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1-10-27 10:58: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适宜的行为和不适宜的行为,认为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前提。提出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为: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增进自身素质是基础;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改善师生关系是核心。

     主题词:师源性心理伤害   教育理念    师生关系

     教师对教育工作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较持久的倾向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良影响。研究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正确的教育行为,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有益的。我市有14万名中小学教师,其中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当,引发了学生许多心理困扰,引起了全市各方面的关注。我们的基本思想是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因为“九五”期间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论著甚多,但把教师行为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结合起来在理论上的研究则比较少,所以我们通过个案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寻找出教师何种不适当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并结合我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就教师应有的教育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在实验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帮助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国际上选拔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性格。近年来,教育系统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但教师的心理保健却相对被忽略了。北京某学校请心理专家测试一个年级3个班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情绪等指标与另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经了解,该班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卢家楣等在全国7地调查839名中学教师有61.1%认为在当前教学中对情感因素的重视未到位。

    中小学生的很多是非观念来自老师,师源性心理伤害给学生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甚至永远无法弥补。有时,一个事件甚至给整个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北京某小学2000年发生教师师打学生事件,校长处理不力。后虽然进行了处理,然而,该校2001年一年级才招到新生10人;而往年该校每年招新生80人以上。

    A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好,人也特别听话,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是人见人爱。一天,来了个代课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把全部课文抄三遍,第二天早上交。A回家即抄,直抄到11点,父母说:“你肯定听错了。”A说:“没错。”他从未不完成作业过,直到凌晨2点抄完。第二天上课,老师问:“昨天的作业谁做完了?”全班只有两人举手,一个是他,一个是女孩子。老师只说了一句:“谁做完了,谁是傻子。”A哑然。

    此后,A变了,不再不折不扣做作业,书也不爱读,最后只好转学走了。

    家庭、同学、社会和教师都可能由于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我们把由于教师的原因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如埃里克森提出以帮助学生最佳发展,努力排除正常发展的障碍,鲍德曼研究师生情绪的相互影响,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班图拉的自我功效论,德西的内部动机理论,尼克斯的任务卷入理论及习得性自弃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的研究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通过实验得到了有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文化传统、教学内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差异,课堂中师生的实际交往表现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国外的研究只能作为参考。

    本课题国内的研究情况如下: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关注,80年代中一些大中城市学者对中小学常见的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等心理适应问题开始研究,90年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化,使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大成绩,相关的研究有:“教师的角色的心理适应与冲突”(1994),“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1995),“教师的心理因素和课堂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995),“关于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结构自我认识的研究”(1995),“教师讲课的心理类型”(1996),“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1996),“教师评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1996),“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1997),“教师不良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及对策”(1997),“中小学教师的品质、行为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1997),“教师冷漠感的形成及其疏导”(1998),“课堂教学中教师心理挫折现象”(1998),“教师情绪与教学的内在关系”(1999),“教师防御性归因的危害及避免办法”(1999)“教学中的心理换位”(2000),“教师行为的示范作用及期望效应”(2000)。总之,中小学教师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教师的不适宜教育行为的干预实验也不多,未见师源性心理伤害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因此本项研究希望对此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形成教师正确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

        最近,笔者对北京某学校全体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老师:您知道我喜欢您的哪些行为,不喜欢您的哪些行为吗?请听我的心里话。”

        “学生喜欢教师的行为(按序排列,每条仅举一例):

    1、   知识面广,博学多才。

    ——A老师严肃而不缺乏风度,对学生宽容,却不偏心眼,见识丰富,博学多才,很好。

    2、   有过硬的基本功。

    ——B老师讲课非常风趣,爱讲一些我们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让我们懂了很多知识, 他板书清楚,教学方法好,认真负责。

    3、有好的教态:微笑、亲切、和蔼、风趣、幽默。

    ——我最喜欢C老师,喜欢她的风趣,喜欢她和我们开玩笑,不会的题她给我们耐心的讲,不会给我们留很多的作业。而且她保守秘密,遵守诺言,不故作严肃。她上课总逗人笑,不厉害,老跟我们笑眯眯的,很幽默。我喜欢老师笑,因为老师一笑好像给了我很多的温暖。

    4、上课认真负责,讲课清楚明白,语言简练,教学有方。

        ——我从D老师那里学懂了很多知识,而且老师很公平,从不大声讲话,特别关心我们,总告诉我们要注意写字姿势,保护好眼睛。老师上课不拖堂,很认真,很实在,我喜欢。

    5、对学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平,回答问题耐心。

    ——我非常喜欢E老师她那打抱不平的劲儿,经常主持正义。她能够按时上下课,也对我们认真负责,处理事情很公平,不骂人,平等待人.所以我喜欢她。

    6、诚实,有错勇于承认并改正。

    ——F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她是个知错就改的人,要是在学习上或其他方面,老师做错了就会承认错误。

    7、对人有礼貌,不爱生气,不训斥人。

    ——我最喜欢G老师,因为他很善良,对同学有礼貌,在他的微笑中,我最爱的就是他,他的心情就是这样的,他永远像阳光那样灿烂,永远会微笑。

    8、能和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做学生的朋友。

    ——H老师对同学很友好,就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和她在一起一点也不拘束,她人友善,不和我们斤斤计较。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还像我们的良师益友,我能和她说心里话。她对我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天气冷了,告诉我们多穿衣不要冻着了。我有解决不好的事情,就写给悄悄话信箱。

    9、漂亮,帅,有风度。

    ——I老师很年轻,幽默感强,风度翩翩,很酷,帅呆了。他和蔼可亲,新来不久,却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10、              服装得体,干净,整齐,讲卫生。

        ——J老师穿着干净整齐,很有风度,不会讲不文明的话,所以我喜欢。

        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行为(按序排列,每条仅举一例):

    1、 打人、骂人、说脏话,罚站、扔粉笔头,对学生不礼貌,在家和人吵架,不像老师。

        ——我不喜欢K老师,因为他如果看我们纪律不好,就惩罚我们,动不动就拿粉笔头扔人,跟体罚差不了多少。我不喜欢他骂人。而且,当炎热的夏天来临时,他也懒洋洋的,一这样,他有时就让我们自己学,不管我们, 他不认真上课,老骂我们。还有,他跟一些比较淘气的男孩总爱闹,把同学摔在地上,挠人的脖子。

    2、 知识面窄,没有才华,讲课死板,没水平,课上得枯燥无味。

        ——我最不喜欢L老师,因为她讲课十分死板,还留许多作业。她上课不会给我们带来微笑,还因为她老是不上课,一会停一会讲,我都听不清楚,所以不喜欢。老师讲课不会指引学生回答问题,讲课极为死板,听着就能睡着。上课纪律太差。

    3、 对工作不负责,上课讲与教学无关内容。

        ——我不喜欢M老师,不务正业,讲话口吃,上课没几分钟就抱抱他,夸夸他,学不到东西,讲些无关内容,深感讨厌。M老师上课很少讲课,同学在写字时,老师出去和别的老师讲话,而且还老说脏话,爱吸烟,不负责任。

    4、 口齿不清,说话罗嗦,口语太多,声音太大、太高、太小或太尖。

        ——N老师上课厉害,声音很大, 她讲话声音还特别尖,所以我不喜欢她。她真吓死我了,真是十分凶猛,还老假牛,她偏向,她该做个十分诚恳的人。

    5、 偏心,不公平,不调查就乱批评,不讲道理。

        ——我不喜欢O老师,因为他在别的班教用一种新的方法,而在我们班却还用旧方法,好像看不起我们,不信任我们。O老师总是偏向学习好的同学,就是真有错也不批评她们。不调查清楚老听信小人的话。

    6、 太严肃,厉害,不会笑,脾气大,吓死人。

        ——P老师简直是全世界最凶的人,一见到他,我的腿就发软,吓都吓死了,哪儿有心思上课?这位老师从来没有笑过,特别爱发脾气。

    7、 作业多,拖堂。

        ——我真的觉得Q老师经常留的作业太多了,晚上回家要写好长时间,或者有的题不会,她就大发脾气。她上的课没有一节不拖堂的。

    8、 不讲课,让学生自己看书,叫一个学生到前边来聊天,打听学生的隐私,不尊重学生。

        ——我不喜欢R老师,因为她每次上课时都坐在一边干自己的事,让我们在一边看书,什么也不管。每次上课40分钟,她用5分钟批评我们,再唠叨5分钟,真讨厌。她上课还总爱问我们家庭的一些问题或个人隐私 。她让一个同学读课文的时候,老是叫一个同学,问他家的情况,那同学读得好不好她都不知道。 

    9、 向班主任或家长告状,不为学生保守秘密。

        ——我不喜欢S老师,她虽然工作上很负责,但是她告状,这个毛病老是改不了,上次就给我向班主任告了一状,害得我大哭一场。

    10、              打扮过分,臭美。

        ——T老师她上课不好好上,老问别人衣服跟哪买的,鞋在哪买的。自己打扮过分,每天换衣服。”

    智利班迪博士在回顾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坎坷道路时,曾经说过一句含义深刻的话:“落后和不发达不仅仅是一堆能勾勒出的社会经济图画的统计指数,也是一种心理状态。”这句话对教育也适用。因此,减少对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之一是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是一种精细的、刻苦的、应带有创造性的、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需要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的形式多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这种个体作业方式,又极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的抑郁,往往在自豪感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精神紧张,封闭自己。教师必须自觉有效挖掘智能潜力,同时培养良好情绪和健全人格,从而增进心理健康,在教育中产生适当的行为。这不仅对教师自身十分重要,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现实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部分教师自身的观念、经验,教师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教师的繁杂工作和他人对其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一些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北京的几十所中小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研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分析教师的适宜与不适宜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丰富。根据教师在课堂中的适宜与不适宜行为的分类研究对各中小学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利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教师进行干预训练,将对我市教师培训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对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研究认为减少对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形成正确的教育行为。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是德:师德高尚,热爱学生;二是才: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这些固然不错,然而不够。21世纪教师还需要另一种重要素质,就是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能顺利而有效地适应教育环境,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师生关系而保持的良好心境。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行为全面地、协调地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正常,情绪健康,人格健全,良好的心理适应和人际关系。教师必须自觉讲究用脑卫生,有效挖掘智能潜力,同时培养良好情绪和健全人格,从而增进心理健康,在教育中产生适当的行为。这不仅对教师自身保健十分重要,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并不是很理想的:社会转型,竞争激烈;上级要率,学生难教;收入不高,负担不轻。许多教师的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之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的质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有人这样说:现在是一部分教育者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另一部分教育者再疏导之。如果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的水平,教师就容易对学生抱适度的期望,并具有适宜的教育行为,就更加容易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1、 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

        教师应明白自身职责:是培养能自学、身心健康、能适应环境、有责任感的人;是帮助学生学习好,在相应的考试中得到好成绩;是促使学生悟出学习奥妙和方法,学习有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教师要想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以获得来自学生、家长、同行的积极反馈,就要教师探索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学会探索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积极进行研究,使工作充满挑战性及新鲜感。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关注学生和谐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持续发展。

    2、 进自身素质是基础。

        骨干教师的标准:敬业精神;业务功底;教学艺术;研究能力。

        终生学习,是自我提高的动力;

        勤奋研究,是自我提高的基础;

        善创特色,是自我提高的灵魂;

        经常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途径。

        教师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还须使自己的进取心和平常心互补。

        首先教师要有进取心。既然做了教师,就要做一个胜任愉快的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教书育人,热心研究。教师要用自己出色的工作,使校长放心,自己安心,学生欢迎,家长满意。教师在进取的过程中,还要经得住别人的议论,善于变议论为动力,这是教师心理成熟的标志。其实,差不多每一个有成就的教师,全是在议论中前进的。我们要敢于进行公平正当的竞争,绝不成为蛊惑者的牺牲品。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与他人合作非常必要。有时不合作则两败俱伤,合作却可以双赢。

        其次教师要有平常心。这就是对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因势利导,而不刻意强求。做平常人才能具有平常心,把自己看成平常人,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不会由于学生的不服从而大动肝火,就不会看上级脸色而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教师做一个平常人,便能够坦诚地自我暴露,进行适当的宣泄,而不费心地伪装自己。教师就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处于安宁之中。教师前进的路上会遇到不少挫折:家庭、住房、事业、职称、朋友、收入等等都可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有一份平常心,就可以意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从而把挫折看成是挑战,耐心地工作,冷静地对待。而不像阿Q那样把头埋入沙中,因为精神胜利法绝不是心理健康。

    3、 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

        教师在教育中有适宜的行为非常重要。教师适宜的行为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教师不当的行为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适宜的行为主要是:

        ——善于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育者使劲,就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样的人,他们把全面发展理解成平均发展了。我们还是要承认学生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差异的,不要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其实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发展的最高点是不一样的。还是要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学生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人的能力在7个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它们是,数学能力、语文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自省能力。正常的学生总是有2-3种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长进行教育。对每个学生有一个适度期望。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人人都能在集体中得到承认和尊重,进而创造一种人人努力向上的班风。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每个学生身上的特长、爱好和点滴进步,捕捉并利用每一个时机进行教育。

        某小学体育教师Z老师一次上一年级的体育棵,内容是跳绳和投远。学生练习完跳绳把绳子系成一个小团,练习投远。Z老师讲解示范后,让同学们分组练习。当老师在女生组指导动作时,男生组的一个同学喊:“老师,L上树了!”L是班里一名最淘气的学生,纪律散漫。这时Z老师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以表扬的口气说:“你还会爬树?真棒!”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的跳绳挂到树叉上了。”得知这一情况后,Z老师表扬了他能够掌握爬树本领,并教育他,课上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不要自由行动,要注意安全,以免出现伤害事故。在课将要结束时,Z老师让L像小猴一样爬到了杆的顶端,下来时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喝彩。从此,L上体育课的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文化学习也知道努力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信任往往会成为学生进步的无形动力,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对学生了解、信任、理解,创设尊重和自由的教育气氛。中学生小F说到他的班主任Z老师有一次巧妙地用换位思考帮助了他:“我是个调皮大王。这次,因为上课说话又被Z老师留下了。Z老师说:‘我要帮助你改掉上课随便说话的毛病。’我梗着脖子说:‘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Z老师决定把我带回办公室慢慢训导,却意外地发现同室的老师锁了办公室的门下班回家去了。Z老师对我笑笑说:‘完了,我的门钥匙、车钥匙全拿不出来了。’我想了一个办法,于是说:‘老师,您等等。’就跑走了。我从三楼的教室里爬下来,跳到二楼的阳台上,又从阳台爬进了办公室的窗户,我从办公室打开门走了出来,Z老师非常惊奇。我告诉她我是怎么做的。她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的帮助——每一个人都需要帮助,你说是不是?’我终于点了点头,继而低下了头。”

    ——善于运用支持、指导、鼓励等技巧参与、影响学生群体发展。教师要经常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就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热心肠的人。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学生感到教师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学生既然受到了教师的关心,他也同样会去关心教师。这样相互之间就会有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了。我们要热情地关心身边的学生。当学生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就尽自己所能满足对方要求。帮助学生,不图回报。如果一个教师不真诚,即使他精通许多交往的技巧,也不会受学生欢迎。真诚是一种修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改善师生关系是核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师生关系的主导方面在于教师,为协调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监督和调节自身的教育行为。要热爱和尊重学生,讲求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设身处地去思考和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以便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来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师生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的过程。

        由于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认为只有通过老师教才能学,并想管束的旧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身心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以来他们个人的努力,教虽然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终究是外在的,只有学是内在的。教学相长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师生关系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余地,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刻苦学习。

        改善师生沟通的策略:

        ——尊重学生人格;

        ——鼓励学生表达;

        ——学会耐心倾听;

        ——宽容不同意见;

        ——耐心解释规则。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真诚的互补的人际关系。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工头、领导、严父、法官;而应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应该把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这必然使师源性心理伤害大为减少。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家楣等:“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2、胡俊娟:《实用教育心理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

    3、杨忠健:“表扬要适时适度”,《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4、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5、周国韬:“问卷调查法刍议”,《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第1期;

    6、李意如:《德育改革的思路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相关热词搜索: 成因 对策 性心理 伤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