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6篇

    时间:2022-08-15 11:24: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6篇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是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客观历史事实,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重大成果。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引领伟大时代、领导伟大斗争、进行伟大革命的历史实践中确立起来的,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重大决策,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脱贫攻坚,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巨大政治勇气、强烈历史担当、深厚人民情怀、高远世界眼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因此,“两个确立”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两个确立”是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政党自觉。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与担当,一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强大的政党是高度团结起来的“一整块钢”,而绝不能是来去自由的“大车店”、各取所需的“大卖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怎么做到政治上高度团结、思想上真正统一?那就要确立起领导核心,在政治和组织上有权威;确立起指导思想,在思想和理论上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举旗定向,就能做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让中国共产党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以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自觉与坚定,展现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的样子”。

      “两个确立”是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这是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新时代10年,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迈向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各种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将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更将前所未有。万山磅礴看主峰。为什么面对国际风云惊涛骇浪,中国这艘“复兴号”巨轮能行稳致远?为什么面对世界经济发展赤字,中国这列“复兴号”高铁能风驰电掣?“两个确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掌舵人、有了主心骨、有了定盘星,有了思想旗帜、有了理论武装、有了锐利武器,就会更加激发出蕴藏在中国人民身上巨大的精神主动和前进的磅礴力量,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在正前方。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非常鲜明地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入理解、深刻认识。

      我们清晰记得,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铿锵有力地发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历史最强音。自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起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十年弹指一挥间。习近平总书记洪亮的声音音犹在耳。1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撼动历史、惊天动地的巨大变化。在飞逝的时光里,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中国人亲历亲闻、感同身受,这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美好向往逐步成为现实,人民生活已进入相对殷实富足阶段,这是一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新时代10年来的伟大变革,见证着党和国家事业赓续传承、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充满生机,这是一个呈现光明前景的中国。

      最能刻画这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是,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最能体现这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是,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这10年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的巨大转换,展示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的百年大党恢宏气象,揭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恢宏发展的成就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沿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和人民就能无难不克、无敌不胜、无坚不摧。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现在,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赶考之路。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更加坚定的历史主动、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敢于斗争的意志品格、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什么道路、如何走好这条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个基点是什么呢?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从这些重要论述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和推动力量。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确保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我们要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现实、自己所拥有的力量,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被迟滞、不被阻断。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善于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进步,努力做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真正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10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这既是基于回顾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历程得出的重要论断,也是立足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的明确要求,着力彰显和突出强调战胜风险挑战所必需的坚定斗争意志和高超斗争本领。

      新时代伟大变革,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的结果。10年来,面对风险挑战,党紧紧依靠人民,在广大人民的坚定支持下,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干劲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取得了新时代伟大成就,推动了新时代伟大变革。

      新征程上,面对新的风险挑战,党要领导人民取得新的胜利,更需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前行路上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会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以中国之治引领世界之变。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是环环相扣、步步相因的有机整体,生动诠释了敢于和善于斗争的精髓要义,凝练深刻地指明了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中,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状态与意志品质、战略能力与策略办法。坚定信心,就是要坚定历史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信目标将如期实现、胜利必属于我们。迎难而上,就是无论风险挑战如何严峻复杂,绝不畏惧、绝不退缩,不怕鬼、不信邪,不惧牺牲、百折不挠,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吓倒的敢于斗争的意志、气魄和风骨。一仗接着一仗打,就是面对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做到多谋善断、从容应对,既强调敢于斗争、斗争到底的坚定斗志,又注意善于斗争、以迂为直的斗争策略,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分清轻重缓急、掌握抑扬顿挫,不疾不徐、不急不躁,步步为营、逐个击破。

      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有着雄厚底气和坚实根基。我们的底气和根基在于,我们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有党和人民百余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有绵延几千年而从未中断、蕴含丰厚思想文化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持天下为公,走人间正道,时和势都在我们这一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对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还会面临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风险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做,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有效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坚定不移实现战略目标。

      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是我们党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也是解决时代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制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到解放战争时期确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逐渐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后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这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要注重分析研究和深入把握,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要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把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紧紧围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发展大势,观察世界风云,善于思考谋划,强化战略研判。把实事求是作为第一准则,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合理愿望,找到最大公约数,制定符合实际、含金量高、简便易行的政策举措。善于总结基层创造,总结新鲜经验,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搞好顶层设计,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再高超的战略决策,再完善的政策措施,如果执行不到位,就等于一纸空文。要在不折不扣上动真格、下真功,一抓到底、一贯到底,决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创造性执行上动真格、下真功,在吃透弄清搞准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地方亮色、基层创意、群众认可的实招、硬招、高招,防止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党员干部心得感想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特别强调,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固底板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沿口参差不齐的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不过,如果木桶的底板一旦出现裂缝或漏洞,木桶容量将无从谈起。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补短板是立足当下、破解难题,而固底板是放眼未来、强基固本。短板补不齐,发展上不去;底板不牢固,时时有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在补齐发展短板的同时,更加重视夯实发展基础、固牢发展底板。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固牢科技创新、发展安全、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发展底板,不仅有助于夯实发展基础、推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还有助于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进而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固科技创新底板。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固科技创新底板,就是要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性力量和杠杆,以创新之桨,撑发展之舟,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一方面,通过改革基础研究评价、选题机制和激励制度,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生态,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创导向和对应用科学的支撑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固发展安全底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当前,世界动荡和变革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固发展安全底板,就是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水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固营商环境底板。稳住市场主体,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优则企业兴。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等,是市场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构件。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做好“放”的减法,降低准入门槛;做好“管”的加法,维护市场秩序;做好“服”的乘法,优化办事流程。固营商环境底板,就是要以营商环境优化来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进一步增强市场预期、企业信心与发展活力,真正把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

      固民生保障底板。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民生关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兼具经济、社会双重属性和双重意义,既是经济议题、也是社会议题,既是拉动内需的动力之源、也是长治久安的稳定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固民生保障底板,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尤其要在固底板的问题上加大力度,下大力气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推动实现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的良性互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