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时间:2021-09-28 11:53: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教案# 导语】《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以下是©《达达文档★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散文家、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一个生性 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就是苏轼,本文的作者。

      二、解题:

      (1)说说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2)谈谈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解释:《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赤壁怀古》是标题。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3)讲讲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是古典文学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他们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宋词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4)聊聊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解释: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三、读文:

      (1)自由朗读;(2)集体朗读;(3)个别朗读;(4)听读课文。

      四、探讨:

      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写得比较有气势?可自由发言,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开篇就定下了这种高昂的气势。

      ――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更有气势。三个短语分别从形、声、视等角度结合起来写,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请大家一齐读一读,要读出气势。

      2、读了这首词,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能否从中读出一些问题?

      五、欣赏:

      (一)上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对吗?

      明确:“江水”比喻时光。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会想起这句“大江东去”。如此的磅礴气势,更让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这句词中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体。在这里,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历史江水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为下阕英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以不可以?)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

      3、背诵第一句。

      (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提醒接着往下看)

      (二)上片第二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你读出了什么意味?

      明确:这里已经把前三个小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1)“大江”这里具体化为“故垒”;

      (2)“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

      (3)“风流人物”这里具体化为“周郎”。

      ――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

      ――苏轼知道他所游览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

      2、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明确: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

      3、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

      明确: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齐背第二句。

      4、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写了。我们一起来读、背。

      (三)上片第三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虑,这三个短语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乱石穿空”是从形的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惊涛拍岸”是从声的角度写的。“惊”的繁体字怎么写?只有知道繁体字才知道这个“�@”的意义,这里是“�@�R”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

      ――“卷起千堆雪”则是从视的角度来写的,写出了“赤壁”的雄伟壮丽和波澜壮阔。

      2、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v“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v“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v“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

      “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

      ――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这个人。

      2、我们还是把上片一起来诵读一下。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

      (1)男女生分句轮流读。(2)齐背。

      (五)“公瑾”再议(下片第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1、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明确:不能换。

      ――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

      ――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

      ――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那么大家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难道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吗?那么苏轼为什么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明确:“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人,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风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

      2、关于“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断、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雄姿英发”四字,表现的就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

      3、那么“羽扇纶巾”说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

      明确:“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是说周瑜有文采的一面。这里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这样,我们就把关于“风流人物”一词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

      4、大家再想想,毛泽东《沁园春・雪》里的“风流人物”,能不能也这样理解呢?

      明确:不能。毛泽东的词中的“风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是指才能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毛泽东在词中也一一列举:“唐宗宋祖,略输文采”“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说他们够不上“风流人物”,是说他们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韬。所以,毛泽东才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二、重点知识

      1、《念奴娇》中的“念奴”本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她是唐玄宗时候的一位宫廷女歌手,长得很有姿色,她的特点就是“铁肺”,擅长飙高音,声音特别高亢嘹亮,“每啭声歌喉,则声出朝霞之上”。唐玄宗特别喜欢听她唱歌,每年宫廷大宴的时候,因为万众喧哗,什么乐队的声音都镇不住场,每到这个时候,唐玄宗就派贴身太监高力士在楼上大声宣布:“念奴就要出来给大家唱歌了,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一听念奴要唱歌了,喧哗声立刻就停了下来,这说明念奴的声线是很高亢的,而《念奴娇》这个词调确实也是音节高亢,特别适合抒发英雄豪杰之情。

      2、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号称八十万的大军南下,破荆州、下江陵,顺长江往东,准备攻打割据江南的孙权与刘备,一统天下。孙权、刘备为了抵抗曹操大军,结成了同盟军。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率兵与刘备会合,行至赤壁时与东征的曹操相遇,赤壁大战爆发。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当中,这段故事重点突出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取得赤壁大战胜利的决策者,其实是孙刘联军的统帅,也就是东吴大将周瑜。是周瑜派遣黄盖使用诈降计,又采用了火攻的办法,摧毁了曹操的战船,重创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在苏轼眼中,真正扭转历史轨迹、奠定三国基本格局的风流人物,正是年方三十四岁、英气逼人的周瑜。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周瑜“长壮有姿貌”,当时人都羡慕地称他为“周郎”。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孙策亲自迎请他,和他一起攻打皖城,并且遇到了桥公的两位女儿,这两位女儿个个国色天香,时人称为“二乔”(也称“二桥”)。于是孙策自己娶了姐姐大乔,周瑜娶了妹妹小乔,两人就此成为了连襟。

      3、苏轼当年游览并写下《赤壁赋》和《念奴娇》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曹操和周瑜打仗的赤壁古战场。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应该在湖北咸宁嘉鱼县东北的江边,而苏轼被贬黄州游览的地方是叫赤鼻矶。只不过因为发音相近的关系,可能让苏轼误以为他游览的地方就是当年的赤壁战场。因为这个小小的误会,我们才有机会欣赏到一首如此淋漓悲壮的经典词作。

    相关热词搜索: 赤壁 怀古 知识点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