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肠溶阿司匹林剂量

    时间:2019-02-06 04:41: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 探讨睡前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斯匹林(M-ASA)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   方法 将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M-ASA 100―150 mg 睡前口服,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M-ASA早晨顿服,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血压的下降情况。 结果 1个月后两组病人间的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睡前口服M-ASA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关键词】 睡前服药;阿司匹林;原发性高血压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126-02中图分
      类号:R 544.1文献标识码:A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临床治疗药物有多种。长期以来,阿司匹林在高血压患者的一级和二级乃至三级预防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对于其在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欧洲IST和中国CAST研究均提示了M-ASA在高血压病人卒中的预防有积极作用,近来亦有资料提示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服用M-ASA可以影响血压的波动。为了解小剂量M-ASA睡前和晨间顿服两种方式协助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时血压变化的差异,本院内科心血管专业组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的3年间探索上述两种方法的临床介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20例病例来源于近3年内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人,诊断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血压按该标准分级。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42―78岁,平均61±8.5岁。高血压1―2级78例,3级42例;低危10例,中危35例,高危56例,极高危19例。伴冠心病81例、高脂血症32例、高血压肾病11例、糖尿病35例,均排除阿司匹林用药禁忌证病人。所入选的高血压病人按住院时间先后依次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血压1―2级37例,其中140 mmHg≤SBP≤179 mmHg者30例,90 mmHg≤DBP≤109 mmHg者28例;血压3级22例,其中SBP≥180 mmHg者19例,DBP≥110 mmHg者16例。对照组中血压1―2级41例,其中140 mmHg≤SBP≤179 mmHg者32例,90 mmHg≤DBP≤109 mmHg者25例;血压3级20例,其中SBP≥180 mmHg者17例,DBP≥110 mmHg者15例。治疗前后均常规行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空腹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酶原时间、ECG等检查,根据上述检查资料综合评价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并发症、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层以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资料比较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
      2.研究方法 所有病人在降压药干预下血压降至Ⅰ级高血压水平后予M-ASA介入,观察组在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M-ASA 100―150 mg 睡前口服,对照组则给予相同剂量的M-ASA早晨顿服,疗程3个月。记录两种方法介入前、1个月后、疗程结束时(3个月)的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病人血压的下降情况。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经PEMS 3.1软件包处理,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不良反应 120例病人服用M-ASA依从及耐受性好,均未发生与相关的出血、腹泻、过敏、哮喘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异常反应。
      
      讨论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已有多项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明收缩压下降10―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5―6 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血管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1],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而M-ASA的应用可以使病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受益[2]。与之相关的心血管健康研究调查了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长期口服M-ASA与卒中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男性病例,是否服用M-ASA与卒中的关系不明显,而女性患者则明显获益[3]。HOT研究低剂量M-ASA抗凝以及血压降至何种程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结果发现,M-ASA组及安慰剂组比较,前者能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发生复合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4]。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应用于临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临床上更多关注热点是其小剂量肠溶片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时所产生的抗血小板凝集的效应,甚少涉及到该药的药理学效应与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和探讨,目前对于ASA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也主要是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国外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时间服用M-ASA可能存在对血压的影响,也得出了一些较为乐观的研究资料,睡前服用M-ASA可以明显减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早晨服用却未得到类似结果,限于时间、实验规模等因素,目前其是否具有降压作用尚无定论。产生该效应的机制未明,可能与其特有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有关,M-ASA消化道吸收相对较慢,小剂量服用初期其t��1/2�约为2―3小时,反复、长期用药时可达5―18小时[5]。由于该类病人夜间血流流速相对缓慢,血管内壁更易附着炎症因子,而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已证实是引起血压升高改变的重要因素。M-ASA为环氧化酶抑制剂,既可阻止血栓烷(TxA2)合成,又可阻止前列腺素合成,而后一作用不利降压,不利心血管,为临床最担心问题。夜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相对较低,M-ASA睡前服用可能在调节血压的动态稳定上有一定作用,不至于血压降得过低,长期应用有利于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间接协同降压药产生降压效果,而这种作用的强弱可能与ASA的用药时长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两种方式给药初期、1月后的血压差异并不大,3个月后表达出有意义的改变;其次夜间前列腺素合成的减少可能间接影响到病人次日晨间机体内活动型肾素的分泌以及非活动型肾素的活化,降低了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的波动,因此消除了一氧化氮产生的夜间谷值,从而降低凌晨血压高峰效应。
      本组研究显示,2组病人组内比较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改变,而睡前服用M-ASA较之对照组病人有更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用药初期两组病人间未体现出明显的血压差异,到疗程结束时治疗组1―2级高血压的病人无论是SBP还是DBP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协同降压作用,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压降幅更大(P0.05)。上述效应没有发现性别之间的差异,与国外相关报道结果相似[4],提示不同性别病人M-ASA睡前服用一定时间后均可能潜在协同降压效应。但由于样本较少,尚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观察,以进一步证实睡前服用ASA降压效应的存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相关热词搜索: 阿司匹林 高血压 服用 睡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