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及差异研究

    时间:2021-01-26 14:01: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鑫

    [摘 要]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效应、差异和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使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下降了40.5%,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不同互联网使用类型的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存在差异。学习、娱乐、社交、获取信息,从高到低对老年人社会隔离产生明显的降低作用,而商业活动的影响不显著;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互联网使用对中高龄、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影响程度更大。基于此提出要持续推进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率,重点推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针对性的互联网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社会隔离;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D669.6;TP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3-0461(2020)09-0053-07

    老年人社会隔离问题已成为令人担忧的公共健康问题[1],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充分。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峻,到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 388万人,占比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6%①,正在向深度老龄化逼近。同时,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期,预计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 900万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②。高龄、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的迅速增长,将使面临社会隔离风险的老年人数大量增加。处在社会隔离中的老年人,会增加出现抑郁[2]、日常活动能力受损[3]等不良结果的概率,进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③。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将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互联网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的新工具和新空间。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老年人网民数量已由2015年底的2 683万人、占比3.9%,增长为5 893万人、占比6.9%,互联网继续向中老年人群渗透④。已有研究指出,互联网使用不仅对重构老年人社会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也对促进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产生积极影响[4]。因此,在此背景下,从互联网使用视角研究其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以便找出更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来降低老年人社会隔离的消极影响,实现健康、积极的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尽管当前研究对社会隔离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认同为社会隔离是指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缺失的一种状态[5],与孤独不同,社会隔离是一种客观的缺失状态。社会隔离对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影响更为明显,处于社会隔离中的老年人不仅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早逝[6]等严重后果。在国外,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问题较早受到关注。从工作领域退出后的老年人社会网络逐渐缩小,随着心身健康的丧失,其社会参与也不断减少,从而可能导致老年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缺失。对于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人口学特征。心理健康差、自评健康差、健康预期低、基本生活能力受损、抑郁等老年人社会隔离风险高,而高龄、高中以上学历则会降低社会隔离风险[7]。第二,家庭层面。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8]会降低社会隔离风险,而居住环境的改变则会增加社会隔离风险[9]。第三,社会支持层面。退休导致的社会互动减少,会增加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风险[9],而社会参与能够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10]。在国内,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问题却很少受到关注,仅有个别学者从老年人内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同时,互联网已逐渐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11]。老年人群体使用互联网可以获取新知识、促进与亲友的联系、与年轻人交流[12]。此外,互联网使用還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如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旅游信息[13],促进同龄人间沟通交流和线下活动。互联网作为交流工具和娱乐平台,增加了与外界的联系,降低了老年人孤独感水平[14]。而限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较为滞后,尽管有个别学者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差异和身心健康[15]等进行了探讨,但大都是使用间接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互联网的影响效应。

    综上,尽管国外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和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较早,但均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从个体差异层面分别探讨社会隔离、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是忽视了内在机理的解释,二是缺乏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而在国内,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和互联网使用的研究均较为缺乏,因此基于我国国情,从互联网使用视角探讨其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利用最新的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并进一步使用直接测量指标——“互联网使用感知有用性”探讨不同互联网使用类型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差异,以更精确地了解其影响机理,进而有效降低老年人社会隔离风险,促进积极健康老龄化。

    二、互联网使用影响社会隔离的解释框架

    (一)互联网的社交属性维系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16]提出,人际关系网络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心圆,离圆心越远,关系越疏远。老年人退休后,一是与外围同事间的联系减少,关系减弱甚至中断;二是重心从工作转向家庭,例如迁移到子女工作地,进行隔代照料,使老年人的亲朋网络联系减弱;三是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背景下,老年人独居与空巢现象更为明显。与同事、亲朋、子女联系的减弱甚至中断使得老年人的社会网络逐渐缩减,从而出现社会隔离风险。而社交属性作为互联网最基本、最重要的属性,最大优势在于借助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多样、灵活、全面的互动联系。借助互联网,一方面,增加了老年人与亲朋等社会网络成员的联系频率。有数据显示,借助互联网与子女、亲戚联系等家庭感情维系,是老年人最经常使用的方式⑤,与血缘以外的社会关系如邻居、同事、同学联系也占60%—70%的比例⑥。另一方面,互联网使用也提升了老年人与社会网络成员间的亲密关系。数据显示,35%的老年人和25%的中年子女认为使用社交网络后与其子女、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⑦。综上,互联网使用既增加了老年人与社会网络成员的联系频率,也提升了与社会网络成员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可以有效维系老年人的社会网络。

    (二)互联网的娱乐属性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指出,社会参与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进行社会参与的成员必然会考虑成本-收益问题[17],线下的社会参与,会随着老年人社会参与身心能力的下降而减少。时间、空间、经济是影响社会参与成本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必然面临线下社会参与的时间花费增多、移动距离缩短、经济成本相对增加等问题,导致老年人减少甚至中断线下社会参与。而社会参与是老年个体接触社会、参与人际交往、保持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避免个体处于封闭状态。互联网的娱乐属性,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并降低身体能力的要求,借助虚拟平台参与相关娱乐类、益智类活动,实现线上参与,进而可弥补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而导致的线下社会参与减少,从而增加了社会参与的可能性。

    (三)互联网时效属性提升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穆光宗的丧失理论假说[18]指出,老龄化可以解释为一个社会角色、心身健康、理想价值丧失和丢失的过程。“丧失过程”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落差和生活适应上的困难,出现无用感、无助感,产生烦闷、抑郁等心理问题,增加了社会隔离风险。老年人生理上的丧失无法避免,但心理上的丧失则可通过追求兴趣爱好,提升心理健康得以调整。随着老年人需求日益多元化,线下生活难以满足老年人实时便捷和个性化的需要。互联网的高效率与实时便捷特征,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不受地域、时空限制,高效地搜索信息和享受服务,满足其兴趣爱好需求。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平台,老年人可以便捷地获得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其全方位、多元化的需求,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社会隔离风险。

    综上,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娱乐属性及时效属性可从维系老年人社交网络、促进老年人生活参与、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三方面作用于老年人,从而降低老年人社会隔离风险。为进一步验证上文的解释框架,下文将利用CFPS(2018)数据,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对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进行验证。

    三、数据、模型及变量[]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8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年数据,该数据库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ISSS) 实施调查,数据涵盖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包含社区、家庭、成人和儿童四种问卷,问卷涵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港、澳、台地区),样本规模达到32 669个,具有较好的全国代表性。本文选取了目前最新的2018年数据,该数据中较全面地表述了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能够准确验证不同的互联网使用类型对社会隔离的影响。

    本文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样本,剔除缺失值及样本中的“不知道”“拒绝回答”等无效数据,最后选取的有效老年人样本为6 819个,其中属于社会隔离的样本为2 177个,非社会隔离的为4 642个,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发生率为31.9%。同时,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样本为713个,不使用互联网的样本为4 407个。

    (二)实证模型

    本文考察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变量社会隔离为二分类变量,当结局发生率大于10%时,如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计算比值比(OR),可能导致结果被高估。因此,使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来考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隔离的影响。

    在Log-binomial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服从二项分布,且因变量(Y=1)概率的对数与自变量呈线性关系,即:

    P (Y=1 | X1,X2,…)=eXβ[JY] (1)

    [JP4]式(1)中,Xβ=β0+β1X1+β2X2+β3X3+…+βKXK。β表示在控制其他自變量时,自变量(X)与因变量(Y)关联的回归系数PR=exp[KG-*4](β)。

    (三)变量界定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社会隔离,它是一种客观的状态——即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孤立或被隔离状态,这可能是由于身心不健康造成的,也可能由家庭因素、社会参与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本文采用Berkman & Syme[19]提出的SNI(Social Isolation-Social Network Index,社会隔离-社会网络指标),从婚姻、信仰活动、组织参与、亲密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测量。四项指标总分区间为0—4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隔离的程度越深。将信仰宗教归为是否有信仰活动,有记为1分,否则为0分。综上所述,因变量社会隔离的衡量指标包括婚姻、组织参与、信仰活动、亲密关系四个方面,每项“参与”记1分,否则记0分,总分为0—4分不等,其中1分及以下的老年人处于社会隔离状态,2分及以上的老年人为非社会隔离状态。表1显示我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均值为0.319,总体而言,我国老年人处于社会隔离状态的发生率较高,值得警惕。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互联网使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①是否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上网?②是否使用电脑上网?其中任何一项或两项都回答“是”则记为互联网使用,“否”则为不使用。与此同时,不同互联网使用类型,可能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有不同的影响效果。聊天、看新闻、听歌、追剧是中老年人上网的四大喜好⑧。第一,聊天即社交需求。老年人使用互联网与子女、亲朋保持联系,维系情感。第二,看新闻即信息接收。老年人通过互联网积极获取信息,融入社会。第三,听歌、追剧即娱乐需求,老年人通过浏览网页和观看影视等娱乐休闲活动,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本文选用互联网使用类型的感知有用性,选取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接收信息”“娱乐”的重要性三个指标;同时,考虑到老年人再学习及网络购物的兴起,增选了“学习”“商业”的重要性两个指标,共五个变量衡量不同互联网使用类型。表1 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比例约为11%,认为互联网使用对社交重要的老年人比例约为7%,信息接收约为18%,娱乐约为6%,学习约为3%,商业约为2%。

    此外,参考已有研究,本文选取老年人的性别、户籍、教育、健康状况、慢性病、抑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收入、社会地位及家庭照料、养老保险、是否工作等作为控制变量。样本显示男性老年人比例为46.1%,略低于女性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占比26.6%,远低于农村老年人;初中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6.0%,远低于小学及以下老年人;健康较好老年人占比52.4%,略高于健康较差老年人;未患慢性病老年人占比31.0%,远低于患慢性病老年人;未患抑郁老年人占比84.1%,生活完全自理(ADL)老年人占比76.7%,收入较高老年人占比71.3%,社会地位较高老年人占比80.1%,参与家庭照料老年人占比41.0%,参与养老保险老年人占比83.7%,有工作老年人占比47.4%。

    四、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

    研究通过三个回归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及控制变量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效应。表2中模型1为全样本回归结果;模型2、3分别为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的回归结果。表2显示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的回归系数为-0.40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果说明互联网使用能显著降低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即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比不使用老年人社会隔离降低40.5%。同时,在城乡样本中,互联网使用分别在10%、5%的显著性上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产生显著影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比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状况分别降低27.5%、39.3%,互联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

    从控制变量来看,全样本中:性别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状况低了19.5%。初中及以上文化也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比小学及以下社会隔离状况要低29.0%。健康方面,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比较差的老年人低了12.5%,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比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低了13.1%,ADL完好的老年人比受损的老年人低了24.0%,而未患抑郁的老年人比患抑郁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风险低了76.5%,这说明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极为显著,从而印证了上文的解释框架。主要的解释是,身心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社会参与频率更为频繁。例如,参与各种老年人文体活动,通过兴趣的满足和人际交往,拓宽了老年人的社会网络,从而降低了社会隔离风险。同时收入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状况也显著低于收入较低和社会地位较低的老年人,分别降低了20.7%、15.1%,且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可能的解释是经济状况较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拥有更丰富的社会资本,促进了与子女、朋友等成员的社会交往频率,降低了社会隔离的风险。有工作的老年人社会隔离状况比没有工作的老年人低了34.8%。可能的解释是有工作的老年人其社会网络仍在继续维持,面临社会交往缩小和人际隔离的可能性较小。

    从城乡差异来看,性别、养老保险对城市老年人显著,但对农村老年人不显著,而教育、健康状况、患慢性病、社会地位对城市老年人不显著,但对农村老年人显著,可能的解释是城乡差异所致。从性别来看,农村老年人普遍社会网络较小,老年人均面临社会关系缺失的风险。在教育方面,一是城市老年人教育程度的差异较小,二是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即使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也可通过社会参与扩张社会网络。在健康方面,城市医疗资源较为丰富,老年人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城市老年人适老化设施相对完善,老年人出行便利,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影响较小。在养老保险方面,未参与养老保险的城市老年人,处于社会底层的可能性较大,社会网络较小,社会隔离的可能性更高,而未参与的农村老年人,更可能是对养老保险不信任的主观认识问题,并不能充分反映其社会网络状况,因而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不显著。

    综上,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风险,从而验证了上文的解释框架。同时,从控制变量来看,男性、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健康、未患慢性病、不抑郁、ADL完好、收入较高、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等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风险较低。这与Victor等[7]、Goll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二)互联网使用类型的感知有用性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差异

    已有研究使用间接测量指标发现,不同的互联网使用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15]。那么不同类型的互联网使用是否会对老年人社会隔离产生影响?影响的效应如何?本文将使用互联网不同类型的直接测量指标“互联网使用感知有用性”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表3通过五个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娱乐、获取信息、学习、商业的重要性,探讨不同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差异。

    模型4是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重要的老年人社会隔离比不重要的老年人低了37.4%,且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5是使用互联网时进行娱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重要的老年人社会隔离比不重要的老年人低了43.2%,且在1%水平上显著;模型6、7分别是使用互联网进行获取信息、学习的重要性,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重要的老年人社会隔离比不重要老年人分别低了18.3%、56.6%,且均在5%水平上显著;模型8是使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重要性,结果尽管为负向影响,但却不显著。从结果来看,互联网使用感知有用性中,学习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娱乐、社交、获取信息。可能的解释是互联网作为集合了信息、社交、娱乐、学习等的综合性平台,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从影响程度来看,学习影响最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学习既能促进老年人的线上、线下课堂参与,增加社会互动频率。同时通过继续教育,获取新知识,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娱乐可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兴趣爱好追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则主要侧重在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而信息获取则主要是为了了解外界信息,打发闲暇时间,故而娱乐、社交、信息获取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商业活动不显著可能的解释,一是使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老年人比例较低,仅为1.7%;二是线上的商业活动更多的是一次性买卖,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交网络影响较低。因此,上述結果再次验证了互联网使用的社交、娱乐及实效属性可显著对老年人的社会隔离风险产生影响。

    ⑧图解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人民网,[BF]http://yuqing.people.com.cn/n1/ 2018/0629/c405625-30096878.html,2018年6月29日。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Z].geneva:WHO,2015.

    [2]MATTHEWS G,NIEH E,VANDER W C,et al.Dorsal raphe dopamine neurons represent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isolation[J].Cell,2016,164(4):617-631.

    [3]LEI P,XU L,NWARU B I,et al.Social network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old adults in urban areas:results from 4th national household health survey[J].Public health,2015,131:27-39.

    [4]靳永爱,赵梦晗.互联网使用与中国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9(6):44-55.

    [5]JANG Y,PARK N S,CHIRIBOGA D A,et al.Risk factors for social isolation in older Korean Americans[J].Journal of aging & health,2015,28(1):3-18.

    [6]SATO T,KISHI R,SUZUKAWA A,et al.Effect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on mortality of the elderly:how do the influences chang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08,47:327-339.

    [7]VICTOR C,SCAMBLER S,BOND J,et al.Loneliness,social isolation and living alone in later life[J].Reviews in clinical gerontology,2000,10(4):407-417.

    [8]GOLL J C,CHARLESWORTH G,SCIOR K,et al.Barriers to social participation among lonely older adults:the influence of social fears and identity[J].Plos one,2015,10(2):e0116664.

    [9]KLINENBERG E .Social isolation,loneliness,and living alone:identifying the risks for public health[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6,106(5):786-787.

    [10]BUZ J,SANCHEZ M,LEVENSON M R,et al.Aging and social networks in spain:the importance of pubs and church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4,78(1):23-46.

    [11]SMITH A.Home broadband 2010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J].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2010(3):540-565.

    [12]LAM J C Y,LEE M K O. Digital inclusiveness-longitudinal study of internet adoption by older adult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6,22 (4):177-206.

    [13]CHOU W H,LAI Y T,LIU K H .User requirements of social media for the elderly:a case study in Taiwan[J].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3,32(7-9):920-937.

    [14]COTTEN S R,ANDERSON W A,MCCULLOUGH B M .The impact of ICT use on loneliness and contact with others among older adults[J].Gerontechnology,2013,15(2):e39.

    [15]汪连杰.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8(4):101-108.

    [16]費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3.

    [17]CARSTENSEN,LAURA L .Social and emotional patterns in adulthood:support for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J].Psychology and aging,1992,7(3):331-338.

    [18]穆光宗.丧失和超越:寻求老龄政策的理论支点[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4):45-53.

    [19]BERKMAN L F,SYME S L.Social networks,host resistance,and mortality:a nine-year follow-up study of alameda county resid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79,109(2):186-204.

    [20]LITWIN H,STOECKEL K J .Social network and mobility improvement among older Europeans:the ambiguous role of familyties [J].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2013,10(3):159-169.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and Difference of Internet Usage

    on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Chen Xin

    (Center for Social Security Studi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CFPS in 2018,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impacts,differences and heterogeneity of Internet usage on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et usage reduces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by 40.6% and passed the robustness test,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net use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learning,entertainment,socializing and obtaining information from high to low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significant impact,while the impact of business activities is not significant;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usage on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with different ages and education levels is heterogeneous.Internet usage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social isolation of the elderly with middle-aged,junior high school and above education levels.So itis helpful to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usage among the elderly,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in rural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and provide targeted internet using skills.

    Key words:  internet usage; social isolation; elderly

    責任编辑 (责任编辑:张丽阳)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老年人 隔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