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新世纪文艺创作还要倡导英雄主义] 文艺创作倡导三江

    时间:2019-02-08 04:30: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毫无疑问,英雄主义是文艺创作尤其是主旋律创作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具震撼力的话语形态。文学艺术中的英雄主义往往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艺术塑造而实现。英雄形象是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统一,是集体利益与个人人格魅力的统一,是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统一,是崇高美学和社会正义最顽强的精神符号,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意识与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在中华民族迅速崛起和全面复兴的今天,在全球化、娱乐化和消费主义思潮泛滥的今天,英雄主义和对英雄的塑造无论从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彰显,还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上来看,都是当代文艺创作者无可回避的精神母题。
      首先,历史地看,英雄话语即时代话语,它总是一个民族在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的最强力的呼告。五四时期,出于文化启蒙和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鲁迅就在《摩罗诗力说》中呐喊,期待能鼓舞人心的“伟大壮丽之笔,独立自由之音”,能超脱古范的“刚健抗拒破坏之声”和“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能“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和“援吾人出于荒寒者”的宏文巨作,最终以此来唤起民众,孕育出更多的“自觉勇猛、发扬精进”、“破中国之萧条”的“精神界之战士”,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英雄主义话语。20世纪30 年代,茅盾以《子夜》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标举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典型理念:使创作在紧贴时代脉动和“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极力凸显文学的“时代性”和“社会化”特点,在吴荪甫等人身上完成了其时代英雄的悲壮书写。在1953 年9月召开的二次文代会上,创造英雄人物形象的问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时代主潮最具号召力的文艺旗帜被正式提出,周扬在报告中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首先要求我们的作家去熟悉人民的新生活,表现人民中的先进人物,表现人民的新的思想和感情。”“文艺作品所以需要创造正面的英雄人物,是为了以这种人物去做人民的榜样,以这种积极的先进的力量去和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的和落后的事物作斗争。”从而开启了一个以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主调的“红色经典”的创作时代。
      马克思主义认为,英雄主义是由社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伟大任务引起的。时代精神就是英雄话语的主题内核。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旗帜和本质,也就是构建文学价值的核心、方向与动力。文学艺术必然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才能不断发挥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革命文艺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必须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成为社会主义英雄形象创作的奠基性纲领。“新的人物”是指在长时期艰苦卓绝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民主宰自己命运、自觉创造历史的伟大潮流。新的人物创造着新的世界,新的世界又不断孕育和产生新的人物。文学艺术描写“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才能顺应和满足时代的审美需要,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和服务于人民群众推进历史变革的斗争。邓小平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根据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时代需要,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历史使命。今天,我们也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也必将产生伟大的文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洪流,必将孕育和涌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光辉业绩,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的时代不仅是需要英雄的时代,实际也是产生无数英雄的时代。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伟大的革命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没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就无法想象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因此,塑造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人和新的英雄形象,毫无疑问应该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是基层民众的英雄。……当前中国文学要积极地塑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的英雄人物”。当今的英雄,就是在各个阶层中涌现出的优秀分子。现代性的分化进程使得社会构成发生深刻变化,工人、农民、解放军之外,拼搏在经济战线的、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为社会创造较大财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建设者,理所当然成为文学可歌可泣的英雄。军旅作家柳建伟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英雄时代》讲述的就是红色家族的新人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大潮中如何续写祖辈们在战争年代的英雄情怀。主人公史天雄辞去了电子工业部副司长职务,成为一个超市经理。他要做新的时代英雄――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搏击的英雄。他有英雄的激情,不断开辟经济领域的战场。他有英雄的责任感,铁肩担道义,不惜以自我的牺牲,去探索共产党人掌握经济脉搏的道路。他有英雄的气魄,他梦想着把仅有90多名员工的小超市,发展成中国的“沃尔马”,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连锁店。当代英雄的理想主义和实践精神在史天雄身上得到一一体现。另外像《抉择》中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的“平民市长”李高成,《大法官》中体现现代法制理性精神内涵的留法女法官林子涵,《炮群》和《突出重围》中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致力于现代国防事业的新型高级指挥员苏子昂、朱海鹏,《英雄无悔》和《大雪无痕》中维护社会正义,打击犯罪的警界英雄高天与方雨林,都是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流之中各社会阶层中的当代英雄。
      其次,现实地看,英雄话语即国家话语,英雄主义永远是主旋律创作的最强音符,是传递和塑造国家意识形态的必由之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因为英雄形象的塑造,必然承载着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文化建设时深刻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面对当今中西文化交汇、新旧观念碰撞的大背景,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如何体现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是主流文艺的国家使命。核心价值统领下的英雄话语是对国家话语最集中、典型的艺术诠释,是民族凝聚力的价值枢纽。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英雄是民族的杰出代表。从第十二届“华表奖”和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获奖作品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到一大批体现中华民族不朽精神和价值认同的英雄形象和英雄主义气概。除了《上将许世友》《铁道游击队》里的战斗英雄,《石破天惊》里的当代军人英雄之外,更有《东京审判》中塑造的在法庭上凛然正气和睿智斡旋的中国法官,《恰同学少年》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风华正茂自强不息的少年俊杰形象;《张思德》以平民视角表现了普通士兵张思德对于革命工作的极大热忱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精神面貌,以平凡显现伟大;《我的长征》则以个人记忆的方式,展现了红军小战士王瑞历经亲人的死难,一心“跟着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云水谣》则生动展示那一代人对爱情和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另外《乔家大院》中则显现了乔致庸身上那种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大染坊》中的陈寿亭出身孤儿,白手起家,一路奋斗,化敌为友,终成大家,这是旧中国山东民族企业家成长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齐鲁文化背景中大部分英雄人物的成长范式。历史的经验和时代的要求启示我们,只有塑造自己的民族英雄,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艺术地看,英雄话语即主体话语或崇高话语。众所周知,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两次祛魅的过程,一次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潮流下对革命文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发出“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我想做一个人”的呼号;一次是1990年代文化文学活动中去精英化,在商业主义推波助澜下大众文化迅速崛起。两次祛魅虽然在还原人的本真状态上有着积极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审美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的式微,英雄主义的退却,文艺作品更多地表现为对现代社会物性的迷离和感性的刺激。相当多数作家逐渐放弃了文化启蒙的承诺,废止了对人的终极意义的价值关怀和价值判断,亵渎神圣、躲避崇高、拥抱世俗,玩的就是心跳,崇高、信念、理想、真诚遭遇调侃和恶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借助于商业消费渠道以及网络媒体的自由空间强势复活。严肃文学受到冷落,英雄话语被边缘化。文艺作品更多地沉迷于宫闱秘闻、权谋争斗以及个人私密体验,种种现象表明文艺在丧失自己的主体理性,崇高与悲壮的美学品质迷离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庸俗中。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当代文艺创作者有义务重新担负起守卫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责任。雪莱曾经在《为诗辩护》一文中,对真正的诗人(文艺创作者)备加赞扬:“在一个伟大民族觉醒起来为实现思想或制度上的有益改革而奋斗当中,诗人就是一个最可靠的先驱、伙伴和追随者;……是不可领会的灵感之祭司;是反映出‘未来’投射到‘现在’上的巨影之明镜;……是能动而不被动之力量。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换言之,当前消费语境下,我们时代的文艺创作者绝不能在泛娱乐化和商业化洪流淹没自我,而必须怀抱崇高的精神信仰和英雄主义的情操,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创造出真正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
      英雄是一种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的愿望理想和行动力量的化身,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社会不断发展、人性不断丰盈的根本的力量源泉。英雄话语见证了文艺对时代生活最积极最旺盛的表述能力,出示了文艺对国家民族最理性最崇高的使命意识。今天,如何塑造具有感召力和普遍认同感的英雄人物形象及其价值观念,已成为主流文艺创作的重要课题。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诠释当代英雄的内在尺度和正确方向,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历史必然。

    相关热词搜索: 新世纪 英雄主义 倡导 文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