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复排红色经典何以盛行?]红色经典

    时间:2019-02-08 04:45: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因原创疲软,翻新经典文艺作品在当前文艺界形成了一股风。电影、电视如此,舞台演出也如此。   何谓经典,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作品。红色经典是当代演出宣传中的常用词,没有人刻意阐释,也不是什么科学严谨的定义,但大家似乎都能意会。笔者理解红色经典是借用经典词义,意指那些特定时代诞生的歌颂党、歌颂祖国、颂扬时代精神、深受大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比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等等都是长演不衰的红色经典。它们都是跨越时代的优秀之作、典范之作,其共同之处在于具有“主题先行”、追求舞台化戏剧化的效果、作品张扬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红色经典何以在当代流行?
      
      红色经典是时间磨洗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审美艺术价值。无论何时观看你都能感受到它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它传递的激情昂扬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所感染。人是需要精神鼓舞的,更需要昂扬向上的精神传承。那些峥嵘岁月的革命意志、奋斗故事的确具有荡涤世俗、令人激情燃烧的特殊魅力。此外,红色经典表演自然真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红色经典有一批特定的观众群,它曾伴随一代人的成长岁月,如今他们大多已人过中年,有了回眸重温的情怀,红色经典的适时推出迎合了他们观摩的愿望。配合各种主题纪念活动举办的红色经典演出,首先是起到了传承的积极作用;其次能够得到上级肯定、甚至拨专款扶持;第三市场业绩不俗。
      流行歌坛的“翻唱”风也正是源于此。现在江西卫视热播的“红歌会”,收视率不低,显然也是基于《东方红》等“红歌”深厚的群众基础。
      
      如何正确解读红色经典?
      
      重新翻作的红色经典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滥用经典之名。有些演出贴上经典复排的标签,借题发挥,为的是沾经典的人气;其二,只为应景,以经典充数。翻作经典走的是创作捷径,省去很多创作经费,但是有些翻作只为应景,缺乏再度挖掘,表演与初创时无法相比,很多演员眼中没有、心中也无经典所要求传达的精神内涵。即使是照搬照演经典,也存在着有些剧目为赶档期急于登台,粗制滥造。其三,改编经典,歪曲原作。在还没有吃透经典原作之时,擅自改编,这方面问题尤其严重。这三种对待经典的态度,潜移默化当中产生了“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倾向。
      上述现象如果长此以往,将影响红色经典本身的艺术魅力和红色经典已经形成的品牌效应;复排人员对原作精神吃得不透同样影响其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对并不熟悉那段革命历史的后辈也将产生消极影响。本报就曾接到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评委周荫昌来电反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纪念冼星海百年诞辰活动中,《黄河大合唱》特定的精神内涵没有表达出来,那种特定时代发出的中国民族怒吼的声音被轻松地消解了,令人非常失望。
      每逢各种主题纪念日,红色经典的集中上演成为当代文化生活中当仁不让的浓抹重彩。去年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武警文工团于国庆期间推出大型史诗音画《十送红军》,以多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再现了红军长征史诗般壮阔的历史画卷。演出创意非常可取,但重表演形式不重精神内涵也是突出问题。舞美、演员比以前漂亮了N倍,但该传达的精神气质却没有。个别演员一出场就摔倒了,和经典应有的要求很不相配。
      作家丛维熙说:一切应时小卖的吆喝,或以此壮门面者只能亵渎“经典”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词义。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在今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强调“创作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优秀作品是当前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同时指出:抵制艺术创作中出现的“戏说经典”“恶搞崇高”“消解价值”等不良创作现象。网友“中国文化人”说:红色经典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那段历史的思想观念的一种阐释,其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献身精神等高贵品质恰恰是对当下人文精神缺失的补偿。
      
      依赖经典不是长久之计!
      
      红色经典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作品,其推出有其不可回避的历史背景,当然也有其创作的历史局限,其所反映的时代内容、表现的叙事手法、蕴涵的审美形态都与当下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重新恢复红色经典首先要尊重历史,在翻作红色经典时首先要吃透原作特定的精神内涵,演出时应继承而不是创新。
      中国人历来重视年节文化,今年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明年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这些重大纪念,按惯例都将会产生一批应景的主旋律的文艺作品。文化主管部门也将会为此拨出艺术生产经费,但如何把纪念的情结与创作和艺术质量挂钩真的是门艺术。
      显然靠翻作经典撑门面,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是长久之计:大量复排经典折射的是当代创作的徘徊状态,是一种消极应对市场的做法。借鉴可以,但不能依赖。不断上演经典不是繁荣艺术的根本,加强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才是繁荣当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盛行 红色 经典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