末”,把“末”扩大到工商战国末年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也是一位“重本抑末”论者。他的理论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他承认农、贾、工、士大夫的社会分工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确的肯定只有农业才是唯一的财富的来源,而工、贾都同士大夫一样,不仅不生产财富,而且多了会把国家闹穷。因而必须禁限。

    2.5韩非:“农本工商末”韩非,荀子的弟子,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经济观点包括重本抑末的观点也渊源于商鞅、荀子。一方面,他继承商鞅,提倡耕战(农战)政策;另一方面,他也同他的老师荀子一样,以工商为末。韩非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本末”同农工商直接联系起来,明确地形成“农本工商末”的概念,给后世影响巨深。

    至此,法家的重本抑末主张的理论基础就建立起来了,这也对重本抑末论从先秦法家的一家之言发展为此后秦、汉统一封建帝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和普遍流行的经济思想,起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作用,更是发展成为了重封建之世之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

    3结论

    纵观以上的简单的摘录,可以看到,“重本抑末”理论产生和逐步形成的大致脉络,墨子,第一次在经济问题范围内使用了“本”的概念,李悝、商鞅等重农主义者首次提出了重农轻商这种处理农工商关系的命题,荀子进一步认为工商都不能生产财富,应省工贾,从而把“抑末”的内涵扩大到了工商。韩非则明确了重本抑末的口号,使之成为重农轻工商的同义语。

    相关热词搜索: 起源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