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把握世界产业大变局的战略先机

    时间:2021-01-28 04:24: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当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出现的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的总体概括。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世界产业格局也将迎来百年之变,经济增速放缓、再工业化、逆全球化等潮流涌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三期叠加”的机遇和挑战,要积极应对世界产业格局百年剧变,化解经济发展面临的种种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百年大变局;  世界产业格局;  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1-0044-04

    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由原始封闭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转变,物质生产活动打破国家边界,形成了以全球产业分工为基础的世界产业格局。从历史上看,世界产业格局经历了两次浪潮,构筑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产业格局也将迎来深刻调整重塑。我们应主动塑造有利的发展态势,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推动世界产业格局变化的两次浪潮

    自近现代以来,世界产业格局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发展浪潮。第一次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浪潮,开启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人类通过“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实现了对自然力的征服,创造了“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1同时,工业化浪潮重塑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退居次要地位,机器化大生产成为人类物质生产的主要方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对立转化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在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100多年间,工业制造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就业人口成为劳动人口的主体。工业化浪潮结束了农业文明的统治地位,推动人类社会跨入工业文明,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率先完成工业化的英、法、德、美等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其国力超越传统农业国家,成为19世纪后世界秩序的主导者。工业化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工业国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大量攫取农业国家资源,最终塑造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西强东弱”国际产业格局。

    第二次是去工业化浪潮。20世纪60—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滞胀危机,2传统产业格局遇到挑战,工业国家开始将制造业向外转移,这一过程被称为去工业化过程。“去工业化是一个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制造业绝对和相对规模不断下降的现象。”1如果一个国家在较长时间内出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比重、制造业产品占出口总产品比重等指标持续下降,则可以认定这个国家或地区正在经历去工业化过程。从世界产业格局变迁的视角看,去工业化进程本质上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世界范围内此消彼长的过程。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完成去工业化进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低于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70%,金融、地产等虚拟经济逐渐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人类社会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去工业化浪潮客观上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承接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世界制造业中心完成“从西到东”的转移,但“西强东弱”的全球产业格局依然没有打破。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将产业链分解为多个环节,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牢牢占据着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赚取大部分生产利润。

    推动世界产业格局变革的两次浪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产业格局调整的根本动力。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产业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生产力进步推动产业链的核心产业变迁,进而带来产业格局的调整。二是国际格局对产业格局具有深刻影响。世界产业格局是国际大格局的一个子系统。从历史上看,一个时期内主导世界秩序的国家集团将综合利用自身优势和影响力,在产业全球分工中占据核心地位,并不断累积发展优势,强化其对世界产业格局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产业格局的变化也会对国际格局产生反作用。去工业化浪潮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2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格局“东升西降”的演变,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诱因之一。

    世界产业格局正加速重塑与重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呼之欲出,大国博弈日渐凸显,国际体系面临深度调整,世界产业格局也同样面临百年之变。

    发达国家掀起再工业化浪潮,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塑。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去工业化进程推动全球制造业大转移,完成去工业化的国家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金融、地产等高附加值产业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进入“黄金时期”。但去工业化进程也导致相关国家制造业严重衰退,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随着去工业化国家实体经济萎缩,大量资本流向地产、金融领域,经济泡沫集聚,最终在2008年爆发全球次贷危机。这次危机让发达国家对去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深刻反思,纷纷推出促进制造业回归、恢复实体经济活力的发展战略——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先后制定《制造业促进法案》《减税与就业法案》,鼓励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德国推出工业4.0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日本《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建议日本制造业应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再工业化浪潮,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传统产业发展路径,让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再工业化对全球产业链造成巨大冲击,居于产业链上游的发达国家重新回归制造业,新兴国家开始谋求产业升级,向产业链上游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由互补关系逐渐转变为竞争关系。这也是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复苏的重要原因。

    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实现长期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全球化浪潮下,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牢牢控制全球产业链的研发和流通环节,形成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全球产业布局。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从事制造加工环节的生产。发达国家既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也是最大受益者。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经历了次贷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开始陷入“产业空心化”困境。在此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为了推动本土制造业复兴,不断掀起逆全球化浪潮。以美国为例,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主导了新一波的逆全球化动作,先后退出TPP、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韩贸易协定,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并针对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加征相关产品关税,严重阻碍了各国间正常的贸易合作。全球化进程遭遇突如其来的剧烈冲击,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压力。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报告》显示,受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0年6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增长率为-4.9%。在逆全球化和经济增长乏力的双重压力下,世界产业格局受到较大冲击,全球产业链将重塑平衡状态,多元化、去中心化的趋势开始凸显,单一产品—单一生产国模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很多生产会分散化、本地化。“西强东弱”的产业格局将逐渐被多元化、去中心化的新体系取代。

    新科技革命推动产业格局大变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孕育出新的产业格局。当今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诸多颠覆性技术集中涌现,科技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各国政府正积极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争取占据未来新技术主导下产业格局的有利位置。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法国政府颁布了《法国机器人发展计划》,美国政府发布《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德国推出《德国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哪个国家能够在新技术创新上占得先机,哪个国家就能在未来世界产业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未来世界产业格局将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调整重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高度融合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流通的全过程。产业链条缩短、分工边界变得模糊,制造业由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将被广泛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应用将打破现有国际产业分工布局,贸易规则也将深刻调整,以技术、知识和智能资源为支撑的新型跨国公司将成为全球产业分工重新布局的主导力量,世界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世界产业格局调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战略,争夺中高端制造业主导权更加激烈;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入快速工业化通道,制造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应积极应对世界产业格局百年剧变,主动化解矛盾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世界的份额占到28%以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1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我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下降。从总量上看,我国已经出现制造业就业人口下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减少的趋势,去工业化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更需要凸显实体经济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围绕加强制造业强国建设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陷入“产业空心化”的陷阱。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当前是新科技革命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谁能把握新科技革命的趋势、特征和战略先机,谁就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中获得领先优势。我国经济总量大、增速快,但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在许多关键领域还存在被其他国家封锁的风险。2018年至今,美国不断使用技术封锁和芯片禁运等手段打击我国企业,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关键技术上的差距。“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2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致力于促进我国发展方式從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奋力在关键技术创新上实现突破,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中国产业新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紧密连在一起,要适应世界产业格局变化要求,必须着眼在全球配置资源,坚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全面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面对世界产业格局的百年之变,必须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开放的经济体系。不仅要将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引进来,还要推动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不仅要保持东部沿海地区开放传统,还要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开放;不仅要推动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开放,还要加大云计算、5G等新技术领域开放。面对逆全球化的挑战,我们更需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本文是国防大学国家发展战略课题“百年大变局视野下的国家发展”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29.

    (作者简介:王一新,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国家发展战略教研室副教授)

    责任编辑 / 袁   瑛

    猜你喜欢工业化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思考试析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内涵关于我国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几点认识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研究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擘画高考备考近代化专题的复习对策和思考国有煤炭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思考如何在党建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基于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例的探究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先机 把握 战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